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读后感>

《学校管理那些事》教师读后感文章

晓晴分享

  编者按:《学校管理那些事》主要告诉老师如何管理好一间学校,作者看完之后深有感悟,下面我们来看看他的读后感吧!

  随笔一《让德育像呼吸一样自然》

  教师是学生的贵人,教育就是成人之美的事情。

  什么是教育?古人早就告诉我们,教育的根本是德性,是“养子始作善也。”教育最好的方法是上行下效,是“润物细无声”。因此原绿色“让德育像呼吸一样自然”正是遵循了教育之道。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有德行的人,如果把德育目标当作河的彼岸,那德育工作方法就是架在这条河上的桥梁或者过河的渡船。不解决过河的方法问题,要达到德育目标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德育形式应当多种多样、载体应当新颖生动。德育是直指人心的教育,只有教育对象的深度参与和直接体验才能有实效。

  我突然感受到了“新”的气息,脑子里一下子涌进很多东西。我仿佛看到英民小学这个温馨、和谐、团结、奋进的大家庭中,幸福的老师领着快乐的孩子,鲜花映着笑脸,春风裹着爱意,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随笔二《让德育像呼吸一样生活化》

  英民小学奉行幸福德育,也就是说德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幸福生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的理论,与原绿色校长的让德育像呼吸一样生活化不谋而合。在多年的德育管理工作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德育的起点和归宿应该是引导人学会生活。目前英民小学的德育工作,还存在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比如评价的问题,评价是小学德育的支撑性工作,任何的要求和导向都要依靠评价来保障效果,但是目前英民小学规模之大,单单依靠政教处,无法实施监控,导致评价工作----牛头(活动发起时轰轰烈烈)、象尾(结束时优秀名单一上报,一表彰完事)、草包肚(过程缺乏监管,德育效果打折扣)。尽管现在尝试年级自主管理,尽可能缩小管理单位,以求过程的监控有效,但年级德育主动性还没能充分调动,工作激情还缺乏点燃,依然是我校当前德育工作一个还未突破的难题。

  再比如,德育生活化,就要让学生走进生活,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而这风光的亲眼目睹是要通过登山的努力得来的。所以走进生活参与德育非常重要,而当下由于安全管理的加强,封住了学生的生活圈,捆住了从事德育工作的老师的脚,走不动,玩儿不开,形式创新乏力,学生不感兴趣。我真心期望让德育走向生活,德育才真正能有实效。

  随笔三《要按照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德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德育的最高境界。反观我们现在的德育:要做文明好少年,要做读书标兵,清明节到烈士陵园祭奠回来要写继承革命先烈的感受------。同样的说教套路让孩子早早“看透”,当我们带着教育的目的靠近他,那些说上句他都能对出下句的“所谓教育”能进入他的内心多少?所以,大多数的时候,多说无益,研究孩子们的喜好,设计一些有趣的、好玩的、伪装到位的德育活动,玩儿着玩儿着学会了互帮互助,玩儿着玩儿着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乐着学会了尊敬老师,岂不是事半功倍!儿童教育过程中,去成人化思维依然严重。我想,蹲下身子和孩子们交流,以一颗童心做德育,是我的努力方向。

  作者|产业集聚区英民小学 李先广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1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