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考试将何去何从?(2)
虽然我不能确定将来的评价方式将导向何方,但是有一个趋势是大致可以窥见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依然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在工业时代,知识是教育主要传承的东西,所以应试教育可以如鱼得水,大行其道;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有的知识都可以不必储存在人脑之中,人却可以轻易地获取,甚至很容易获得比人脑掌握的更加丰富的知识,那么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也很快会成为时过境迁的东西。面对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评价机制也必然失效。比较吊诡的是,发现这个问题并采取措施的,似乎不是教育工作者,也不是教育研究者,不是这些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学生——现在在学生中流行的“读书无用论”,甚至有奋而放弃高考的,都是这种察觉到这些现象的人,他们只是属于总结,所以不能形成让人信服的理论。而那些考试作弊者,也是有这种觉醒的人,他们或许发现获取知识并不是很难的事情,那么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功夫去记忆呢?在TPCK的模型中,这些新型的区别于人脑的知识载体,也必将被整合在其中——我们似乎该为考试作弊重新正名了。在工业时代,掌握必要的知识作为一种教育的目的,作弊是不对的,是不诚信、不道德,这是很容易让人接受的;但是在信息时代,知识不再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教育也应该慢慢摆脱知识的灌输,转向能力的培养,那么现在看来那些利用高科技作弊的行为,恰恰体现了一个人搜集信息、判断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我们究竟该怎么迎接这种变化?作为我个人,我是一个相信规则的人,一个规则一旦合法形成,无论是一个好的规则还是一个恶的规则,作为个人都不应该与规则直接对抗。如果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在通过合法的方式,改变规则,而不是违背规则。现在改变“作弊违规”,尤其是“高科技作弊违规”的时刻正在款款而来——当利用高科技的能力,成为一个评价的对象时,在茫茫的数据之海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是一种必要且级别不低的能力,还有什么违规的呢?
以知识为中心的评价机制,与TPCK的模式是不相符合的,如果TPCK的模式是教育发展的方向,那么以能力为中心的评价机制也会成为教育评价的归宿。只不过这里整合的不再是技术、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而是技术、学科知识和评价标准,在这个整合之中,知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是比较小的一部分,作为最最基本的素养——就相当于现在“识字”的水平,如果这些知识无法被顺利获取,根本就不能踏入学习之门槛。到那时,整个社会必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学习方式都将与现在大相径庭,从云库中获取知识只不过相当于现在从大脑中提取相应的信息,人对科技的依赖将会增加,而对科技的操控能力也必将增长,技术成为人身体的延伸,成为人生活的一部分。而基于对未知的恐惧,我并不希望这种变化是革命性的,而更像是水滴石穿一样慢慢进行,甚至在不知不觉中进行静悄悄的变革。
所以我不太认同“是时候行动了”的号召,这种号召有太多的人为的推动,而这种推动很可能是狂风暴雨般的——这并不是最好的途径,至少我不认为是最佳的途径。如果高科技都是发展的必然选择,不需要刻意的推动,就会自然而然地进行;如果不是历史的选择,人为的推动也只会是昙花一现。我心存着敬畏,对高科技抱着谨慎的态度——我敬畏时间,我敬畏空间,我敬畏生命,个体的生命难以超越于时间空间之外,哪怕我们借助更多的技术。该变化的总会慢慢地进行,不该变化的总将不会随意变动,我们不必急于求成。只能找一个最确定的方向,心向往之,行趋近之……
编者注:本文原标题为【考试将何去何从? ——读《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教育者手册》后的思考】,转载时有删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 箫爻
来源公众号:风雨书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