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随笔写作>

关于茶油的散文故事:那些茶油飘香的岁月

玉凤分享

  记忆中最温暖的地方,最温暖的香气从里面飘散——

  那是镇公路旁红砖青瓦的榨油小屋,从霜降过后一直到过年前,小屋上空暖烟缭绕,醇厚的茶油芳香驱散着冬日的严寒,整个村庄氤氲在茶油温暖的香气中。

  记忆中的冬天特别冷,霜降过后,早起去上学,田野都被白霜覆盖,小河里的水结着薄冰,凛冽的寒风刮得脸和脖子生疼,那时候没有棉鞋,脚趾在薄薄的单鞋里冻得不可屈伸,大脚趾冻得生痛。从榨油坊路过,看到里面红艳艳的火光,总忍不住跑进去匆匆烤一会火,然后带着满身的柴火香和油香出来,披着温暖的香气去上学,身体感觉暖和多了。好盼望周末在榨油坊蹭过的日子,那是多么温馨又温暖的岁月呀!

  榨油坊虽然光线昏暗,但里面热火朝天,场面热闹而不嘈杂。焙籽,蒸籽,碾籽,打榨,每道工序大人们都紧张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挺过瑟瑟的寒风进屋,首先吸引人的是三四膛熊熊燃烧的柴火。砖砌的灶台上平摊着黑亮的油茶籽,灶台下两三个灶膛里柴火在燃烧,烧火的婶子们一边添着柴火一边谈天说地,不用说,这是榨油的第一道工序——焙籽。另一处是一个与人齐高的木制大甑放在一口大锅里,大锅架在砖砌的炉灶上,噼里啪啦的柴火舔着锅底的四面,大木甑里飘出蒸熟的茶籽香味,好奇的我曾天真地问头罩花头巾的梅婶子:甑里蒸的美味可以吃吗?爽朗的梅婶子哈哈大笑说,傻妮子,这是在蒸籽呢。

  其实蒸之前茶籽还需要碾碎。屋后那个大大的圆盘形的木架便是碾籽机了。木架下对应着一个圆形的木槽,安在木架上的几个圆铁轮循环往复地碾压着倒在木槽里焙好的茶籽,碾籽机重复而规律地转动着,发出"吱嘎吱嘎"的响声,声音不紧不慢,多像那些年老一辈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流年。

  小时候的我喜欢站在碾籽机前看碾轮回环往复碾压的匆忙,更爱跑到屋外,看哗哗的流水冲动水车不停转动的喧嚣。水车是一个巨大的木轮,竖挂在屋外深深的水沟上,与屋内的碾籽机相连,带动碾籽机不停歇地转动。巨大的水流一次次倾泻在转动的水车轮子上,水花四溅,啪啪作响,场面蔚为壮观。

  茶籽蒸熟了,榨油的老伯们便把木甑里蒸熟的茶籽倒在木制的掇桶里(掇桶是比脸盆大一倍深一倍的木盆)。接着把圆形的竹制篣箕放到地上,篣箕里放一个个圆形铁环,每个铁环上环形摆放着密密麻麻的稻草,把掇桶里的茶籽分别倒入铁环中的稻草中间后,老伯们便赶紧用稻草把热热的茶籽裹紧,使劲用手压,用脚踩,努力把稻草包裹的茶籽压成一块块圆形的茶麸,然后又把茶麸分别用一个个铁环箍住。这应该是个辛苦的活儿,老伯们争分夺秒火急火燎地忙碌着,同时不停地用套在脖颈上已看不出颜色的毛巾擦拭着脸上沾满油光的汗水。

  茶麸做好了,就剩最后一道工序——打榨,老伯们把箍好的茶麸整齐排列到挖空的大樟树肚子里,并安好一排排挤压茶麸的木桩,木桩由树洞通往树外,"打榨"就是把伸在外面的桩子打进去,当木桩子一个个被打进去的时候,整齐排列的茶麸便被挤压出油了。

  "打榨"是最惊心动魄的场面。一根粗大的圆木棒被悬挂在屋顶横梁上的粗箩绳紧紧套住,打榨的汉子们有的光着膀子,有的穿着短袖,两三个人手握着打榨棒,"嘿哟嘿哟"齐发力,"咚"一声脆响,一个木桩打进去,木棒反弹回来,再次"嘿哟嘿哟"齐发力,又一个木桩被打进去了。这个时候,来榨油坊凑热闹的毛孩子们总会争先恐后地想去帮忙,可是一个个远没有吊着的木棒高,好不容易有个熊小子不顾大人的呵斥跃上去够到了打榨棒,却只能攀着而无法用力,最后只能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悻悻地跳下来……而打榨机的另一端,金黄的茶油顺着竹管子汩汩地流入木制的大桶,芳香四溢,整个榨油坊氤氲在温暖的香气中,被火光热气包围的人们脸上都染上了迷人的红晕。茶油的香气从瓦楞间从屋门漫溢出去,给冬日萧瑟的天空增添了一抹亮色,整个村庄便陶醉在茶油的馥郁香气中。

  又到了茶油飘香的季节,如今的霜降时节远没有小时候那么冷了,古老的榨油坊也渐渐淹没在了时间的长河,取而代之的是新式的电动榨油机器。镇公路旁的榨油坊也早已被一排排门面房取代。听说新式榨油机榨油工序少,出油量高。然而我还是深深怀念那旧式的榨油坊,怀念那红艳艳的柴火,那"吱嘎"的碾籽机的声音,那循环转动的水车,还有那些活力四射的打榨汉子们。更怀念那昏暗的榨油坊里的温暖,那些消逝了的古朴的乡土文化!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王丽萍

  公众号:一瓣书香

    3867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