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科普知识>

《黄帝内经素论》第二十七篇:离合真邪论(五)

陈响分享

  LS75—《刺节真邪第七十五》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LS75—D2301→Q2423‖→‖SW27‖迁移说明:

  1、 《刺节真邪》由“刺节”与“真邪”两节凑成,义理不属,亦非独立论文,均宜迁出;

  2、 《类经》置于十三卷四《邪变无穷》,独立成篇;

  3、 《太素》将LS75-D2401→Q2423置于卷第二十九《三气》,独立成篇,其处置甚是,从之;

  4、迁入部份,主要论述真气和邪气,正补“真邪论”不足,与篇名主题相符,义理双通。

  ‖LS75—D2001→Q2201‖→‖LS75-Q2423‖→‖SW27‖迁移说明:

  1、 《刺节真邪》,乃“刺节”与“真邪”两节凑成,非独立论文,均宜迁出;

  2、 《太素》将本段LS75-D2001→Q2201置于卷第二十二《五邪刺》,独立成篇,杨上善云:“五法须别为章也。”

  3、 所论五邪,实为《刺节真邪》LS75-D2406→Q2422岐伯所论及五脏之五体之疾、五体之病。两者对应关系如表:

  4、本部迁入,主论五邪解结原理,解结方法,同时又是LS75-D2406→Q2422之解论。两部关联密切,不可分割,共同作为真邪之论,与《离合真邪论》主题相符,义理双通。Q2001持痈:

  1、《灵枢悬解》卷二《刺节真邪》注:“持痈,蓄积痈脓也。”

  2、持,久持;持痈,久持之痈邪。

  Q2001容大:

  1、 姚春鹏注:“邪气盛大,即实邪。”

  2、 容者,容积也;容大,容积盛大之实邪。

  Q2001狭小:

  1、 姚春鹏注:“邪气弱小,即虚邪。”

  2、 狭小,容积狭小之虚邪。

  Q2101凡刺五邪之方……请道其方:

  1、 《类经》二十一卷《五邪之刺》张景岳注:“五章,五条也。”

  2、 显见之韵文,当依韵而译,详见译文。

  Q2102凡刺痈邪……乃散亡:

  1、《内经校释》校:“据《太素》改‘脆’为‘诡’。”

  2、《灵枢悬解》卷二《刺节真邪》韵作“凡刺痈邪无迎陇,易俗移性不得脓,诡道更行去其乡,不安处所乃散亡。”并注:“陇与隆同。”

  3、《内经校释》按:“本篇原文‘凡刺痈邪,无迎陇……虚实得调其气存也’一段,刘衡如主张,应根据《甲乙》、《太素》改动,形成韵文。”

  4、从《内经校释》、刘衡如、《灵枢悬解》对本节语韵之识,不从其改“脆”为“诡”。因为:其一、原作“脆”意更优,脆道,即薄脆之道;其二、《黄帝内经》全经,尚未见“诡”字,当时是否造出“诡”字?存疑。其三、为归“乡”、“亡”之韵,“陇”宜译作“旺”。

  Q2103凡刺大邪……反其真:

  1、姚春鹏注:“剽,猛急。按,此句可能是注入误入经文。无此句正是四句七言诗。”录经奉考。

  2、《灵枢悬解》卷二《刺节真邪》注:“剽其通达之路(剽即刺也),以针其邪,肌肉亲视之,毋有反其真。刺诸阳分肉之间,此刺容大之方也。”

  3、《内经校释》韵作:“凡刺大邪日以小,泄夺有余剽其道,针干其邪肌肉亲,视之无有反其真。”并云:“据《太素》将‘夺’后‘其’字加括号,并将‘乃益虚’三字也加括号,均不作正文。”、“又据《甲乙》、《太素》改‘通’为‘道’,与‘小’协韵。”、“据《太素》在‘针’后补‘干’字。”、“据《甲乙》、《太素》改‘毋’为‘无’,二字本通用。”《内经校释》注:“剽,砭刺的意思。剽其通,就是通过砭刺以去其邪气之阻滞,使正气运行的道路开通。”

  4、不改一字,将本节经文字序微调如下:“凡刺大邪日以小,泄其有余剽其通。针夺其邪肌肉亲,视之毋有反其真。”其中原作“乃益虚”之“益”字,下迁至Q2105句“开通”之前,“乃虚”迁至“刺诸阳分肉间”句后,“夺”字由“泄”后迁至本句“针”后。“视之毋有反其真”,因刺容大之方,以刺求其平,故译作“视邪容平气归真”而求其本意,归其原韵。

  Q2104凡刺小邪……刺分肉间:

  1、《内经校释》韵作:“凡刺小邪曰以大,补其不足乃无害;视其所在迎之界,远近尽至不得外。”并云:“据《甲乙》、《太素》改‘日’为‘曰’,据《甲乙》、《太素》将‘其’字加括号,不作为正文。”。

  2、本节韵文,显押湘楚方言之韵:“大”为dai3(歹)、“害”为hai3(海)、“界”为gai4(盖)、“外”为wai3(崴)。既明此理,文韵立现。

  Q2104其乃自费:

  1、 杨上善注:“费,损也。”

  2、 “其”,原位“远近尽至”之后,现迁至“乃自费”前,作“其乃自费”,以使本节韵律得存,而后句语顺。其乃自费,即邪气就会自损。

  Q2105凡刺热邪……病乃已:

  1、《内经校释》韵作:“凡刺热邪越而沧,出游不归乃无病(病音旁),为开道乎辟门户,使邪得出病乃已。”并云:“(‘已’与‘户’为‘之’、‘鱼’借韵。)据《甲乙》、《太素》改‘苍’为‘沧’,据《甲乙》、《太素》改‘通’为‘道乎’。”

  2、《灵枢悬解》卷二《刺节真邪》注:“凡刺热邪越而苍(越,渫越也)。苍,当作沧,热气渫越,则变为沧凉。”

  3、苍,《说文》:“苍,草色也”、《广雅》:“苍,青也。”即血寒之象,指热去寒来血色之青。

  4、对此韵文,坤句内微调如下:“凡刺热邪越而苍,出游不归乃无病。为开门户通益辟,使邪得出病乃已。”其中,“为开门户通益辟”,原作“为开通辟门户”,“益”字移自前文Q2103“乃益虚”之“益”,如此文意通畅,韵律得存。

  Q2106凡刺寒邪……其气存也:

  1、《内经校释》韵作“凡刺寒邪曰以温,徐往徐来致其神,门户已闭气不分,虚实得调真气存。”并云:“据《甲乙》、《太素》改“其”为‘真’,对‘也’字加括号,据《甲乙》、《太素》改‘徐来’为‘疾去’,据《甲乙》改‘日’为‘曰’。”

  2、原作韵文甚妙,从原作。

  D2201官针:

  1、《灵枢悬解》卷二《刺节真邪》注:“官针奈何?于九针中当用何针也。”

  2、《说文》:“官,吏事君也。”本义:官吏,官员。官针,即官方法定之九针。

  D2301痈:

  1、《内经注评》引张景岳注:“痈,壅也,即新起微肿状。”

  2、化脓性肿块。详见《痈疽》LS81—Q0302。

  Q2401真气:

  1、《内经校释》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由先天元气与后天气的谷气相合而成,并充养全身。”

  2、据《离合真邪论》SW27—Q0302“真气者,经气也”、《刺节真邪》LS75-Q2401“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可知:真气,即氧气。

  Q2402正气:

  1、《内经校释》注:“指四时正常的气候,正风,也即适时而至的风,如春季的东风,夏季的南风。”

  2、正位之风,即所居之乡的和风,或曰适宜的气候、环境。正气,亦即今之所谓“抵抗力”、“免疫力”。

  Q2402一方:一者,同也;方者,方位也。一方,指与居住者同一方位所吹来的风,即居东方者,和东风;居西方者,和西风;居南方者,和南风;居北方者,和北风。因为环境相应,所以均为和风。一方,此指所居之乡的和气。

  Q2402虚风:

  1、《内经校释》注:“指非当令季节所来的风,即失时之风,如春季刮的西风,夏季刮的北风等。”

  2、对位之风,即虚无之乡吹来的、特别伤人的狂风。

  Q2403邪气:

  1、《内经校释》注:“泛指四时不正之气,也即能够伤害人体、带有残贼性质的虚风。”

  2、寒、热、燥、湿、风、火六淫邪气,此处实指异常之风气,异常气候,不正之气。

  Q2404正风:所居之乡的和风,正位之风,与正气同解,详见Q2402之注。

  Q2405虚邪:虚风邪气,从文意看,此即八正之虚邪,详见《九宫八风》LS77-C0109→C0119所论。

  Q2406抟:

  1、《灵枢悬解》卷二《刺节真邪》作“抟”,从之;

  2、“搏”与“摶(抟)”,形近之误。抟,tuan2,即团积、抟积。

  Q2408痈:疑“痈”为“痛”。“不通”为“痛”之机理,正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也。更何况,此前帝有“或痛”之问,未见伯答。而“或痈”之问,后文可见伯解。

  Q2418筋瘤:

  1、《灵枢悬解》注:“溜与瘤通”。后文“肠瘤”、“昔瘤”同理。

  2、《内经校释》注:“原作筋溜……《甲乙》卷十一第九‘溜’作‘瘤’……故据改。”

  Q2419有所结:结,淤结。指原来受过某种伤而有淤结。

  Q2419肠瘤:与本论Q2418“筋瘤”之注同理。

  Q2420昔瘤:《灵枢悬解》卷二《刺节真邪》注:“此推明黄帝未问之义,溜与瘤通。昔瘤,瘤成于夙者,非旦暮所结者。”

  Q2421骨疽:

  1、 丹波元简注:“骨疽者,言有脓,似指骨病而言。”

  2、 《灵枢悬解》卷二《刺节真邪》注:“骨疽,气郁于骨中而突起者。”

  3、 《痈疽》LS81-Q0209“发于股胫,名曰股胫疽,其状不甚变,而痈脓抟骨,三十日死矣。”可参。

  Q2422宗气:宗气,胃气与肺气混合而成的养生之气,其含真气、营气、卫气。

  Q0422肉疽:《灵枢悬解》卷二《刺节真邪》注:“肉疽,气服于肉中,无热无脓,坚硬而突起者。”

  公众号:其人颂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73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