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教育教学随笔:愿成为那只“大猩猩”

邱惠分享

  《大猩猩》是国际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的作品,讲述的是小女孩安娜的故事,她渴望得到爸爸的关爱,可是现实生活中的爸爸既冷漠又严肃。在安娜过生日的前一晚,安娜想要大猩猩作生日礼物,得到的却是一只玩具猩猩,安娜感到失望。不过,那晚让人惊异的事情发生了,玩具猩猩变成了真正的大猩猩,带着安娜去动物园度过了一个美妙的晚上。

  布朗笔下的“大猩猩”,好似父亲的化身,又像美妙的梦境,看似荒.唐曲折的故事,却隐射出孩子内心对关怀的渴望,对父母关爱的需要。孩子是善解人意的,懂得理解父母的忙碌;可孩子又是脆弱的,会失望,会沮丧。在绘本中,布朗先生巧妙的颜色处理,人物动作的相似性,彩蛋似的装饰,带给孩子一个动人心扉的故事。

  对于一本这样的绘本,在教学中究竟要带给学生什么。如何“在绘本教学中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我有了以下点点思考。

  猎奇、发现

  “好奇心害死猫”,猎奇心理是现阶段孩子心理特点之一,整本绘本中充满布朗先生“故意”留下的“彩蛋”,人物喜怒哀乐时,冷暖色调变化、“大猩猩版的蒙娜丽莎”、“爸爸口袋里总放着的那根香蕉”、“封面里的各种信息”……孩子们关注点总与我们有所不同,他们善于、乐于发现细小、有特征的东西。教学中始终围绕着“我发现…”这个核心问题,带领孩子在一次次奇妙的发现中,体会主人公安娜的孤独,对和父亲去看大猩猩的渴望。培养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发散,想象

  大猩猩故事与孩子生活中联系紧密,容易唤起孩子共鸣。“在生活中,你的爸爸都会陪你做什么呢?”“如果你是安娜,你还会做哪些有关大猩猩的事情?”在孩子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不断地去发散,故事带入生活,情景转换现实,不同的角度,孩子愿意思考的积极性更高,课堂中,情景带入了,思路打开了,孩子好似在审视自己,思考自己的故事,欢声妙语不绝于耳。

  故事中的安娜,和父亲一起看大猩猩要求并不过分,渴望父母的关爱,是每一个孩子内心最强烈的渴望。回过头来,孩子在课堂上的“大猩猩”又是什么,他们活泼,好奇,渴望学习有趣精彩,而我,愿做那只课堂中的“大猩猩” ,在趣味盎然的语文课中传授更多…


  【本文作者:吴伟萍(微信公众号:红谷一小语文名师工作室)】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48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