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美文欣赏>

描写秋天美景的散文:萧瑟是一种衬托

晓晴分享

  “萧瑟”想必是一个“消极”的词汇,经常与“凄凉”联系起来。往往在秋后,“萧瑟”便悄然登场了。想想也是,秋风袭来,落叶纷纷;秋霜染白,百草萎靡;寒意突至,厚衣加身。远山不见苍翠葱茏,近地少了绿叶红花;楼檐下不见翁妪依墙晒日;街道少了男女体恤短裙……这一切,也恰恰让我们有意或无意地想起“萧瑟”来。

  自然界的一切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的,有些事情是通过对比和衬托去显现另一种事物的,当然也包括人本身。“没有高山显示不了洼地”,这句百姓耳熟能详的俗语,就说明了衬托的重要性。可以想象,蓝天没有白云的衬托,虽显广袤但缺少了浪漫;大海没有浪涛的衬托,虽是浩渺但缺少了震撼;红花没有绿叶的衬托,虽亦鲜艳但缺少了韵味;水面没有鱼儿的衬托,虽有清澈但少了生动……所以说,衬托真是无处不在的呀!

  秋风带着明确的目的性来了,它把一些树上的叶子摘下来了,尽管有些叶子还留恋着枝条,还是随着秋风恋恋不舍地走了。它们走的脚步很轻,几乎听不到声响,也许是怕惊动了那些还留恋在树上的同伴儿。有些树叶是轻轻地念叨着“簌簌”的告白向周围不同的树种话别。正是这些先行落下的叶子,让那些还留在树上的叶子被人们视为做最后的坚守而褒奖;有的树上的叶子全都落下来了,只留下光秃秃的枝干在秋林中裸露着骨骼,让它周围那些还被绿叶拥抱的大小树木,同样被人们冠以坚强而盛赞。正是那些光秃秃的树干,才衬托了那些还被绿叶拥戴的树木的坚强。

  秋风用画笔改变着树叶的颜色,那些曾经青翠欲滴的叶子,被秋风染成了黄色:一叶叶、一枝枝、一树树、一片片……或深黄、或浅黄、或土黄、或褐黄。这些黄色,在颜色的调子里,是属于暖色调的,但在人们的心理,却有点冷的感觉,因为它渐行渐远了生机。就在那些各色的“黄”大力渲染解读秋天的时候,与这些黄色比邻而居的一些树木依然保持着绿色的基调。正是这些“黄”了的树木,才衬托了那些绿树的生机与蓬勃。其实,那些黄了叶子的树木本身也在衬托:深黄衬托浅黄的明快,浅黄衬托着深黄的沉着。那些绿树同样本身也在衬托:深绿衬托着浅绿的生机,浅绿衬托着深绿的自信。还有那一树枫叶,就像黄绿的秋林里燃起了一团火,耀眼、炙热。在众多百草树木颜色逐渐暗淡的时候,不正是凸显了枫树的蓬勃与热情吗?当然,这一切,不也都是相互衬托显现出来的吗?

  一场场秋霜不期而至,早晨原野一片清白,阳光青睐过后,清霜也悄然隐去。经过清霜亲吻过的百草,也是百般变化。有的低下了曾经挺直的头,有的半截身子夭折了,有的全身萎缩趴在地皮上残喘……它们不但改变了曾经的姿态,也改变了曾经的颜色,面对一场场秋霜,它们理性地选择了退让。当然,也有的草木头顶着些许清霜,依然挺立着身子,尽量保持着原来的姿势,保持着原来的颜色,保持着原来的气质。你看,由此路过的人都是是非分明的智者,褒贬也是一语中的:“你看这草,(由于不知道这种植物应该叫什么,一律统称为“草”了)多坚强啊!连秋霜都奈何不了它!”是啊,这种赞誉不也是通过衬托有感而发吗?

  诚然,谁都喜欢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炫彩时地。不喜欢落叶枯枝、风寒霜冷的那份所谓萧瑟。再其实,真没必要在这方面去填充感情色彩。因为这是大自然早已定稿的文章,没有留给我们丝毫润色的余地。我们可以权当把我们主观认为的萧瑟,看作是一种自觉、一种理性、一种忍让、一种牺牲、一种奉献……正是这些美好的选择,才衬托出那么多美好的东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萧瑟的引申意义,也就是生机,也就是蓬勃,也就是希望……


  【作者:周吉福(公众号:咱们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84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