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随笔写作>

关于传统手工的故事随笔:又闻松糕香

春生分享
  当你经过洪硖公路三建村荣归桥桥南时,常常会看到朝东几间粉墙瓦房里热气腾腾,一股糯米糕香弥漫马路扑入你的鼻孔,你会不由自主地喉结咕咚一动,那正是王师傅在蒸松糕。

  松糕我们本地也称软糕或方糕。称松糕是在制作前把收好的糯米粉放在一个模具里,此时,你得小心翼翼,一不小心米粉就会塌陷下来;软糕,那是蒸好后吃起来软软的香香的糯糯的,谁都想吃,谁都爱吃;方糕,那是制作出来的糕方方正正,没有一点儿缺陷。糕既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自古以来民间百姓都希望自家、亲眷、朋友步步高升。钞票越积越高,房子越造越高,官职越升越高……所以我们一带乃至全国许多地方,但凡上梁、结婚都要制作松糕。

  新房子造好了,上梁这天,亲戚朋友前来庆贺。娘舅、姑父、寄拜爷(干爹),这些有身份之辈一定要挑上一担担松糕。一盘盘松糕方方正正,香香喷喷,像一座座宝塔,端端正正地放在正间的八仙桌上。上梁时辰到了,作头师傅手托糕盘,一边登梯,一边赞歌,一边抛糕,这时吃上梁酒的亲眷、朋友以及村上男女老少都来抢松糕,场面热闹而喜庆。“手捧金盘圆又圆,脚踏云梯步步高……”作头师傅越唱越有劲头,下面抢松糕越来越热闹,“抢到松糕运气高,吃了松糕钞票高。房子造来大又高,米囤糯米香又高……新房子主人喜气洋洋,亲眷朋友乐开了花。吃好了上梁酒,主人还要分给前来吃上梁酒的亲眷、朋友几块成双成对的松糕。 以前在乡村里制作松糕家家户户都会做。要是轮上吃上梁酒了或好日酒了,要排场几天。浸米、轧粉、收粉、上笼、烧火蒸糕……忙得不可开交。我小时候目睹过父母做松糕,我们小孩守候在灶头边,等到第一蒸笼的松糕出锅时,便迫不及待地拿着筷子戳上块松糕,吃着又香又软又糯的松糕,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今日里制作松糕这门手艺大多不会了,要是轮上吃上梁酒或喜酒得到店里去买一担。买来的松糕看看样子蛮好,但没有糯香,一碰就碎,那是真正的松糕,不能吃只能看。久而久之这样的松糕再也无人问津了。

  传统手工制作,选用优质糯米,经久不衰的荣归桥志宏松糕,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附近一带乃至王店、洪合、濮院都前来订购。我访问过松糕店老板王师傅,问:你的糕为什么受到顾客的青睐?答:因为我采用的是传统手工制作,铁锅子、硬柴火、急火蒸。选用的是优质纯糯米粉,人工收粉,汤水正好,蒸熟后吃起来又香又糯。问:你为什么要学这门手艺?答:松糕是乡村上梁、结婚必须的糕点,是乡村乡俗的习惯,更是一种乡村文化。为了使这门手艺传下去,弘扬乡村传统文化,我学了这门手艺,想不到生意做得我来不及,洪合、濮院的老板还专门来定做。

  王师傅制作的松糕名声远扬,生意越来越大。今天除了喜庆必要有的松糕外,一个庞大的喜铺商场隆重开业了。喜铺商场里喜庆礼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喜糖、灯笼、拜诞、日景、夜景、迎客松、苏铁树、迎宾豪华喜盈门……凡是吴越文化喜庆活动礼品齐全。随着乡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婚庆、上梁气派越来越大,文化氛围越来越浓。王师傅松糕、喜铺既方便了周围群众操办喜事,又为传统文化添上了浓浓的一笔。

  本文作者:许海松(微信公众号:南湖文学)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55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