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随笔写作>

教师谈教新闻的心得感想

玉凤分享

  用读新闻的方式教新闻

  ——以《始终眷恋着祖国》为例

  一、“这一类”文本的教学思考

  1.教学内容的确立

  《始终眷恋着祖国》是苏教版八年级上的一篇人物通讯。本文节选部分,是记述钱学森无限热爱祖国的部分文字。

  一般来说,人物通讯的“原生价值”,是指反映新闻人物为对象的通讯,它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人物通讯的“教学价值”,一方面在于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阅读人物的事迹,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教学本文,则呼应了2011版新课标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阐述。

  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从表面上看本文语言文字并无困难,但是,文本用以表达人物性格的语言,辞浅意深,往往容易被忽略,造成浅阅读和碎片阅读的情形;又因为钱学森的形象高大,精神上的感召力会让学生不在意作者是如何达到这个效果的“文字功力”。教学时,应努力做到浅文深教,也就是孙绍振先生所说的那样,要让学生从“一望而知”到“一望无知”,甚至“再望无知”的状态。

  但阅读教学不是“自由状态”下读书,而是基于教育情境下的教学行为。也就是说,教学之前必须思考:这篇文章,我教什么,学生学什么。

  基于以上思考,我把本课教学内容聚焦于两个方面:(1)把握文本选材精当,条理分明的特点。(2)通过感受与品析重要语句的含义,揣摩作品主旨,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2.教学方式的选择

  学习新闻类文本时,要兼顾新闻类文体特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闻形式予以实施。本课我以“采访”串联起全课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兴味盎然。

  根据文章内容,我拟定了采访的提纲和采访的对象。采访提纲的拟定,恰恰是根据文中涉及到的一些人物语言,有的直接引用,有的是概括归纳,虽然是只言片语,但背后的含义则非同一般,值得琢磨。如,在1-4段中,介绍了钱学森在科技方面的成就,这个巨大的成就都是通过侧面来表现的,分别借美国空军、专栏作家、钱学森的老师卡门教授的口吻来表现的。于是,我进行了三个采访,教师分别扮演记者,学生分别扮演美国空军代表、专栏作家。

  采访活动一:品读侧面描写中借助他人的口吻揭示钱学森成就的方法,体会人物通讯选材精当的特点。

  师:读文章,哪些语句中体现出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的辉煌成就?

  生:(活动)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读一读钱学森在火箭技术研究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相关语句,准备接受采访。

  采访1:

  师(记者):请问空军代表先生,钱学森对二战有何影响?

  生(美国空军代表):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价的贡献”。

  (提示学生从加点词中读出“高度赞扬”的语气语调。)

  师:请问密尔顿·维奥斯特先生,您眼里的钱学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专栏作家):钱学森已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

  (提示学生,加重语气读出加点关键词的味道。)

  为避免活动形式的单一,在采访卡门教授时,我改变了方式,先投影介绍钱学森的一段文字,然后再请学生转换角色,根据内容,来拟定采访对象和采访提纲,在演读过程中,提醒学生关注重点词语。

  采访2:

  【PPT】年仅37岁的钱学森,已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以及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师:如果让你针对上述文字进行采访,你的采访提纲是什么?

  生:请问卡门教授,为什么推荐钱学森担任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根据材料拟定采访提纲,不过是一个副产品,学生投入而且专注。随着教学活动的推进,后面又继续用采访的形式,分别采访收到家书的钱学森的父亲,回国备受阻挠、折磨、刁难的钱学森本人,观看并了解钱学森事迹(两弹一星、感动中国颁奖词)的观众以及路人。

  用这一形式,串起整个教学,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介入,在一来一回中,对学生的理解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课堂教学显得灵动又富有生气。

  二、“这一篇”通讯的教学实施

  语文教学既要关注到“这一类”文本的特点,又要关注到“这一篇”教材的特点。本文的特点,一是选材精当,二是重要词语蕴含着丰富的含义,三是爱国主义情怀。

  1.关于人文价值的熏陶

  语文教学当然要弘扬人文精神。钱学森是一个有着极大正能量的伟人形象,不可否认本文是很好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其高山仰止的人格风范,必然也必须感染学生。但是,这个精神熏陶,不是教师通过嘴巴直接灌输给学生,带着学生去空喊“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要有爱国主义精神”等口号,或者贴上“我们要学习钱学森的什么什么精神”之类标签,而是在阅读文本中“沉入词语”后自然而然涌上心头,借助语言文字,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沉淀在学生的血液中。于是,我有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采访活动二:品读直抒胸臆的语言,体会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情思。

  师:(记者):据我所知,钱学森在美国求学,经常给您写信,请问,他在给您的来信中,您印象最深是什么内容?

  生(钱学森父亲):自由发言。

  【PPT】

  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生:根据讨论,注意投影中加点的文字,自由朗读。

  【PPT】

  改为: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学生比较阅读。明确:两个“不止一次”,表明次数多,生动地表现了他对祖国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师:钱学森自己也多次说过类似的话。请看补充材料。

  【PPT】

  在美国的20年里,钱学森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他回忆说:“我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想过这一辈子要在那里呆下去。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因为在美国,一个人参加工作,总要把他的一部分收入存入保险公司,以备晚年之后用。我一块美元也不存,许多人感到奇怪。其实没什么奇怪的,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师:你能说几个词语,来表达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

  参考句式: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情思,那真是——(魂牵梦绕,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归心似箭……)

  我坚信,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对钱学森巨大科学成就的了解,克服种种困难、刁难而不改回国之心,已经在语言文字的咀嚼玩味中,了然于胸,自然而然幻化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潜移默化,是春风化雨,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却又熔铸于心。一旦被人感觉到是在刻意进行某个教育,则是教育的失败。

  2.关于选材精当

  上课时,我先请学生读文章的第五段,反复朗读“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祖国”。首先从谋篇布局上从感性上认识这一段的重要价值,有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说出了“点题”、“承上启下”等,这一过程中,学生从核心段落出发,上下勾连,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和结构框架,为体会文章的前详后略、选材精当留下了伏笔,否则,后文的学习就会漫无目的,甚至喧宾夺主。第五段文字,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再次朗读“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祖国”,通过换词,把“然而”换成“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读出转折关系,前4段并未直接过多地写钱学森的成就,而是借别人之口,从侧面突出了钱的事迹,这与本文的主题有关,因为本文主要是写钱的爱国情怀,因而,1-4段文字处理上要略一些。但是,又不能不写。因为,如果没有前四段的铺垫蓄势,就无法反衬钱的眷恋祖国之情。上课时,我请学生思考:

  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

  (1)文章并没有过多直接、详细、具体写钱学森的成就,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来写出钱学森的巨大成就和影响力,这是什么写法,有何效果?

  明确:侧面描写,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2)可以把前四段删去,不写钱学森的这些事迹吗?

  明确:写这些,表明钱在美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完全可以在美国享有很高的地位和丰厚待遇,但是他却义无反顾地要回国,为祖国效力,衬托了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切,力图使学生获得这样的认知:选材是服务主题的。正因为钱的成就如此巨大,还心系祖国,才使人物形象更加高大。学生能说到这些,对“反衬”的理解就有了着落。

  这个过程的意义在于,随文学习有关术语,不是教师蜻蜓点水地宣读一下术语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去体会、生成。

  3.关于重要语言的含义

  采访活动,形式并不新鲜,关键在于怎样用。本课采访并不在于为采访而采访,而是让学生紧紧抓住那些言简义丰的人物语言,读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阅读教学中,读很重要,但常常是“天地玄黄吼一通”,乱读、机械重复的读、为渲染气氛的读、装模作样的读,不仅无益于理解,反而会糟蹋文本的美感。显然,这里的采访形式,与文本体式是相适宜的。晋陆机《文赋》有云:“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从“以言逮意”到“得意忘言”,再到“言意共生”,方是语文学习的真正发生。

  本文中,用很多数字来表现钱学森所受到的阻挠和困境的,我请学生读一读这些含有数字的文字,启发学生直观感受到钱如何冲破重重阻力的,以及归国之心的矢志不渝。

  采访活动四:品读特殊形式的语言,探究钱学森的内心世界。

  【PPT】

  1950年9月9日,钱学森突然被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送到特米那岛上的一个拘留所关押了15天。15天的折磨,使他的体重下降了30磅。

  冯·卡门教授立即向美国移民局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又募集了1.5万美元保释金,才将钱学森从特米那岛的拘留所营救出来。

  为了减少朋友们的麻烦,整整五年,钱学森处在与世隔绝的境地。

  他的夫人蒋英回忆说:“那几年,我们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飞机动身回国。”

  为了回国方便,他们租住的房子都只签订一年合同。五年中他们竟搬了五次家。

  师:读一读下面含有数字的句子,你读到了什么?

387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