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教师课改培训心得:阅读为基,走进高效课堂

晓晴分享

  在滑县教育局提出创建高效课堂三年之际,我等66人一行,来到济南,进行为期一周的泉城之旅,叩问课程建设的大门。

  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有点儿“不务正业”,收货最大的,不是课程建设,而是大部分专家通往课程建设的路边的风景——阅读。在大部分专家的讲座中,都或多或少提到了阅读。让我进一步体会到阅读是奠基石、能打造人生底色。

  在众多的专家中,青岛市浮山路小学的方校长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她所领导的学校之所以成绩优异,有几大优势,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阅读能力、致力于让读书成为文化。其让读书成为文化的有力措施是“一节”、“一诵”、“一廊”、“一会”,即读书节、诵读课、读书长廊、海棠书会(教师)和拾贝书社(学生)。

  浮山路小学的读书节不是简单的表演一次就结束的,也不是只停留在学校层面,而是历时一个半月、以学校为主,全体参与,并且辐射到家庭。从读书节节徽、藏书章的设计过程,到读书节上各种奖项的设立,让大多数同学都能找到属于自的快乐与幸福。走过红地毯、穿过欢呼的人群,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喜悦和成功。通过读书节的开展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

  可以说读书节是从大处着眼,而前面提到的“一诵”、“一廊”、“一会”则是从小处着手,关注老师、学生的日常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提高。

  在学生有了热情、形成了阅读的习惯之后,阅读课程便应运而生,没有雕刻的痕迹,一切都那么自然。诸如根据不同年级段的课程和时事,设置不同主题的辩论赛课程,以辩为中心的思辨课程等等。

  浮山路小学的课程建设没有离开课堂,更没有离开阅读。

  最经典的就是一篇带多篇、多篇带整体。即课堂教学一篇课文结束以后,留有一篇到几篇的同类型文章,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这样也强迫教师少讲、精讲。比如学习了《秦兵马俑》之后,让学生阅读《景德镇》、《万里长城》等,这样既增加了阅读量,同时也作为课外阅读出现在课堂上,有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更为学生的终生阅读奠定了基础。

  亲身经历了三年的课改,作为一名教师,我体会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自己阅读,不管是专业阅读还是娱乐性的阅读,都是为了自己和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润色。

  当书香润泽我们每一个人的时候,成绩作为一种“副产品”就会随之而来,课堂之高效也就跃然眼前。


  【本文作者: 白道口镇 董建利】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8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