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教师心得:说说自己做老师的这些年

晓晴分享

  面对教育叙事的要求,很是思忖了半天,没有日常练笔的习惯,真正需要对工作进行思考的时候,反而不知道自己该从何处下笔,反思一下自己教学的成长路程,觉得平淡琐碎,尽是一地鸡毛的日常。是的,一地鸡毛。

  高考填志愿时,师范本就不是我的第一选择,阴差阳错一学四年,新立讲台,我已是懵懂无措的年青教师一枚了。大学那会,忙着组织参加各种活动,哪有机会锤炼师范技能,进行试课练习,短短三月实习,也是在离学校最近的重点中学每日晃荡一次,点个卯、报个到。当时的我心里想着,有机会的话,还是要转行的。甚至在从业以后的三年中,离校转行的念头也无时无刻不在我心里涌起。我没有想过做老师,真的,即使在从教十年之后,再忆从前,还是想特别诚实地说一句,我喜欢呆在学校,但做老师,真的不是我最初的爱好与兴趣。

  只是,人生的路,怎么可以完全按照你的兴趣来定向呢。既然,在起点的最初,你自己选择随波逐流;那么就不要埋怨岁月的河川把你抛逐在荒寂的河滩。

  做老师的头三年,对我来说,真的是一种煎熬。那时的我,刚出校园,面对本来就比我小不了几岁的高一新生,心底深处,是把他们当做我的朋友的。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是我对教师这个工作最初的定义。当然,这个定义也没有什么错的。错在我以为只有热情和真诚就够了。一名语文教师最需要的文学底蕴和专业素养,于最初踏上教师征程的我来说,是极为缺乏的。我很想学习,却又没有时间学习。光是应付日常教学的各种琐事已是让我焦头烂额,再加上课堂教学挫败感的长久累积,让我开始对教学有了厌烦,对踏入学校有了排斥。是继续工作,还是中途易辙?终究还是年轻。那个时候的躁动与不安,是我初涉职场的心情常态。这样的浮躁在带第一届学生时的高三初始阶段终于爆发了。或许是学生终于发现,他们一直信任喜欢的语文老师并不优秀,他们需要的是有高考经验、懂应试技能的成熟教师,而不是像我这样一路带一路学的同行者。在成都市第一次诊断测试成绩出来后,孩子们向年级组长提出申请要求换老师。当时的年级组长是我教学的指导老师,面对学生的质疑和要求,他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劝服了孩子们。但师生关系的疏远、课堂气氛的冰冷让我在高考前每一日与孩子们的相处都成为一种折磨,直到高考结束后的那个吃散伙饭的夜晚。当所有离别的悲伤都尽释于火锅与啤酒,我带的其中一个班里的语文科代表,那个留着长长齐刘海的恬静女孩,在灯火阑珊,即将分别的时候与我紧紧拥抱,在我耳边说:“彭老,其实我们后来都晓得做得不对。成长需要时间,你是,我们也是。”那一刻,曾经所有的彷徨与纠结被这样温暖的絮语抚平。接下来的那个暑假,我没有做现实的逃兵,而是跟着这个年级一起迎来了新的学生。这时候的我,已经学会从容地与孩子们分享日常阅读的点滴乐趣;共同经营属于彼此的精神领地。重新面对那些不同的稚嫩脸庞,迷茫、无航的旧我渐渐隐去,坚定、勇敢的新我正重新生长。

  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现实就是你最好的先生。

  因为家庭需要,工作地点有了改变,从曾经的天府之国辗转到而今的三秦古地。不得不说,我的整个人生有了一个全新的规划与调整,工作自然也在其中。从来没有教过人教版新课标的教材,没有经过培训,更谈不上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带着从教四年的那一点点经验,我重新开始新一轮的学习。生活节奏也变了,以前的弹性坐班变成了而今的早五晚九,成都式的闲散与舒适被新校初建的紧张与忙碌击得粉碎。身边的人们说着我不熟悉的本地方言,从未担任过班主任的我,又要试着接受新的任务。没有教过选修,没事,重新来;不懂新课改理念,不怕,有培训;什么叫课程标准,不懂,再学习。又一个四年,到2015年的那个暑假,我才终于有了一种敢教书的踏实与真实。这四年,通过各种培训,校内、校外也好,市级、省级培训也罢,我才真正懂得什么叫做终生学习。于漪、余映潮、李镇西、魏书生,这些我以前只是听说却从来没有真正关注的语文名师,在这个时候,我才尝试着去了解他们的优秀思想、教学理念。通过继续进修,又从学习业务名师转移到了解学术导师的先进做法,如王荣生的《语文教学内容重构》、曹明海的《语文教育观新建构》,脑中堆积了一大堆学术新名词:什么“教学范式”、“教学策略”等等。尽管这样,我还是发现自己在教学上陷入一种瓶颈状态。长时间教学的停滞不前让我明白了:学习是很重要,但只会“学”,不会“习”,一味的效仿他人,没有属于自己的教学认识,任你再努力,也只是他人思想的打印机。

  于是,开始慢慢学着经营自己的课堂。让课前三分钟演讲成为孩子们个性张扬的最好平台,把专题式教学真正落实到日常实践的点点滴滴,让学生购买思辨类书籍进行阅读批注,课堂分享。当日常教学从“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课本已成为我与学生走进语文凭借,课堂只是我与学生感受文学魅力的平台,更广阔的的天地在我与孩子们面前展开:随笔中的坦诚交流,汉风时的合力并肩。共同学习与成长,已不只是我曾初为人师的祈盼,更是我正在努力的当下与不断绵延的未来。

  做老师的这些年,是有过苦,有过累的吧。有对自己的失望与否定,更有对自己的再造与重塑。前路上,我还要遇到多少颗年轻的心呢,愿相逢处处,都是未来你我共赏的美丽风景。


  【本文作者:王珊珊(微信公众号: 曲一奏雅】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49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