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校长教育感悟:亲爱的老师,请靠前坐

晓晴分享

  儿时的我胆怯不自信

  我从小在骨子里就有懦弱的一面。

  记得上小学时,还处在“”后期。有一年春节,村子里召开全体村民大会,我作为村小唯一的“学习标兵”要上台领奖。那样一个大的场合让我莫名地害怕起来,最后,我竟然假装肚子疼,没敢到会场去,是妈妈亲自上台给我领了奖。我躲在家里,听着不远处的大喇叭广播着让我上台领奖的消息,心里说不清的滋味儿。

  长大后,这个问题依旧没有解决。曾经在很久一段时间里,各种各样的培训、会议,我只愿意默默地躲在一个角落里聆听,极少坐到前面去,生怕被人看到或者需要发言。有时候活动提供了一些交流的机会,我对交流的话题也很有感觉,甚至有了发言的冲动,但通常最终选择了沉默。

  长大后,这个问题依旧没有解决。曾经在很久一段时间里,各种各样的培训、会议,我只愿意默默地躲在一个角落里聆听,极少坐到前面去,生怕被人看到或者需要发言。有时候活动提供了一些交流的机会,我对交流的话题也很有感觉,甚至有了发言的冲动,但通常最终选择了沉默。

  相信自己不逃避

  这种情况直到2003年11月到西安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骨干培训者高级研修班才发生了变化。那次培训一改传统培训的模式,所有人既是受训者,又是活动的主人,每个人被“逼迫着”,不得不走上台发言,不得不参与辩论,不得不与他人配合。很多人像我一样不习惯。我记得陕西教育学院一位教师(已记不清姓名了)跟大家说,培训就是让大家走到前台来,要想方设法展示自己,一个人不是因为自信而走到前面,而是因为总走到前面而充满了自信。这番话给我深深的感悟:自己的不自信,自己的退缩和躲避,完全可以用努力来弥补。

  从那次培训之后,我开始变得积极了。再有活动,开始尝试着坐在会场最前边,也逐渐发现了其中的好处,听得最明白,看得最清楚,与专家们对话的机会也增多了,至于会场后半部那些交头接耳、昏昏欲睡的场景,也不会再传染到我。每次参加活动的收获自然也比以前大了许多。

  走上管理岗位后,我更为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现象:无论是在课堂、会场,还是集会场所,大家都习惯性地喜欢往后面走,希望自己别太“显眼”。后排的座位挤得人满为患后,人们才会不情愿地往前排走。多少次我作为主持人强调大家“往前坐”,甚至派人将后面的人赶往前面,却依然应者寥寥,不能完全奏效。

  永远做前排

  后来,我多次在外出讲课的过程中,把这样一个故事与听众分享:

  美国哈佛大学一位著名教授应邀来中国作演讲,演讲的大礼堂里挤了上千人,没有座位的听众都站在走廊上。可是,最前排却没有一个人坐。

  见此情景,教授十分惊讶,便问大家:“这第一排怎么没有人愿意坐?难道坐着不如站着?”整个大礼堂一片寂静。教授笑着问道:“你们是怕坐第一排我向你们提问题吧?”这次,有人回答说:“是!”教授微笑着说:“你们怕什么呢?提问题有什么可怕的?我又不会吃掉你们!”大家不由地笑了。

  接着,教授对大家说:“在我们美国,大家都喜欢争着坐第一排,为什么呢?因为坐第一排才能亮出你自己,才能更引人注目。要知道,你引人注目,你才有机会被人赏识,被人看中。在这个人才辈出的社会里,只有坐在第一排,才有可能出人头地!如果你要想取得成功,做出一点成就来,你就得亮出你自己。而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管在什么时候,你都永远坐在第一排。坐第一排,就是争第一。坐第一排,就是给自己自信。我正是照着我的老师教我的去做,才取得今天的成绩的!”

  听了教授这番话后,大家纷纷地向前面涌来,争着坐第一排。

  讲这个故事,我是想告诉大家,“永远都要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总是不多——因为前排的位子是有限的。但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坐到“前排”,不仅仅是因为“前排”座位少,而是因为他们仅仅把“坐在前排”当成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很多年轻教师对“教育梦”充满了憧憬,聊起来,对那些走上前台的“名师”们是“羡慕嫉妒恨”,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跻身期间,也能在头顶戴上美丽的光环。可问起来他们都为这样的目标做了哪些工作,却一脸无奈:我跟人家差距太大,没法比啊!

  连行动的勇气都没有,又如何奢望能够成功?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理想变成了行动。

  连行动的勇气都没有,又如何奢望能够成功?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理想变成了行动。

  一位心理学教授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事前没有做任何要求,让学生自由地进入一个宽敞的大课堂,并各自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学生则比较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学生似乎特别钟情于后面的位置。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亲爱的老师们,能否像当年的我一样,从沉默中走出来,从那个偏僻的角落里走出来,走到前排去?也许,你会从中发现自己美妙的变化,并最终领略到一览众山小、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和惬意,赢得个人和事业的灿烂前景。


  【本文作者:王福强】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3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