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往事的故事:寺河往事——忆林伯 (2)
1979年,林伯的“右派”帽子才得以摘下,多年的付出也终于得到认可。他发表了多篇在园艺领域很有影响的一些论文,在全国一些重要的交流活动中,展示了他多年的科研成果,他的事迹收录在《中国优秀科技人物通讯选萃》一书里,成为著名的果树专家。
平反之后的林伯不再仅仅是位技术员,作为副场长更多地参与到场里的管理工作中。那时,经过工人们的辛勤劳动,场里的效益逐渐好起来。林伯和场里的领导着手改善职工们的生活条件,一排排砖瓦房盖起来,场里有了自己的车队、招待所。林伯是个文化人,格外注重职工们的精神生活建设,场里建起一座礼堂,职工们可以看电影,节假日进行文艺演出。工人们还常常组织篮球赛、象棋比赛等活动。那段时间,远在深山的场里职工们的生活虽艰辛,但很快乐。
林伯十分重视教育。因为园艺场建在深山,与山下城区的工人相比,很多政策是享受不到的。最初场里的职工子女,毕业后大多只有一条出路——回到场里先干临时工,等待招工的机会。后来,经林伯和其他领导多方奔走协商,从1981年起,职工子女们可以参加技校考试。这样的机会现在也许微不足道,但在当时,孩子们多了一个走出大山去发展的机会。如今,这些职工子弟们遍布各地,都很优秀。也许,经历过艰辛会更加懂得珍惜吧!
后来林伯调到城里工作,先后在园艺局和政协工作。相比以前,工作轻松了一些,生活也有了好转,然而疾病却向他袭来。多年的劳累和饮食的不均衡,导致林伯的胃部出现严重问题。1985年,林伯做了一次胃部手术,此后,又经历过一次大手术,身体逐渐衰弱。
退休后在家养病的林伯,人闲心不闲,对教育的关注依然如故。每年暑假大学录取放榜那几天,一定会到几所高中校门口转转,看看全市高考录取情况怎样。去世前两年的暑假,他身体极度虚弱,仍要求家里人搀扶他坐车到学校门口看榜。周围朋友或熟人,只要家里有孩子,他都经常询问学习情况,并且孩子以后的成长状况,他了如指掌。他对我的教学工作提出过很好的建议,如何用多种方法搞活课堂,让学生真正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有用的知识。林伯以前上中学时曾在教会学校学习(今福州外国语学校),英文基础相当好,七八十岁的老人,随时能蹦出一些英文单词来表达他的想法,令我惊讶不已!
林伯是位睿智而健谈的长者,思维十分敏捷,洞察力很强,讲话条理很清晰。他看问题入木三分,对很多事都有独到的见解与精辟的分析,他了解世界的唯一窗户是家里的电视。我每次去看望他时,大到国际国内大事,小到生活琐事,他分析得深入全面,且面面俱到,不能不令人佩服。他从不人云己云,每次与他聊天,总能从中得到不同凡响的见解和启示。
有一次在谈到孩子们用零花钱的习惯问题时,我很得意地说自己的孩子小学二年级时曾养成很好的习惯,自己记个小账本,一笔笔记得很清楚。林伯不客气地打断我说,“这样去教育男孩子不一定是好事啊!与人相处有可能会太计较,用你们当地话就是不zhan ye,男子汉,不能过分关注小事,要干大事业,要有大胸怀、大气魄!”说得我汗颜。
不仅是我,所有认识林伯的人都说,与他谈话总是受益匪浅。生活中,他的朋友圈很广泛,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有,他的眼中,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在林伯去世前几天,我去看望他,他已经病得很严重,几乎没有力气说话了,但思维依然很清晰,他说,“我这一生还有一些遗憾,但我是个唯物主义者,我有思想准备的!”他让我向家人问好,但叮嘱我不要把他的身体状况告诉曾和他一起在园艺场工作过的那些叔叔伯伯们。我明白,林伯不想打扰任何人,不想给任何人添麻烦,他只想静静地走!
那一天,也许是感觉时日不多了,林伯居然聊了很多,说起当年在大学里选择学农业的缘由,这些话也许此前从没跟任何人谈起,他说:“年轻时,我是一个很浪漫的人,喜欢文科。上大学时,家人却觉得做文人前景不好,主张我学理科,走实业之路。父亲希望我学医,但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每天如果看着别人生病痛苦,我心里会难受。后来发现学农业挺有意思,能造出东西来给人吃,在艰难的日子里可以让人们填饱肚子,我就选择学农了。"
其实,林伯这一生中所做的事,何止这么简单!一位普普通通的果树技术员,凭靠他的知识、毅力与非凡气魄,引领园艺场这个家乡最早的企业一步步发展!当时场里的职工来自四面八方,靠着这个深山里的小场,和吃苦耐劳的坚韧毅力,养活了一家儿女。如今,这些子女们有的留在大山,续写寺河山的新篇章;有的则走出大山,在不同的地方工作生活,很多人在城里有了一个安稳的家。并且,由园艺场发展并带动起来的苹果产业,如今几乎遍及各个乡村,成为家乡的支柱产业,惠及大多数百姓,家乡现在的苹果产业养活了多少人,在此基础上办起的果品加工和相关企业,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问题,是难计其数的!
林伯对这个世界需求很少,坎坷的一生中,二十年的不平待遇,他谈笑而过;他带领工人们发展起来的苹果产业,如今给这方土地带来多少益处,他从不居功自傲;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和他对于这里的苹果发展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他心境坦然!
二零一四年四月,林伯走过了最后的岁月,长眠在他付出一生心血的寺河山高山果园。
家乡人,请记住这位来自异乡、长眠此地的功臣——林秉厚!
【本文作者: 梅子】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