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校长的教育感悟:要敢于“木秀于林”

晓晴分享

  前面曾谈到教师要学会找到在办公室里的工作状态,尊重同事,勤快,接受同事的好意,学会互相补台,等等。在办公室这样一个“生态环境”中,这些做法都是符合生存之道的,有利于一个教师的健康成长。

  但世间之事,往往过犹不及。这让我想起自己职业生涯当中的一个小插曲。

  那是参加工作后五六年的时候,工作变动,我调到了一所新的学校。学校不太大,人际关系也算比较和谐。尤其是一群男老师,几乎天天凑成拨儿出去喝酒。我年轻,实在,又想尽快融入这个集体,自然就被轻而易举拉进了那个圈子。于是,越来越多的时候,泡在酒桌上推杯换盏,然后醉醺醺地给学生去上课,反正领导也睁一眼闭一眼,没人管,没人问,大家也就乐得自在。可时间久了,我觉得不对劲儿了:自己原来的梦想呢?书不读了,稿子不写了,连备课、上课都马马虎虎、疲于应付,这不是我自己想要的状态啊!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躲避,找出种种借口尽可能不去参加那些酒友的聚会。也许这种变化过于明显,就招致了大家的一些不满和议论,尤其是随着我教学成绩的凸显和自身对外影响力的逐渐扩大,有些人更觉得我自命清高,与大家格格不入。于是,在一场畅饮之后,我的年级组长带着满身的酒气,语重心长地跟我说:小王啊,你这样做人可不行,你是语文老师,应该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吧?这样下去,你还怎么在这个集体中混?

  那一刻,我很尴尬,哭笑不得,年轻的心无所适从。

  多亏办公室一个老姐姐看到了这个情景,私下里跟我说:甭听他们的,他们那叫干吗?那叫混日子,也就那点出息了。你不一样,年轻有为,应该干出点样子来。虽说中国人讲究什么“中庸之道”,但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要是天天用在搞人际关系、吃吃喝喝上,也不见得就被大家看得起。

  我很感谢那位大姐(现在我已经想不起她的名字了),在我最困惑和为难的时候给了我精神上的鼓励。于是,我没把年级组长的告诫太当回事,依旧沉浸在自己对教育的追求中,并逐渐在那个群体中脱颖而出……

  后来,我一直坚持着这一点,虽然不至于在人群中孤家寡人,但也努力保持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境界,极少参与那些“拉帮结派”的活动。从不过多地在与人打交道上花费精力,而把有限的时间用在研究和琢磨自己的工作上,用在讲课、读书和写作上。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太多感受到“风必摧之”的结局,相反,我的努力,我的坚持,我的不随波逐流,反倒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乃至于有一次我的校长跟我说:不仅你自己做到木秀于林,我希望的是你影响和带动大家,我们做到秀木成林。

  我知道,自己未必能够有那样的能量,能够带出“秀木成林”的局面,但这个过程让我至少明白了一点:如果只满足于和大家“打成一片”,并因此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是很难做成一个好教师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敢于在这样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状态中冒出头来,做到“木秀于林”。就像那位校长所言,教师生活在一个群体中,其工作绝对不是一个人的事。要努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不仅影响学生,也要影响周围的同事。你的品格,你的工作态度,你的工作方法,你的工作业绩,都能给人以正能量的引领,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大家追随与学习的榜样。做默默耕耘的“老黄牛”自然值得称道,但做能带领同伴走向水草丰茂的广阔天地的“领头羊”更值得推崇。这才是对学校、对教育真正负责的态度。

  想“木秀于林”首先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一个人能在多大的场合发表言论,证明这个人有多么大的影响力。教师行业最不提倡“茶壶里煮饺子”,一个有所作为的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学生会、家长会、教研活动、年终总结等种种场合,表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点,让人了解,被人接受,并对人产生影响。

  写作也是证明自己是个思想者而不是个笨蛋的重要方式。作为优秀的教师,要善于把自己的思想写出来,外化成文字,在报刊杂志上登载出来,甚至出版成书,让人捧着,读着,看得见摸得着,不得不心服口服。

  此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育活动。师资培训、讲课比赛、演讲比赛、论文评选、教具设计,等等,要尽可能参加。辛苦一点不算什么,当我们年终清帐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在各种活动中所收获的显性和隐性的成果,远比当初的付出要丰富得多。

  过去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现在看来,在宽广的教育天地里,只有“木秀于林”,才能享受到更多阳光雨露的滋润,而使人生闪耀出璀璨的光辉!


  【本文作者:王福强(微信公众号:王福强的小院)】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6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