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朝鲜的随笔:云飏阁畅想
“风卷云扬,百里浪涛吟旧事;雨飞灏涌,千年阁榭唱新声”,一首楹联,道出了云飏阁的前世今生。
九百多年前,朝鲜贵族,渤海的大延琳起兵反辽,一路势如破竹,攻破东京(今辽阳)等诸多重镇,直逼沈州(今沈阳),刚上任不久的节度萧王六正在踌躇之中,副节度张杰献计,诈降于大延琳,遂使计将大延琳军引入沈水河上,军队行至沈水河中央时,忽然狂涛怒吼,风卷云飏,河水暴涨,大延琳军被席卷淹没,全军溃败,残军四处逃窜,大延琳被俘,反叛被彻底剿灭。之后,这段以少胜多,以智取胜的经典战役,便在辽沈大地上广为流传。
傍晚时分,我沿浑河岸边漫步,伴着一路的丁香芬芳,穿过一棵棵垂枝及腰的绿柳,微风拂过,整个人都惬意之中。恍惚间,一道金光耀眼,顺着光线追去,原来是一处矗立于岸边的仿古宏伟建筑,“云飏阁”三个大字赫然出现在我的眼前。楼阁的构造透着浓浓的辽风,其中还传承了唐、宋时期的一些建筑特色。云飏阁坐北朝南,南临浑河,北靠二环,西邻山门寺,东邻公园入口。围绕主阁,顺时针布置有春花亭、夏雨亭、秋月亭、冬雪亭四个亭台。一阁四亭交相辉映,仿佛要将四季美景尽收眼底。再配以浑河夕照,如同在沈水的画卷上,再添一笔丽影。
夕阳下,沈水河泛着金色的光,美的无可挑剔,一如她温柔多情的脸庞,转而又平静的像一面铜镜,沉静又温婉,映射着她娴静沉稳的性格,若不是沈水河畔的云飏阁,很难让你想象,她也曾风气云涌,惊涛骇浪,有如此疯狂的一面,让你难以想象,她为了守护心爱的沈洲,也会不顾一切,向敌人咆哮怒吼。
遥想风卷云飏时,时光视乎定格在了800多年前:宋辽两军对峙,男女对阵,一方的帅字旗下立着气定神闲,指挥自如的巾帼女子;一方中军帐里坐着孱弱胆小、瞻前顾后的七尺男皇帝。金戈铁甲穿在女子身上,为如花容貌更添威严,真真是巾帼不让须眉;然而那穿着龙袍,被众人围在中央的七尺男儿,眼神彷徨,身体却虚弱的如弱柳扶风——这就是着名的“澶渊之盟”。聪明睿智的萧绰凭借自己过人的胆识,一步步逼近北宋的京都,一口口蚕食着北宋这只遍体鳞伤的纸老虎,最后逼迫宋真宗与其签立了“澶渊之盟”,坐收岁币之力。
萧绰,小明燕燕,父亲是北府宰相萧思温,母亲是燕国大长公主,她一出生就“根正苗红”, 头顶皇族的光环,再加上绝世的美貌,让她直通上皇后的宝座。聪慧干练的她,在辽景宗在世时,就深得信任和宠爱,经常帮助处理军国大事,后来景宗去世,年仅十二岁的辽圣宗即位,萧绰被奉为太后,依诏摄政,这位契丹女子,“以女主临朝,国事一决其手”,开创了太后干政之路,《辽史》记载她“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分明,将士用命”,对内改革汉制,对外金戈铁马,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她缔造了一个女人主理政治的神话,又创造了一个英姿勃发的铁马红颜形象。
纵观中国历史,象萧绰这样“戎马能挽弓,庙堂能理政”的女政治家,确实不多。中国历代皇后、太后中,或也有临朝天下,建功立业者,却难免夫妻反目,母子相争;或也有夫妻恩爱,儿孙孝顺者,却难免三从四德,锁于深宫。一代女皇武则天,做了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励精图治,治理国家,却与儿子反目,注定无法做到母慈子孝;孝庄皇太后,身负重任,一手扶植两代储君,未得夫君皇太极的宠爱,之后却只能抱着被自己亲生儿子鞭挞过的多尔衮遗物暗自伤心落泪;慈禧太后,坐拥半个世纪的江山,享尽荣华富贵,却将大清王朝最终推向了死亡的深渊……
而千古年来,能够功业、家庭、爱情皆圆满者,也唯萧绰一人。辽景宗给了他母仪天下的地位和施展才华的舞台,韩德让给了他完美的爱情和忠心耿耿的辅佐,生前儿孙孝敬,身后功业千秋。
回望今天的云飏阁,灯光辉映下,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短笛,长笛,小号,大号,钢琴联袂抒情……浑河交响曲在人们耳旁不断徘徊,“云飏阁”也奏响了新的乐章。
本文作者: 周霞(公众号:文化范儿)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