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磨课心得体会:轻叩国学的大门
11月28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阜阳市小学国学教育教研活动之磨课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两位老师的课堂展示令我感到震撼。震撼得不仅仅是他们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有两位老师深厚的国学文化底蕴。
来自太和一小的付丽老师以“拱手礼”与学生见面,这个“拱手礼”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也急忙跟着付丽老师学习“拱手礼”——我们中国这一古老而庄重的礼节。可是随着付丽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解我才明白,原来这一看似简单的礼节,也是“男女有别”。同时也暗暗佩服付丽老师对我国传统文化研究之透彻。付丽老师的教学方法“由扶到放”,也是我最为喜欢的地方。看到这样的教学方法,我的内心不由得激动不已,这不就是我以后文言文教学的最好课例吗?还记得,我在教学《杨氏之子》这篇课文时,我自己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使出了浑身解数,可是从学生的接受情况来看,并不乐观。以后,我也可以采用付丽老师这种中教学方法“先扶再放”。听了付丽老师这节课,为我以后教学文言文文打开了一扇大门。
来自阜阳市北城小学一分校的叶慧老师执教的是老子的《道德经》“天下有道……”叶慧整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愿望。整节课,学生们讨论异常激烈。更难能可贵的是:有的学生能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联想到我们的生活实际。正是由于我们人类的贪婪才造成了我们生存的环境恶化,正是因为人们的贪得无厌、私欲太重,所以才铤而走险损公肥私。多么深刻地理解!“祸莫大于不知足。”
通过叶慧老师的引导,学生们不仅能走进文本,而且还能把文本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这不恰恰说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尽管已经过去了千年,但是她对我们如今的生活仍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正如叶慧老师所说的一样:“我们的学生是中华儿女,他们是炎黄子孙,他们的基因中就有着中国的‘根’,只要在他们的心里埋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就会在他们的身上生根、发芽、长叶、开花。”
我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更有责任,把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能感受到我国灿烂辉煌的历史。
【本文作者:王成杰名师工作室李国林(公众号:太和教研)】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