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日记连载7:我想选择做妈妈,不用练琴
孩子学兴趣时,什么样的选择才是科学合理的?如果在坚持的过程中遇到了麻烦,是另行选择还是坚持下去。充满爱意的父母每天会给孩子很多选择,这样好吗?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专注于某项工作给人更大满足感。那些总是面对很多选择的人往往落到后面。很多父母告诉孩子,你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可以随时退出,如果不是百分之百感兴趣,可以尝试其他。那么,当孩子长大后会以同样的生活方式很随意地做出选择,而不对曾经做出的选择承担任何后果。
当我们给孩子提供无数次选择的机会时,就向他们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他们有资格过完美的生活。恰如哈佛心理学家丹.肯德隆所言:“当他们感觉不爽,就会有另外一种选择摆在面前。”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在不断追求完美童年的过程中,永远不可能完美,这会让孩子的成长变得更加无所适从,步履维艰。
2005年7月9日下午4:30是小提琴课第7节课,看着女儿每天练琴,东躲西藏,找各种理由逃避练琴。逼急了,我就怒吼:“放弃吧,你这样练琴,根本坚持不下去,真想狠狠走你一顿。”女儿可怜巴巴地看着我:“妈妈,你别奏我,我想学琴,但是不想练琴,练琴太累了,知道吗?”
音乐哪里是享受啊!业余时间不能出去玩耍,每天对着无聊的五线谱,忍受着杀鸡般的琴音,还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最要命的是,练不好琴,上课还要忍受老师的挑剔苛责。在众人面前,遭受老师的白眼。真的,女儿从没有说过放弃,我已经在心里投降N次了!对当初的选择开始质疑。那些美丽的口号,在现实面前已经苍白无力了。
昨天晚上在姐家吃饭,回来已经8:40,吃点东西开始练习,我说练到9:10分,分针指到2就可以不练了,女儿一听,喜上眉梢,拉着琴不停的翻眼看表。
“宝贝,你能集中精力拉琴吗?”
“妈妈,我在这里辛苦拉琴,你躺在那里怪美,我想做妈妈。”
“你会挣钱吗?要不咱俩明天换换,你去上班,我来练琴,这样总可以吧。”
女儿伸伸舌头,扶了扶琴,继续练。她夹琴一直都挺好,就是拿弓,右手老是找不到感觉。老师说让放松,不是大拇指不对就是小指不对,要么就是食指勾着弓,总之没有完美的时候。练琴的任务,肖老师就认准一个家长,练不好,就是家长的问题。我总是提心吊胆,后天又要上课了,怎么办呢?
学习内容:1复习上节课内容。2夹琴,拿弓,用中弓在三弦上反复练习,小臂摆动,大臂不动。3右臂放松。4练习四分音符,二分音符。
2017.5.31整理感悟:现在回头看,当年选择小提琴,我有过无数次的后悔,而孩子却从没有说过放弃。事实上,做出选择相对容易,但选择后的坚持很难。多年后,我在心理学的道路上,明白了这次选择的重要性,对孩子未来的成长过程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选择后的坚持会让孩子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亲身体验到完成一件事情的艰难和成就,相信世上没有完美的选择,有得就有失。从而波及到其他事情上,也会更加专注,体验由此带来的涌动快乐和价值意义。
【本文作者:孩子心家缘(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孩子心家缘)】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