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老师课堂心得:是什么将课堂“精读”弄丢了

春生分享

  今日教学《智取生辰纲》一课时,提及“杨志‘智’在何处时”学生集体沉默,只有一两只手伶仃地举过头顶,越显得课堂落寞。我不禁反思起来: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首先从自己的问题设计角度剖析:这个问题有没有必要提,是不是该这样提?这样提有没有难度?需不需要降低难度?怎么降低难度?

  第一,这个问题不该这么提。虽然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杨志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小说通过矛盾刻画人物的方法”,但直接问“杨志聪明在何处”,其实已经将学生的思维束缚住,告诉学生这个人很聪明,你就去找一找哪里体现他的聪明,这没有多大的意义。应该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押送生辰纲是杨志生命中的大事,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杨志言行的句子,分析杨志这个人物形象。”这样提问,学生就不局限找杨志的精明之处,还会找到杨志的性格暴躁,蛮横的一面,不仅分析了关键人物形象,还为下一个问题做了铺垫。关键是,学生知道该通过怎样的方式去分析——画出言行相关的句子。这个要求一提,学生自然而然要再去精读文本。

  照此推理,弄丢课堂精读的,首先是自己问题指向不明确。即自己提的这个问题没有要求学生去精读文本,就算学生精读了文本也不知道怎么去答。

  其次得从一堂课的时间把控角度去分析。这堂课45分钟,去掉课前读和默写的时间,实际只有35分钟。课前还设置了抢答,带着“生辰纲是什么”“谁取的生辰纲,从谁的手里取的,怎样的方式取的”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又花了10多分钟。也就剩下10分钟左右分析杨志人物形象,还得学习通过矛盾刻画人物的方法,显然没有事先考虑到时间够不够用的问题。尤其是自己的教学经验尚浅,一发现时间不够就会急,就会赶着学生往前找,这样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来说,好比是主人一直是牵着牛儿去吃草,如果哪天主人不在,牛儿就只能饿死了。这应该也是学生阅读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课堂时间分配不均衡,没有给学生留足精读的时间,应该是第二个原因了。

  第三个原因,就得从文章本身的语言进行分析了。《水浒传》是古代白话小说,里面有许多语言跟现在的意思不一样,对于定力不够的同学来说,看着看着就看不下去或者走神,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对于普通班的同学来说。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呢?我想,除了运用小组合作竞争的方式,是不是在阅读指导的时候更细一点?比如要求学生用手指着读,一个字一个字读。并且给足时间。这样操作,会不会更好一点?

  宋子江老师曾说:“精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根本,舍此决然不会有扎扎实实的基本功。”语文阅读,还是得在课堂上多精读,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得实,学生才会有所获。

  本文作者: 芒果happy(公众号:罗老师用文字记录生活)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73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