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观后感>

奇葩说观后感:你愿意做那个施救的“傻瓜”吗(2)

邱惠分享

  3.世界是你自己内在的映照

  我特别喜欢荣格说过的一句话:向外看的人,在做梦;向内看的人,正在觉醒。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告诉我们,我们眼中的世界其实是被我们杜撰了的世界,每个人都以为看到了世界的真相,实际上每个人都站在自己局限的角度只看到了世界的一角。

  有物理学家说,我们身边的万物都是由我们自己吸引而来的。你的快乐,幸福,或者苦难和悲伤,其实都与自己有关。最浅显简单的例子,一个抱怨的人他总能在生活中找到很多值得抱怨的事情,而一个感恩的人,却总能发现生活中的许多美好,这并非上帝的不公,而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作品。

  当我们将眼光抛向外界,就仿佛将命运寄托给了世界,在遭遇不公,被骗被欺诈的时候,就只会抱怨这个世界太黑暗,而不会问“为什么我频频遇到这些黑暗”,而当我们望向我们的内心,反观自己的时候,才发现,“我”才是一切的根源和答案。只有改变自己,世界才会随之改变。

  最近对我有深刻影响的书,就是“零极限”,这里普及了一个我们闻所未闻的概念,就是我们遇到的,听到的一切事物,都有我们自己的责任。我们都要为其负责,这个负责不是说要挺身而出去帮助他们,而是要运用咒语来清除留存在潜意识中给我们深远影响的那些习惯和杂念,原则是要完全臣服于事件本身,而且运用爱的力量。

  这本书内容看似非常简单,但是非常深奥,要反复看才能逐渐内化。昨天,我在学车的时候,有个学员在面对教练的严厉批评后,对我说有点受不了了,教练太凶了。

  我告诉他,你可以理解为:教练批评的是他的学员,而不是我。这个学员原本以为我也会跟着吐槽的,没想到我这样说,就不再说话了。实际上在我操练的时候,也被教练批评了很多次。我都一笑置之,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我是来学车的,不是来体会挨骂这件事情的。我顿时就觉得一身轻松,充满了力量。

  4.世界上没有那么多骗子

  我以前写过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坏孩子,有很多人认同。现在我依旧觉得世界上没有那么多骗子,之所以要以欺瞒来获得社会的同情,一定是因为他一直不被接纳和信任的结果。我过去在菜场旁边看到过一个孩子,他看起来并不瘦弱而且穿戴整齐,但他却蹲在地上旁边放一个碗在乞讨。我跑到菜场给他买了一大袋点心和面包,另外给了他十块钱。

  这个孩子惊讶的看着我,那个眼光我至今记得,就好像在告诉我:你真的信任我?我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叮嘱他要将面包赶紧吃了。

  走远了,我回头一看,那个男孩已经将面包装进了随身的包里,然后起身离开了。第二天,他没有再来。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希望是他已经醒悟,并找到了另一种让自己获得成长的路。

  5.不要将孩子培养成冷漠的功力的孩子

  我们的学校和家长都无时无刻不在告诉孩子要热爱学习,却很少有人叮嘱自己的孩子,要做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有价值的人。蒋勋说:我们这是在本末倒置,没有先教其怎样做人,只要求他获得卓越的成就。试想一个冷漠的人如果学有所成,那不是社会的幸运,更是悲哀。

  我见过一个孩子在父亲的影响下将嘴里的口香糖吐在了地上,也见过孩子在饭店里,对服务员呼来喝去的,因为有大人在背后撑腰。

  但是,我们仍然相信这个世界上仍不乏温度存在,他们散布在世界各地,也潜伏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耶鲁高才生放弃一切好的环境回到家乡做一名最底层的村官,某医院院长为了给艾滋病人解决后顾之忧,一个人建起了一座艾滋病孩子的特殊学校,一守就是十几年。

  他们如果仅仅为了邀功和获得道德优越感,一定坚持不了那么久。倪萍在儿子得了严重眼疾的时候,毅然辞去主持工作去演戏,就是为了挣得更多的医药费,而当她在自己经济宽裕以后,却不断的回馈社会,几次地震或洪灾赈灾晚会中,她都捐出了百万的数额,她的解释只有一句:我钱比老百姓稍微多一点,所以多尽点力。这就是散步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亮光。

  六六带着儿子偶得参加”妈妈请听我说“的节目以后,透露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无论是成绩还是才艺,都离牛蛙相距甚远。但主持人却给出了另一番解读:偶得是我见过最特别的孩子,他的优秀没有光芒。每次录制节目,他都会主动帮工作人员将凳子摆好,将桌上的饮料瓶和垃圾清除干净,他总在默默照顾周围的人,包括清洁工,这让我们大人都很自愧不如。

  这和六六的言传身教不无联系,六六自称在街头遇见行乞的人时,她几乎无一例外的掏钱支援。有一次偶得见了就问她了:妈妈,大家都说这些乞丐大部分是骗子,你干嘛还要给钱给他啊。

  六六回答:如果她真是骗子,他骗的不是我,而是他自己。假如他不是骗子,那么我的那点钱,不正好解了他燃眉之急吗?

  日本的企业家和作家稻盛和夫说:我们人类最需要普及的是利他和感恩,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两点,世界就不再有贫困和战争了。所以,不要回避自己的一己之力,或许你的援手和真善也是撬起这个世界的一根有力的杠杆。


  本文作者: 周周,多家媒体签约作者,终身学习的妈妈,擅长亲子教育,婚姻情感的文章。

  微信公众号: 周周的茶话会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59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