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读后感>

教师从《明朝那些事儿》看教育

晓晴分享

  编者按:《明朝那些事儿》讲的是明朝的故事,作者在这本书中得到教育感悟,下面我们来看看她的读后感吧!

  每个寒暑假,我都会把《明朝那些事儿》翻出来看看。我很惊讶地发现,明朝帝王们的作为和他们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很多人成年后的行为其实可以从他的童年缺失找到根源,真可谓是“缺什么补什么”。此话怎讲?

  请允许我先从明朝贪图玩乐有名的朱厚照说起。朱厚照,庙号明武宗,人称正德皇帝,据说他的荒.唐胡闹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清朝时,如果皇子读书不认真,师傅只要说:难道你要学朱厚照吗?皇子们都会安静下来,乖乖地去读书。可见,朱厚照的反面典型之深入人心。他纵容“八虎”(以大太监刘瑾为首的八个太监)、沉湎豹房、自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为自己更名为朱寿,又加封自己为“镇国公”,喜欢微服出巡游玩,往来公文一律以威武大将军朱寿行帖,视国事朝政为儿戏,终日斗鸡走狗、骑马射猎、吹拉弹唱,还强抢民女,私生活混乱,导致安化王、宁王瞅准空子叛乱,给老百姓带来莫大的痛苦。最后,他因为捕鱼游玩跌入水中,导致水呛入肺,又受惊受凉,一命呜呼,终年三十一岁。一代天子,恣意妄为,竟因玩乐,导致病入膏肓,乃至送掉性命,真是荒.唐。

  综其一生,他的心声无非是:不要管我!我要放飞自我!让我纵情玩一玩!

  他缺的是自由,成年后,一旦父亲的管控不在了,封建时代至高无上的皇权让他成为不受监督和制约的“特殊儿童”,童年时代得不到的自由现在要加倍偿还。朝臣们对于这样不按常理出牌的任性国君也是操碎了心。

  而形成这样性格的原因在于,他的父亲朱佑樘有一个悲催的童年,所以,极力想补偿他,给他一个完美无瑕、真空的童年,而且又遇上是独子(另有一个儿子夭折了),正所谓独木难支,从小没有人和他争宠,唯我独尊惯了,再加上朱厚照又是一个自我意识极强的人,放在普通人家最多是任性败家,现在是一个帝国的继承人,任性的范围就更广了,影响也更大了!

  像这样的人,我现在任教的五(9)班就有一位家长是这种类型。照理说,大儿子上五年级,父亲33岁是很年轻的,正是努力拼搏事业、承担家庭责任的时候,何况还有一个小儿子在读三年级,应该感到肩头责任沉重才是。可是,爷爷突然过世了,给这个家庭带来了转折点。这位成家立业全靠老人支撑的家长,在大家长过世以后,就彻底自由、放飞自我了,不仅辞了工作,还赌博欠了不少外债,制造了不少家庭纠纷,孩子也跟着遭了不少罪。究其原因,就是在他成长锻炼该承担责任的时候,老人把所有的责任一肩扛了,生怕他吃苦受罪,剥夺了他探索和成长的权利。其实,他一直没有长大,就像蝴蝶破茧成蝶要经历的阵痛一样,他没有经历,所以就一直停留在没长大的阶段,等待时机放飞自我。老爷爷过世了,他不是悲伤难过,而是终于等来了彻底自我解放的时刻。他缺乏的是历练。

  这个历史上有名的风流皇帝——明朝第十一个皇帝朱厚照,也是京剧《游龙戏凤》的主人公正德皇帝,他的事迹可以给我们现在很多小皇帝、小公主的家长好好借鉴一下。

  再来讲讲他的父亲朱佑樘的故事,他为什么会这么过度保护自己的儿子呢?也得从他的童年说起。

  他的父亲明宪宗朱见深宠爱一个比自己大19岁的万贵妃。万贵妃自己只生育了一个儿子,还夭折了,从此以后,每当有后宫妃嫔怀孕她总要谋害婴儿或胎儿。朱佑樘就是在这样的魔爪下九死一生,靠着自己母亲、废后和一干有良知的宫女、太监的保护活到了六岁,据说当他出现在他父亲面前的时候,胎发都没有剪过,头发一直垂到脚后跟的瘦弱样子让他的父亲内疚不已。因为他的重见天日,他的母亲和一干宫女、太监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是在祖母周太后的保护下渐渐长大的。据说,朱佑樘被立为太子之后,有一次,万贵妃请他去吃饭,周太后叮嘱道:“你去之后,千万不要吃东西。”因此太子赴宴时果然不沾任何食品,只称自己已经饱了。当宫人捧上汤羹时,年幼的太子说:“我怀疑此中有毒。”万贵妃既惊且怒,嚷道:“这孩才几岁就如此,他日必加害于我!”此后,她一改对宪宗后宫生活的控制,宪宗在妃嫔中走动不再受限制,妃嫔们有孕也能顺利出生,皇子渐渐多起来。万贵妃的用意是要要挟皇帝另立储君,废掉皇太子的地位。

  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朱佑樘,心有良知,成为明朝难得的中兴之君,却也因为自己的悲惨童年,成为过度保护儿子的老好人父亲。他缺的是安全感,想补偿给儿子的是安全感,结果却补偿出一个混世魔王。

  再来讲讲明宪宗朱见深为什么会宠爱一个大自己19岁的万贵妃。按现在的心理学知识来讲,他有恋母情结,因为他缺少母爱。万贵妃其实最早是他的保姆。因为封建皇权争夺的残酷,他也有一个一言难尽的坎坷童年。他的父亲朱祁镇无知无能不靠谱,亲征瓦剌,导致全军覆没,江山易主,史称“土木堡之变”。他的叔叔朱祁钰当了皇帝以后,就废了他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在那朝不保夕的日子里,万保姆对朱见深不离不弃、生死相依,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可以说是以命相护、生死之交,这就是他们畸形关系的感情基础。他的父亲朱祁镇后来又发起“夺门之变”,重新夺回皇权,他才终于安全。但是,在他成长的岁月中,长期与父母分离(他的父母其实是被监禁起来了),缺乏安全感,是万保姆给了他一个相对安全的小天地,这份依赖一直到万贵妃死都难以消散——万贵妃死后没多久,他就用生命追随了万贵妃。这份真挚的感情,放在戏剧里面叫“生死相许”,放在皇权面前叫蒙蔽双眼、混乱朝纲。由于万贵妃的骄横跋扈,他也给自己的儿子制造了一个悲惨童年。但是,他无暇顾及自己的儿子,即使知道万贵妃迫害自己子嗣的行为,也下不了决心惩罚她。因为,他顾自己尚且不及,哪还来得及顾别人,哪怕那个人是自己的儿子。他的内心有一个很大很大的空洞,那个空洞的名字叫——缺乏安全感!

  造成他缺乏安全感的父亲朱祁镇,究其原因是太天真,对于民间疾苦和政治的残酷都缺乏认识。朱祁镇的成长阶段是仁宣盛世,他的父亲是喜好养蟋蟀的“促织天子”朱瞻基,父亲对于民生疾苦尚且不知,儿子更是长在深宫之中,锦衣玉食,难辨真假,别人一怂恿,也不管自己有没有能耐,披挂上阵,就御驾亲征了,导致江山倾覆,百姓涂炭。他缺的是,历练;他的缺点是,太顺,太顺畅、缺乏竞争直接导致太天真。

  反而是九死一生,从饥饿、绝望和战争的自然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开国君主朱元璋和在乱世中出生的第二代君主朱棣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非凡的政治才能。因为吃了太多苦,朱元璋深深懂得人性的黑暗面,缺乏安全感的他给后世子孙谋划了阳光大道,他以各种借口杀死了大部分有功的老臣,给自己的子孙扫除执政障碍,还制定了藩王承袭制度——只要是他的子孙,后代不需要工作,全部财政供养,直接导致明朝末年的财政困难。据说,到明朝末年,这些记录在册的皇子皇孙达到一百多万人。这些贪赃枉法、贪婪成性的皇亲国戚直接把国家吃穷了。这何尝不是他本人缺乏安全感的补偿?

  从因为饥饿差点丧命、因为饥饿失去大部分亲人、饱受流离缺乏安全感的始祖朱元璋,到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藩王承袭吃穷财政的制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期间是276年。朱元璋再聪明,也想不到276年的时间会发生多少变化。

  而朱棣也是从朱元璋25个儿子中自然竞争,自己争取到皇位的——所谓的“靖难”“清君侧”,革了自己侄子朱允炆的命,获得了皇权。大自然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果然还是有道理的,经过这样的自然淘汰,朱棣这个胜利果实虽然不是优秀的叔叔,却是优秀的皇帝。

  我们很多当家长的,常常觉得自己冷就给孩子加衣服,觉得自己饿就逼孩子吃东西,觉得自己小时候缺少艺术熏陶有遗憾就给孩子拼命补钢琴、绘画、舞蹈,觉得自己童年缺少安全感就给孩子过度的保护,觉得自己小时候物质生活缺乏就拼命满足孩子的物质享受。殊不知,冷了饿了是人的生理本能,小的时候孩子会用哭来表达,稍微长大些会用语言求助,再长大些,即使是幼儿园阶段都会自己穿脱衣服和吃食物,再长大些会有自己的审美。孩子需要自己探索以掌握生存的本领,我们人类千万年来积累的财富是很多的,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很强,他(她)需要的是尊重、机会、引导和历练。现在的孩子们并不觉得自己缺东西,还是遗憾自己缺乏选择的机会,缺少选择的自主权,长大以后依然是“妈妈的好宝宝”,仿佛天生这么无能一般。其实,是家长剥夺了他(她)选择和成长的机会。孩子成长会走弯路,会失败,也在失败中,也学会了该怎样避免失败。

  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孩子不会表达,遇到困难只会尖叫,或者发脾气、推翻桌子、打同学,甚至打老师等等极端的案例。家长还一定要求老师包容和爱。其实,孩子缺的是,当他想表达的时候,给他(她)尊重和聆听,仔细辨认他(她)哪些需要是正当的,应该给予满足;哪些需要是过分的,该拒绝时理直气壮地给予拒绝,同时也要正确地引导。孩子渴望的不是稀里糊涂的包容和爱,而是仔细聆听他(她)的困惑,给予指导和帮助,尊重他(她)的不完美,一个勇敢的道歉和别人的原谅,会比不问青红皂白的满溢的“爱”更有成就感!

  关注、尊重、给予成长和锻炼的权利,未雨绸缪的引导,对孩子付出努力表示肯定,是我们新时代父母该做的努力,并且要不断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不要用自己的经验代替孩子感受这个世界,束缚孩子的成长!

  不要以为你缺什么,孩子就缺什么。他(她)缺的可能恰恰和您想的不一样!

  作者|潘慧莹

  公众号|玉峰文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1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