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优秀作文>

学生关于描写舍得的优秀作文

晓琼分享

  “舍得”二字,想必大家常常挂在嘴边。两个意思相互矛盾的字,却没有丝毫的违和感。可究其根本,何为舍?何为得?得中有舍乎?舍中有得乎?这似乎成了一个哲学问题。答案很简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舍与得,相互对立,而又相辅相成。

  “舍”中有“得”。晋末,41岁的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他本想借此谋生,又愿意造福一方百姓,所以按常理说,他应该是人民百姓的父母官。可这位陶县令在面对督邮视察的繁琐礼节时,却说:“吾岂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他脱下官服,解下印绶,扬长而去。弃官归田,他丢掉了用来谋生的职位,也揭开了生活蒙在自己眼前的纱布。“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这才是他陶潜所向往的隐逸生活。他抛下了官职,收获的则是诗酒山水,逍遥自在的生活。

  “得”中亦有“舍”,。李商隐文采过人,饱受赏识,先后在令狐楚和李德裕手下任职。他本以为自己事业前程一片大好,不料却因为自己反复无常而被人怀恨在心:令狐楚与李德裕分属两派,在朝廷乃至各地明争暗斗。而李商隐自认为受人赏识,从令狐楚手下转投李德裕,自然会遭人记恨。李德裕失势之后,自己也没有能力保住自己头顶的乌纱帽。李德裕死后,他又多次向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求情,也终而未果。李商隐自恃才高,却又做出如此反复之事,亲手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人皆说“舍得”,殊不知有“舍”才有“得”。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调集重兵合围我陕北,山东两解放区。这两地乃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两个解放区,一旦丢失,对于当时形势极其不利。可我军当机立断,放弃两地,运动歼敌,静候时机。终于,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如同一把尖刀,狠狠地插在军事重镇武汉和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中间,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在当时,我们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像第五次“反围剿”一样,死守一城一地,是否会造成更大伤亡?是否会有第二次长征?新中国的诞生是否会晚上许久?所以说,如果没有当时放弃陕北和山东的果断,就没有1949年4月23日南京总统府上的红旗,和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前欢呼的人群!

  总之“舍”与“得”虽说相互对立,但两者又有很大程度上的交融。当你被迫失去时,要看到自己在失去中的所得;当你春风得意时,又要处处留心,提防失去;当你想要有收获时,也必须明白要有所割舍。

  一“舍”一“得”,看似简单不过的两个字,实则玄妙无穷。唯有明晰其事理,得其中真味,方及人生之大境界。“舍得”“舍得”,美哉!妙哉!


  【本文作者:张杨扬。(公众号:有为23班)】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7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