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阅读推荐>

一个老师对同学的影响书籍推荐

玉凤分享

  书单 |除了课堂,一个老师对同学的影响还可以来自于哪里?这种影响,可不可以首先是一种阅读选择?

  当我还是一名小学生的时候,很喜欢25岁的小董老师。

  但并不是因为小董老师课教的好。

  而且说实在的,我也早就不记得他到底讲过什么了。

  我喜欢他的很重要的原因,只是因为他很喜欢看漫画书《机器猫》。

  那时,他对机器猫的喜欢可以说是很惊人了。

  去办公室找他,他在办公桌后聚精会神地看机器猫;

  监考的时候,他在讲台后聚精会神地看机器猫。

  给我们班上课,两节连堂的时候:

  嚯!他还在聚精会神地看机器猫。

  如果依照常见的评价标准来看,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说可爱的小董老师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年轻人呢?

  可是那个时候,我们那些肤浅的小孩就是很想接近小董老师,很想去他的办公室啊。

  因为那儿放了许多小册子的漫画书,都是《机器猫》。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的爸爸曾经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他觉对是那种会拼命要求我看书的人。

  可惜,他到底不是能欣赏漫画的父亲。

  他会逼小孩子看《安娜卡列尼娜》和《笑面人》,但却不能为她买一本《机器猫》。

  更不用提,什么其他的动漫书。

  但小董老师会把书借给我们看,于是后来也有同学开始买。

  于是,单单只是靠借,机器猫的世界,也就成了我的世界。

  也正是因为有了小董老师,《机器猫》成了我几乎阅读过所有内容的漫画书。

  而且是唯一一部。

  也正是因为有了小董老师许多年后,当机器猫的形象在影院出现的时候,它才也能够成为我的记忆,而不是新知。

  小董老师使我重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除了课堂,一个老师对同学的影响还可以来自于哪里?这种影响,可不可以首先是一种阅读选择?

  一种生活方式?

  然后才是一种精神气质?

  最终才是一种价值取向?

  以前,当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没有看到这个过程。

  我总觉得语文学科天然有优势,有义务,有责任去影响些什么,因此,总是操之过急,难免姿势难堪地直接奔着所谓的“精神气质、价值取向”而去。

  恨不能千手观音一样,抓住同学们的肩膀,大力摇晃,声嘶力竭,金瓜击顶,振聋发聩:

  孩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啊!

  但是,脑海里那个手里拿着《机器猫》手不释卷的小董老师忽然,提醒我说:

  为什么不试试从那些不显眼的小地方开始呢?就像,我让你关注并且喜欢上机器猫一样?

  而且,虽然我讲过的知识,说过的话,你早就忘记了,因此也从未能在任何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影响你的决定,升华你的人生。但,仅仅只是当你回首往事,感受到一种由衷而纯粹的阅读快乐,生活乐趣的时候,不也很好吗?

  是的,也很好啊。

  而且,也说不定,那些难以完成的高大上的任务,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就已经润物无声地完成了呢?

  老师对学生影响巨大,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老师不需要太多的东西,简单一两句话,鼓励或打击,就可以对小孩子心理产生极大的效果。

  ——赵源,《开发创造力:肯罗宾森教育旋风》,三联周刊,2015.10.12

  小董老师于我,正是如此吧。

  简简单单的一个行为,就为我开启了一段温馨的记忆。

  ——虽然,他并不是我当年的美术老师。

  学生们一旦产生了学好某样东西的动机,他们自然会学会完成这件东西所需要的技能。

  ——赵源,《开发创造力:肯罗宾森教育旋风》,三联周刊,2015.10.12

  因此,在这个书单、影单、好物、荐号……等等优质推荐资源极度丰富的今天,我还是在自己的班级里试着发起了一项活动:每次由一名自愿(其实是半自愿)的同学,邀约一名老师,首先是语文老师——我可爱可敬的同事们。我的灵感,也正是源自他们的启发和先期工作。

  活动的周期是一星期,每周六是任务提交日。

  活动内容包括:

  1和老师预约。

  2就这位老师”书柜上有什么书”,“最近又在读什么书”,以及“最想推荐给同学们什么书”进行采访。

  3拍照,依据采访记录,完成文稿。

  我认为,学校教育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这个互联网发达的年代,你当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学到高中的知识。但想想看:如果没有学校,作为高中生的你,还能去哪里找到一个有这么多的同伴的地方?而且还都可以差不多大?如果没有学校,你还能去哪里找到一个努力把你当做成年人一样对待的大人?

  所以,我的要求是:这个活动不能单独完成,而必须在互动之后完成。

  互动,是一个宝石一样的字眼。

  “课堂应该是互动的,要么解决问题,要么做些事情。”

  ——赵源,《开发创造力:肯罗宾森教育旋风》,三联周刊,2015.10.12

  “课堂”亦如此。

  而我的心愿也就在这里了:

  希望我的学生可以因为一些任务,试着“解决一些问题,做一些事情”。

  希望有什么短暂或长期的影响,可以渐渐在双方的靠近、了解中产生。

  当然,这一切能够实现的原因,都是因为,首先,我拥有那么可敬可爱的爱看书的同事们。

  忠心感谢每位老师给予同学们的智慧、耐心与爱心。

  第一季活动 | “四中语文老师私藏好书大搜罗”

  来自万万老师的书柜

  1、《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鲍鹏山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

  版本:2010年3月第一版

  撰稿 | 罗潇楠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根据鲍鹏山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同名讲座整理而成。

  鲍鹏山为我们还原了一个出身贫寒,原本也是一个草根知识分子,靠自学最终成为万世师表的"孔圣人"。

  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有二。首先,高中很注重论语的学习,大家都知道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所以,了解孔子本人是很有必要的。第二,鲍鹏山潜心研究先秦诸子数十年,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研究,他的书是有价值去看的,第三,这本书通俗易懂,语言很平实,让我们能快速了解到孔子。

  2、《小说药丸》

  书名原文:The Novel Cure

  作者:[英] 埃拉·伯绍德 苏珊·埃尔德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版本:2016年9月第一版

  撰稿 | 罗潇楠

  这本书很有趣,光从名字大家就可以看出来。该书号称:“人生疑难杂症全收录。对症下药,一盒起效,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这本书把小说比作治病的药,他会针对你每一个缺点,你觉得不好的性格,比如你觉得自己懒惰,他会写一段话,针对懒惰给你一些建议,给你推荐一本书,这本书看完了会对你有帮助,没准能让你从此不再懒惰。

  这本书能给大家推荐很多不错的书,有助于个性化的发展,能拓宽视野,我们看的书会很多。

  3、《唐朝定居指南》

  作者:森林鹿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版本: 2014年7月

  撰稿 | 熊美希

  “这是一本有趣却不贻笑大方的书。”

  这本书的作者用风趣让人易于接受的文字,介绍唐人衣、食、住、行、语言、娱乐、宗教、节庆、社会制度等多个方面。

  每一项都从细节出发,展现初唐时期的长安。

  作者假定一种情境,即作为现代人的读者,如果穿越到了唐朝,他们亲眼所见的真实唐人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

  文中提供的大量历史细节,都有凭有理,源自古籍、出土文物,敦煌壁画以及该领域的学术专著、专业论文等。书中语言诙谐,调侃适度,内容严谨,引经据典,是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一本唐代风俗史方面的极佳入门读物。

  其中不少有趣的语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时,能让人们对历史的错误认知得以改正:

  【洗头】用栉篦去除头垢虱蚤,不但环保省水还能够占卜运势呢!

  【厕所】欢迎使用纯天然绿色循环模式洗手间,可爱的猪仔陪您一起方便!

  【中古书籍】您有自己的书房了!不过房里没有线装书!

  【笔墨纸砚等】来认识一下唐朝的文房八宝??粥?

  【交通工具】八抬大轿太娘炮,骑马才是高官范儿

  【中古普通话】郎君,您这一口标准长安音实在是??土得掉渣了!皇帝上朝不戴【朝会服装】冕,宫廷劲吹休闲风

  【朝会礼仪】上朝不必“三跪九叩”,要表忠心请原地跳舞对不住

  【圣旨】本朝不供应“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史官制度】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您倒是来打扮个看看呀!

  4、《汪曾祺自选集》

  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版本:2015年8月第一版

  撰稿 | 熊美希

  这是 “老头儿生前最看重的一本集子。”

  从1987年初版,时隔28年,汪曾祺老先生的自选集又一次被印刷,被人珍藏。

  许多人对汪老的印象大多还停留在初中那篇《端午的鸭蛋》上,看着看着,鸭蛋的红油似乎溢到了纸上,流到了心里,平淡的文字中,令人回味。

  这本集子中收录了汪老的十三首诗、十二篇散文和三十八篇短篇小说。

  其中包含了《大淖记事》《黄油烙饼》《徙》《云致秋行状》等等名篇。整本书有着汪老各个年纪时写的文章,从年少华丽的《鸡鸭名家》到老来的温和有趣的文字,让我们能够沉浸在简单文字构成的奇妙世界里。

  《杏花》里,短短两句,给人无限遐想,似乎带你进入了一个花瓣漫天飞舞,落英缤纷的梦幻世界。

  《复仇》中,华丽的文辞,细密的节奏,敏锐的感官描写,诗一般,又略带一些锋锐,是汪老早年意气风发的文字。

  《黄油烙饼》里,写的是吃,写的是饿,写的真切而令人沉思,“烙饼是甜的,眼泪是咸的”,是无奈,是遗憾,是时代的哀,是难以磨灭的愁。

  《鸡毛》中,戏剧性的转折与结局,令人摸不着头脑,当文嫂从金昌焕床底拿出一把把鸡毛之时,牵动的是读者的心,一来一往的娓娓道来中,汪老似乎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至于他怎么偷得鸡,怎么宰了,怎样煺的鸡毛,谁都无从想象”究竟是怎样的大环境,能使从前天天吃一块猪肉的金先生,落魄而缺德至此,如何的如何,引人深思。

  一篇篇佳作中,是老先生的不着急,是他的真实,淳朴、自在、温润、通透、快乐。

  即使在30年后的现今,这仍是一本经典之作。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 罗潇楠 熊美希 在

  公众号:第四书房

    388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