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数学教师的课改心得:与课改同行,在课改中成长

晓晴分享

  历时三天的数学赛课活动今天落下了帷幕。在本次活动中,每一位数学老师都积极的参加,有参加工作多年的老教师也有刚刚参赛教育工作的新教师,本次的参加赛课的数学课共10节,每位老师除了讲自己的课,还要听课、评课。老师们很辛苦,但我相信,辛苦过后是甘甜,是收获后的幸福,是成功后的快乐。本次赛课活动将对每一位数学教师产生积极的影响,老师们在这个交流的平台上,实现了理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广大数学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很好体现。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在本次活动中,可以感受到老师们备课时的认真和辛苦,领略了老师们课堂上的风采,也感悟到了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渗透出来的先进的教育理念。

  一、本次活动的亮点

  比较优秀的课:

  10节课,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众星璀璨。10位老师展示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可以说,每位教师在课堂都展现着自己的亮点。结合老师们的评价及打分情况,评出高年级组的一等奖李俊平老师,低年级组的王军老师;高年级的二等奖魏晓娜老师,低年级组的赵燕老师,其他各位老师均为三等奖。

  李俊平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一课,虽然比较抽象但李老师利用让孩子找出“标准量”的方法让孩子们知道了“谁是谁的多少倍”,从而让学生认识“倍”以及数量关系,学生在活泼愉悦的气氛中主动地自学,小组密切合作,组织有序,动而不乱。

  王军老师老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师用激情四射的语言和驾驭课堂的应变能力令人折服,教学设计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如行云流水,层层深入,凸显课堂实效。

  魏晓娜老师执教的《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一课,教师沉稳老练、循循善诱,整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者的自主课堂。

  赵燕老师执教的《乘加乘减》一课,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语言富有感染力,学生参与度高,教师掌控整个课堂,稳重而大气。

  李朝玲老师的《可能性》更是给孩子们自由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孩子们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能力,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史丽娜老师用优美动听的嗓音以及温柔的语言,和一年级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解决问题》。

  接下来的张晓聪老师、刘丁娟老师、张亚坤老师、李梦璠老师虽然刚刚踏入教育工作经验不足,但她们认真负责积极学习的态度也让老师们为之赞叹。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

  本次赛课,虽然成效显著、优点较多,但不得不说,某些课堂和老师,对角色的定位、对教材的把握、对教法的选择、对内容的取舍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归纳起来,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中要善待课堂上的“生成”,合理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了的,课堂上不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会有资源的生成,又会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是鲜活的课。这样的课堂也就是“生成性的课堂”。生成的课堂是师生的思想和心灵在教学活动中碰撞产生的火花,从中获益的不单是学生,还有教师。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2.一堂课的目标是什么,要达到怎样的高度、深度,这应是我们上课首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目标已定,就应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这一中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使其达到既定要求。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个别老师只顾完成自己事先预设好的教学内容,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些做法可以说是高耗低效,也可以说是劳而无功。

  3.让数学课能多一点拓展。最好的数学课堂,不是课上完了,就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候。其实,数学课也可以来一点拓展和拓宽。学数学,还要懂得用数学,现实生活才是一个更加宽广的大学堂。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堂上有意设计一点有意义的拓展延伸,那么,我们的数学课或许在课结束的时候将会是别一番模样:曲已终,而意犹未尽!

  4、我们教师经常看到而自己并没有觉察到的,每个人都经常犯的错误:“不敢放手学生”,就怕学生学不会,孩子们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确实不断的重复。新教育不是有句话吗?要无限相信学生的能力。

  三、就我们的课堂模式需解决的问题:

  1.如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主动性?

  要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助作用,建立合理有效地评价机制是关键。首先是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其次是对小组进行整体评价和异组同号的对抗评价。再次是实施评价的主体有教师变成了师生共同进行,每个小组在上周表现好的同学来记录对抗组的分数。最后是建立数学班会制度及时反馈总结。为了避免学生对学分积累产生倦怠,教师每周要进行总结,并根据制定的奖励措施,对取得更高学分的同学和小组给予奖励。

  2.怎样训练学生讲题?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代替教师讲题,是这一课改课题的特色,而学生得讲题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效果。如何提高学生的讲题能力呢?

  一是明确要求。

  凡是上台讲题的同学做到:声音响亮,自然大方,身体不能遮挡黑板。讲解时充分利用学具演示、板书、提问等方式把问题讲清楚明白。

  二是示范观摩。

  学生不知道如何有条理的讲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讲题情况,即时点评,亲身示范。也可开展讲题比赛,从而带动和提高全班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是专项训练。

  磨刀不误砍柴工。每天坚持五分钟的讲题训练,先在组内出生讲,组员补充完善,然后抽号上台讲题。督促大家做好充足的准备。

  3.如何指导学生在组内有效地交流?

  把组织形式由单一的班级授课变成了以小组为单位的方式,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小课堂,在小组内交流的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交流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学生在交流前要充分自学,只有对交流的知识有了充分的感知,有了独立的想法,才能在交流时有话和可说。

  交流过程要做到有序。及时指导小组长组织调控组内交流活动。教师要深入小组内总结好的经验,发现错在的问题,及时更正。交流时要认真倾听。所有成员都要集中精力倾听别人的发言,从而及时质疑、补充,使小组交流落到实处。

  总之,新课改是一场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革命,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挑战、新要求。这就要求广大的教师要做到“与课改同行、在课改中成长”。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学习,坚持不断地反思,大胆地研究探索,必能做出成绩,显出存在的价值。


  【本文作者:四间房乡 魏晓娜】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5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