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教师研修心得体会:网络研修重新点燃了我的梦想

晓晴分享

  时间真不禁过,还没来得及成长和思考,一转眼就人到中年了。

  仿佛就在昨天,师范毕业的我,被分配到家乡的一所濒临倒闭的农村中学,我的同事们多是一些民师转正的前辈,我们几个刚毕业的师范生自然成了新鲜血液。血气方刚的年龄哪能没有梦想?在领导“钻研业务,追求进步,取得成绩”的召唤下,我也曾一次次代表学校和乡镇参加各类比赛,一时间,我也成了学校、乃至镇里小有名气的老师,一张张荣誉证书曾让我沾沾自喜。

  记得最清楚的是2006年代表中心校参加县里的优质课比赛,和众多前辈、新秀站在一起,我顿时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多媒体、幻灯片在那时还是个新鲜事物,声、光、电的辅助,犹如给课堂插上了美丽的翅膀,我羡慕之余更多的是作为井底之蛙的遗憾。想想自己来参赛,就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在自己学校的所谓“出类拔萃”在全县赛课的舞台上是那么普通,最终我以二等奖划上了句号。评委老师的点评是:素质不错,但是理念不够新颖。

  如何获得新的理念呢?我曾苦苦找寻,匮乏的资料,不会使用电脑,我如盲人摸象。后来的几年,梦想渐渐被俗务取代,进取心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得过且过,“名师”成了可望不可即的身外之物,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平庸。

  感谢太和县教育局建立名师工作室,感谢郑标名师工作室吸纳了我,我感到仿佛是迷途的航船找到了航向,工作室里名师们的优秀和进取精神感染着我、催逼着我,让我不得不给自己重新定位。十多年的蹉跎岁月警示着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瞅瞅前辈们硕果累累,看看新秀们蒸蒸日上,我还有什么理由止步不前呢?

  每周五晚的“网络研修”成了我们工作室的常规工作。说实话,开始我还抱着无所谓的心态,把自己当作旁听者,觉得发言者都是权威人士的事。慢慢的,我就发现自己错了,当课件发到群里时,我顿感眼前一亮:那新颖的构思、独到的设计渗透的是新的教学理念,那是全组集体智慧的结晶!于是,我就对讲座满含期待。于是,每周五的晚8:00,我就会静静坐在电脑前,等待着新的精彩。当主讲阐述单元设计及自己教学中独到的做法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用文字去交流、用真情去互动。此时此刻,虚拟的网络各端,连接的不再是虚拟的世界,而是心不设防的志同道合者。大家为了一个目标,在集思广益,在群策群力。不知不觉间,我们对部编新教材挖掘得更深了,对新课标理解得更透彻了。“单元整合”、“三位一体”“双线组元”这些新的理念,在我们脑海里已根深蒂固,并成为我们备课中的指导思想。

  网络研修,让我们足不出户,却胜似行万里路。常言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我们团队里有许多我仰慕的名师:冷兴龙,吴秀萍、刘维刚、周国新……他们都有独到的教学思想,以前只能在全县大型活动中偶尔听一次他们的课,但是很少有机会得到他们“亮家底式的真传”,在我们的网络教研中,他们的经验毫不保留。与名师近距离交流,我在潜移默化地进步和成长。正如郑标老师所言:我们同在一个县域,教育大环境相同,学情有相似处,他们的成熟经验更有借鉴性,这比去外地听名家的经验介绍更有实际意义。

  网络研修,让我常思考自己的不足。每次听到名师的经验介绍时,我会不由自主地反思自己的不足。冷兴龙老师的讲座让我开阔了眼界,他启示我要多读理论书籍,多研究名家课例,于是我买来了于映潮和王君老师的经典课例;李邦启老师、韩永华老师的名著导读,让我看到了自己教学名著的简单粗放,于是我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做法,把名著阅读落到实处;刘维刚老师的综合性学习让我懂得了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周国新老师的舒心语文让我知道了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思想……

  网络研修,重新点燃了我的梦想。自从参加了网络研修,不知什么时候,我心中熄灭的梦想又被点燃了,伙伴们的真知灼见召唤着我,郑老师的指导引领推动着我,每当看到我们的研修成果发到太和中语会、阜阳市初中语文教研群,受到同行们青睐时,那自豪感油然而生,也成了我继续努力的动力。再次站在赛课的舞台上,我不再是眼前迷茫、心中无底了,而是充满了信心,我觉得自己的信心来自我们的团队,来自我们的各种形式的教研。

  尽管我们的网络教研还有待向更深、更广、更细处漫溯,但是,我相信,我们的努力会点燃更多人的梦想,我们的网络教研之树会开出灿烂之花,我们的教师综合素养会结出丰硕之果!


  【本文作者:三塔中心校 李洁】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65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