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语文教师的教育心得:太平湖畔的美丽邂逅

晓晴分享

  初冬时节,淫雨霏霏,却挡不住我们年轻教师渴望成长的心。11月29日,我校小学部十八位教师赴黄山区甘棠小学开展校际交流活动,我有幸送课去交流,于是我与这所太平湖畔的百年名校有了一次美丽的相约。

  当我接到学校安排我去甘棠小学上课的通知,心里甚是高兴,那种渴望多出去学习的机会终于来临,当我了解到所选授课内容限定五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时,于是又胆怯了,因为这组课文是自己最不擅长的。经过反复斟酌,最后确定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和甘棠小学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并把课前需要准备的工作要求发给了她。未料,许老师却一直追问我上第几课时,我告诉她:计划一节课结束所有的课程内容。许老师听后建议我说,虽然是公开课、展示课,但课堂还是要追求实效性的,五年级的学生虽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学生在字词的把握、内容的梳理等方面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的,如果只通过简单的检查预习,是很难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听了许老师的话,我刚安定的心,又纠结了起来。

  我想,这篇文章不长,概括内容方面学生应该不会感到困难,他们通过预习应该可以解决,于是还是决定按照原来的思路,先在我班级上进行尝试。

  在第一次磨课时,开始时感觉还不错,越往后越觉得吃力,好不容易挨到了下课,一种挫败感油然而生。课后,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给我提到了很多意见:汪校长启发我,在教学时,我们不能紧紧停留在教学内容这个层次,要更多考虑作者是如何运用恰当的形式表达内容,课堂教学要做到深入浅出……许雪民主任指导我如何把各个教学环节自然地衔接起来,还一笔一划地指导我板书课题……张依祥老师说,教学首先要选取符合学情的内容,然后考虑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突破重难点,实现课时目标……根据他们的建议和学生的情况,我决定重新选取教学内容。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解决生字新词、梳理文脉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两个自然段,感受圆明园的布局美和建筑美,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实实在在的学,认认真真地悟,把语言文的训练落到实处。

  在第二次磨课的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而我自己也更多地去能融入课堂,融入学生。与第一次磨课的巨大反差,让我心里惊叹不已。

  通过两次磨课,我感慨良多。一篇课文可教的内容有很多,但要面面俱到真的等于面面不到,哪些内容是必教的,是学生必须学会的,是语文教师要思考的问题。一堂课的时间有限,内容一旦太多,教学时只是蜻蜓点水,整堂课似乎都在赶脚,授课者总是想着如可完成所有的教学环节,学生成了老师的配角。试问又如何能够关注到学生的发展,让孩子们在堂课上有所得呢?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学生亲历其间,通过不断实践、体验和自主构建的过程中慢慢实现的。因此一篇文章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与文本、与作者亲密接触,在获得文本上传播的信息基础上,获得“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慧”才是更为本质的行为。

  在甘棠小学上完课后,评课交流环节,许老师说道:“我们上课还是要更多的关注学生,考虑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应该放慢脚步,等一等孩子……”而郑夏云老师的课又让我有了新的思考,她从《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出发,进而引导学生去走进辛弃疾这个词人,去激发学生阅读更多的宋词。我想,原来课文只是提供了一个个例子,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我们在课堂上要从课文出发,引导学生走向课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喜欢阅读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作为一位青年教师,教育之路才刚刚开始,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吸纳、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教育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她也是教师自身生命价值的展现,更何况我们还年轻,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尽善尽美,需要我们不耻下问,厚积才可薄发。

  感谢太平湖畔的美丽邂逅,让我对语文教师有了更多的思考、感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成长绝对不是时间的流逝,而是自我的觉醒,是不断努力地主动进取。


  【本文作者:汪庆凤,现任教于古溪学校,担任小学语文教师 (微信公众号:丰镐文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