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观后感>

观于永正老师执教《杨氏之子》有感

邱惠分享

  花未全开月半圆,学问深时意气平

  大师的教学方法永远让人瞠目结舌,而这堂于永正老师的《杨氏之子》,令人震撼的是他的“简洁”。《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用机智的语言反击当时的大儒孔君平的故事。

  本文是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整堂课中,于老师围绕着“初读正音—了解大意——熟读成诵——改编练写”这样简洁的教学过程开展。看不到出其不意的奇招妙思,看不到出人意料的展示表演,只有一般的“简洁”。

  简从读中出,花开月半圆。于老师的课堂始终围绕着“读”的学习方式,初读,熟读,赛读,诵读。从“文”的角度开始,不求甚解地读。学生在读的气氛中,对古文的了解,从无到有,对古文的兴趣,由弱变强。简单的“读”被于老师发挥出不简单的意义,最后学生的“表演读”,是整个“读文”的升华,用他们的理解,老师的点播,平时的累积,颐指气使的演技,略解古文之意。看似花开月半圆,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却浪逼潮涨,意气似梦。

  简从启中来,学问深时开。开课伊始,学生可谓是“启而不发”,其冷场的气氛让我不禁心头一紧,这样的课堂节奏和学生反应换做是我身处现场做课的话,估计已经是一头冷汗焦灼戒躁了。静观于老师的言行举止,我才真正懂得了名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于老师真可谓是“启而不发善诱之”,他不急不躁、笑眼微眯,言辞幽默地点评着学生的表现,但却又不急于告诉其答案,而是“不悱不启, 不悱不发”反复地启发引导孩子们,一次次的领读,一次次的纠正读音,一次次的引导熟读,用简单的启,做学问的达。

  回顾当下,花哨的课倘若浮躁的人,比比皆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我想是于老师课堂的明了写照,看似花未全开月半圆,但简洁的课风,扎实的学功,启人深思。


  【本文作者:吴伟萍(微信公众号:红谷一小语文名师工作室)】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53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