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读后感:共产主义为什么值得向往?(2)
广大的工人阶级是付出劳动的主体,但是却不是自己劳动产品的享有者,在付出劳动的时候也不是出于自愿的选择,而是被迫的,因为如果工人不劳动就没法维持生存,劳动只是他们生存的一种手段。工人在此时沦为一种商品,“而且降低为一种最贱的商品”。人和动物都进行劳动,但是人的劳动与动物的劳动是不一样的,动物的劳动只为自己,而人的劳动可以不完全为自己,也正是因为人相对于动物的这一优点却使得人对劳动的本质离得越来越远——
劳动主要包含劳动材料、劳动主体和产品归属三个部分。劳动的异化首先表现在劳动材料的异化——我们的劳动材料,都来自自然界,我们的感性的外部世界,这些材料是“工人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产品”的条件,而同时,自然界还直接和间接为人提供生活资料。我们可以说自然界天然和劳动人民具有关系,劳动者与自然界是相互归属的。
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就是,在大机器时代,工人的劳动表现为对自然的掠夺,而生产出的产品有不是归属工人自身的。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工人生产的越多,意味着对自然掠夺的扩展,而使得本来归属于自己的大自然流向了他人。工人在生产中,实际不是在给自己创造财富,而是把自己的财富源源不断的送给他人,工人生产的越多就意味着自己财富流失的越多。而我们知道,在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情况下,工人创造的财富很大一部分是被资本家占有了,除了维持工人必要的生存以外,其他的资本几乎都集中到了资本家手中,资本家的资本在不断地增长,而工人维持自己生存的资金不会有相应的变化,相对而言工人就越来越贫困,资本家则越来越富有。久而久之,资本向一方的倾斜,导致工人这个群体的一贫如洗,甚至死亡。
工人在这种状况下,真的是一无所有了,他唯一的衡量自己的价值的东西就是劳动了,劳动在此时就变成了无产者的一种资本。但是这种资本的投入,投入者自身不能得到利润的回报,有的只是无休止的投入,直到他死亡,彻底丧失劳动这一资本。我们在仔细分析一下作为资本的劳动。当劳动作为一种资本,一种异己的存在,他可以与劳动者本身分离,这也是大机器得以推广的前提。这时人被分解的支离破碎,劳动者就完全丧失的选择的自由,他不得不不断地投入自己的劳动换取获得生存的资料,而他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投入的越多自己就越贫困,自己的资本就越来越少,直到最后耗尽。异化劳动没有使人获得成为人的资本,却使人丧失了作为人的机会。其实说白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劳动能力被不断激发,而剥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重状态,是个真正的弱肉强食的社会,毫无公平正义可言。而我们在看看马克思构建的共产主义呢——
当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了资产阶级,消灭了阶级存在的基础,所有的个体性质也被消灭了,个体既作为自由的单个对象,也作为整个社会的整体存在,个人的所有物,已经不能成为评估一个人的尺度了,也就是说个人劳动除了养活自己和家人,就毫无意义了,一个人不需要拼命的去劳动了,人也不会因为富裕的资产而遭到不公待遇,劳动成为自由生命的表现,生活成了真正享受的过程。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平等与自由得到真正的实现,人没有了阶级的对立,没有了门第差别,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小孩、健全的和残疾的、不同肤色的人都平起平坐了,所有的人都自由的选择做自己的事情,回到了一种富足的原始状态——这样的社会谁不向往呢?这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世外桃源,人间天国啊!
其实说到底,人们对于共产主义的向往,只是对自由平等的诉求,(不是什么生产力的要求)说的更准确一点是一种弱者对自由平等的诉求,虽然按照尼采的观点这是一种“奴隶道德”。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人生来就具有的对于自由和平等的渴望,谁愿意甘为人下,谁愿意自己不出人头地?对比剥削达到一种极致的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自然有其不可忽视的吸引力!
但是要实现这一转型,不是个容易的事情,马克思说要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至少是欧洲文明国家的全部无产者进行联合,也就是说这股力量随着联合的人数的增加而增长,如何使得人数增加呢?那就是使得更多的人成为无产者,让更多的人一无所有,所以马克思又说共产主义运动孕育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之初的。他也反对了各种社会主义的设想,但是他也忽视了一个问题——如果资产阶级也意识到了这种潜在的危机呢?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不会把所有的人都逼得一无所有,他们会留给他们一定的好处,如果这些好处足以让无产阶级摆脱一无所有的状态,对他们而言就是天赐良机,他们还会舍弃这种利益,转而追求一个梦一样的东西吗?不会的,无产者没有了这个动力,除非当人们都进化到不在需要满足任何欲望,但那时也不需要暴力革命了……
人们为什么向往共产主义?只是一种对自由平等的诉求。而实现这一诉求,对整个人类的素质要求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的这个构想真能实现吗?全人类都在拭目以待。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 箫爻
来源公众号:风雨书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