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随笔写作>

关于江南水乡的故事随笔:呆在边缘

春生分享

  在江南水乡,有一个叫双桥镇的地方,一条不大不小的河,由西向东,小镇沿河而建。我家就住在住在小镇西双桥北堍的一条弄堂底,后面就是田野。后来搬家到河南岸的阮家浜。

  阮家浜与双桥河是平行的,双桥河在双桥镇中段,分出一条支流,向南流去,不到半里,又向西分出一条小河浜,这就是阮家浜。如果从高空望下来,阮家浜就像“上”字上面的短横,双桥河就是“上”字底下的一横。

  我的新居,就在“上”字上面的短横线与竖线交错的底下,也就是在阮家浜的浜口上,这里有一条水泥路,曲曲弯弯,向西行走,就是进了阮家浜村,河浜的两岸,是农家的屋舍。向北走直通双桥小镇,所以说,我的蜗居,是呆在镇的边缘,也可以说是村的边缘。我是个有城镇户口的人,而老伴是不折不扣的农民,我的家,就是典型的镇乡的结合体,我是一个呆在城乡边缘地界的人,既看到农村,又看到城镇,似乎是得天独厚,两面都能看到。然而,又由于我站在边缘,对农村只是看到一些浮在表面的东西,好像雾里看花,朦朦胧胧,看不清楚,看不透彻,但是,有老伴的指点,所以也能看出农村的一点底细,同时,因为户口不在农村中,我不会被农村中心地带那些热闹所迷惑,少了一些诱惑,可以永远守着自己的一份冷静。

  我常常沿着河边散步,走到西双桥上。过去的西双桥是一座古老、质朴石板桥,有七个桥孔,像一条长长的纽带,一头连着小镇,一头系着农村,站在桥上,望着滔滔的河水,就会想起以往的岁月。从前,人们不仅是用河里的水灌溉庄稼,而且每天都在用它滋润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镇上开茶馆的,用木桶从河港里担来河水,倒进水缸,烧煮茶水;清晨,妇女们到河埠上淘米、洗菜,“啪嗒啪嗒”的水声,吵醒了沉睡一夜的水乡,揭开了一天生活的帷幕;在河边洗衣服的大嫂大婶,手不停,嘴不停,一边地搓洗着衣服,一边交流着八卦新闻:东家长西家短,供销社要进一批缝纫机,据说缝纫机还没有运到,缝纫机票子早就分光了;张家的姑娘自己找了个对象,肚皮也搞大了,爷同意娘却不赞成,夫妻两个拍了桌子摔了碗,差点打起了“相打”……,河埠就是每天新闻发布会的场所;这里水面开阔,河水清澈,一到夏天,就变成了孩子们避暑的乐园。学生们趁着放暑假常在这里嬉水,打水仗、比赛“打摸潭”,看谁“闷”在水里的时间长,便可在这里玩上半天;晚上,从田间归来的农民,拖着一身的疲累,也会“扑通”一声,跃入河中,任凭河水的冲刷,洗去一天的劳累。

  最使人难忘的是夏天的晚上,西双桥下河面开阔,凉风习习,蚊虫停不住脚,每当夕阳西下,河面上的风吹散了一天的暑气。那时候,镇上,还没有空调,电风扇也是稀罕之物,只有供销社办公室里装上一只吊扇。所以,镇上的居民,包括供销社的、粮管所的、合作商店的、食品公司的职工在晚饭用过以后,便搬了一把椅子或一条长凳,放到桥上,把双脚搁在桥栏杆上,面对河面,一面乘凉,一面欣赏水面上的夜景,已经是非常满足了。此时,月光如水,泻在静静的河面上,河面映出梦幻的月色,偶尔,有一两只渔船,点着风灯,张着丝网,桥南广阔的田野上,若烟如雾,扑朔迷离,那真像一幅朦胧的水墨画,如果给田园诗人见了,必将赞叹为绝妙的题材。

  在“双抢”(夏收夏种)期间,当镇上的居民在桥上享受夏天傍晚特有的清凉时,农民还在田间开着夜工。立秋是个“关”口,社员们要赶在立秋之前完成晚稻的插秧任务,生产队还组织社员连轴转,晚上开夜工拔秧,白天种田,最苦的是那些妇女们,开早工,“牤虱子(像蚊子一样的小虫)”围着头顶转,专叮她们的脸颊、颈部,咬得又痛又痒;晚上,蚊虫猖獗,叮得小腿上又红又肿,拍一下,一手是血,一天十多个小时,手浸泡在滚烫的水田里,有很多的姐妹,手指溃烂,血肉模糊,在那场紧锣密鼓的鏖战中,出于自尊,谁也不肯轻易退出战场,直到水田里都插上绿油油的晚稻秧苗。当她们从田间回来,路过桥上,空气中。就会飘着一股汗酸味,此时,在桥上纳凉的人们,出于礼貌,虽然关心地与她们打着招呼,“收工啦”,但是,心底里却另有一番滋味,一边是同情农民的艰苦,一边庆幸自己是“街上人”,能在此纳凉,强烈的对比中,一股优越感暗暗滋生;而从田间回来的姐妹们,自叹命苦,投错了胎,羡慕“街上人”的惬意生活,心底里又是赌咒,又是许愿,如果真有来世,一定投胎做个“街上人”。

  到了21世纪初。河还是那条河,河里却漂浮着各种垃圾,包括塑料瓶、卫生巾等,还有不知从什么地方流来的污水。如今,政府下了决心,要彻底消灭劣v类水,每天有环保机船,在打捞河面的垃圾、杂草,水面上漂浮物少了,但是不知为什么还有污水出现?我还看到过,有人背着电瓶,一手握着通电的竹竿,一手拿着网兜,沿着河道,用电触鱼,我忍不住说,怎么能这样捉鱼?那个人瞟了我一眼,默不作声,继续让电瓶嘶嘶地响着,不时地有很小的鱼进了他的网兜,我也没有办法。只有渔政快艇在河面巡查时,强大的威慑作用,才使用电触鱼人的行为有所收敛。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推进,城乡村镇不断地在更换新内容。六十年的风水轮流转,这真应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老古话,镇上原先的供销社、粮管所、合作商店、食品公司改制的改制,解散的解散,职工下岗,有的开起了店铺,有的在家待业,等待退休。农村里,搞起承包到户,土地流转,种粮大户来了,农民上了岸,不再种田,不用投胎,摇身一变,就像“街上人”一样了,年轻的进厂打工,当上了工人。

3846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