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优秀作文>

观点作文范文:我们可以向美式教育学习什么

邱惠分享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朋友会向我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美国教育真的像传说中那么好吗?”

  “咱们中国的基础教育那么出色,有必要向美国教育学习吗?”

  “听说美国很多人连10以内加减法都心算不来,我们又能向美国教育学些什么呢?”

  对于上面这些问题,我想说:“有,我们有必要向美国教育学习,而且,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接下来,我会跟你系统介绍下美国教育的结构、环境、以及优势劣势,并分享一些把美式教育揉进中国孩子成长过程里的方式、方法。我们最终的目的应该是:掌握美国教育的精髓,培养贯通中西的孩子。

  我们都知道的Space X霸道总裁埃隆•马斯克,仅仅因为“不喜欢儿子们的学校”,就自己去建了一所学校。

  这所2014年设立的私立小学名为Ad Astra,名字来自拉丁文,意思是“去往星星”。该小学仅招收了20名学生,除了马斯克家的5个孩子之外,其余的都是Space X公司员工的孩子。

  马斯克嫌弃常规学校的规则,他说:“有些人喜欢语言,有些人喜欢数学,或者音乐……教育应该主动迎合孩子们的才能。”

  那这样的教育形态为何能够存在呢?要想把美国教育说透彻,我们要先来看看美国教育是怎么回事。

  一、美国教育是怎么回事

  1.先从美国教育的“纵向结构”说起——

  (1)四个递进的阶段

  整体来看,美国教育可以分为四个递进的阶段: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前三个阶段都属于大学前(Pre-college)的教育,包括幼儿园(Nursery和Preschool),小学(Elementary School)、初中(Middle School)和高中(High School)。从小学开始到高中毕业的K-12教育被称为基础教育,也就是义务教育。

  和中国不同,美国的基础教育最早始于5岁,美国孩子5岁进小学,上的是kindergarten,中文翻译是“幼儿园”。但其实kindergarten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它的校舍还有老师其实是由小学提供的,因此称为“小学预备班”会比较合适。

  而12年级,相当于国内的高中三年级,是美国基础教育的终点。

  因为各州法律有差异,有些州义务教育开始得略晚,总体来说,美国孩子义务教育开始的时间在5到8岁,结束时间在16到18岁之间。

  美国的高等教育,属于“可选教育”,学生高中毕业以后可以直接工作,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根据统计,全美约有4500所大学。美国高等教育需要学生支付学费,而且学费之贵,超过了许多国家。

  中国大学是“严进宽出”,美国大学则是“宽进严出”或者“严进严出”。2008年,美国仅有36%的学生,在4年规定时间里从所在大学毕业,57%的学生用了6年时间才从首次被录取的大学获得本科文凭。

  在所有工业国家中,美国大学文凭拥有率仅仅排在第10名。

  一般来说,美国学生高中毕业进入大学,接受四年本科教育,将获得学士学位。专业学位如法律、医学、药学和牙科学,必须在获得学士学位后,继续攻读研究生才能获得。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高等教育中有一个特殊的存在——“社区学院”。社区学院一般由州立大学的一个部门或是当地特定机构设立,并接受本州的管理。有些美国学生因为成绩不好,或是资金不足,会选择进入社区学院先学习两年,积攒学分,然后再去另一所大学继续进修。

  在大多数州,学生从社区学院毕业后可以获得文学副学士学位(AA)或科学副学士学位(AS)。一些社区学院与当地的四年制大学还有自动入学协议,由社区学院提供头两年的学习,大学提供剩余的学习。有时两者甚至会处在同一个校园里,社区学院授予副学士学位,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2)教育的三种提供者

  美国教育的提供者有三种:政府、私人机构、家庭。没错,美国人可以自己在家里上“家庭学校”。

  公立学校:

  公立学校的资金来自州政府、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教育标准由政府制定,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考核。

  私立学校:

  私立学校的资金来自学费和捐款,它们通常可以自由地确定课程和教师配置。

  家庭学校:

  孩子在家里上学,通常父母就是他们的老师。有时候,一个或者几个家庭的父母会进行合作,比如,这个爸爸当数学老师,那个妈妈当英语老师。

  尽管家庭学校在形式上更加自由,但政府对它同样会进行管理,比如——

  • 政府需要对家庭教育的计划进行认证

  • 对课程和教学资料进行管理。在美国的一些州,家庭学校的教材和资料必须由正规的学校提供,而孩子虽然不必到校,但是必须挂靠在某个规定的学校名下

  • 要求从事家庭教育的房屋必须购买责任保险,符合更严格的建筑物和消防法规等等

  2.美国教育的横向结构:教育的补充

  根据统计,在美国,差不多有87%的学龄儿童进入公立学校,10%的孩子进入私立学校,3%的孩子在家里上学。

  这也说明,美国教育的主体是公立K-12教育,普通学生完成12年公立学习,就算功德圆满。

  与此同时,对学有余力的孩子,美国教育会提供额外的加餐——

  加餐一:公立教育的网络课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孩子们都对一只名叫JiJi的小企鹅相当痴迷。JiJi是一款名为ST Math的学习程序的主角。ST Math里包含许多有趣的数学游戏,孩子们的任务就是指挥小企鹅JiJi回答问题,每答对一些问题,企鹅就能进入更高的等级。而孩子们的数学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ST Math除了趣味性,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它还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去学习一些新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会完全超越老师讲课的内容。

  我在一次家长会上曾经和孩子的老师探讨过使用这个软件的意义,老师说:“就是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孩子能够自学更多的数学知识。”

  虽然在美国公立小学里,你基本看不到“跳级”的孩子,但实际上却有许多孩子同时在上不同年级的课程。

  “跨年级混合式”学习,本来就是美国学校一直在做的事情,而对科技手段的运用,则让这样的学习方法如虎添翼。

  加餐二:公立教育的大学先修课程

  在美国读书的孩子,进入10年级之后,如果学有余力,可以一边学习高中课程,一边选修AP课程。

  所谓AP课程,是指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高级中学中,由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赞助和授权的高中先修性大学课程。它比一般的高中课程更深入、复杂和详细。学生通过AP考试换取的学分,可以同等换取相应的美国大学学分。

  我们都知道美国大学的学费昂贵,AP课程的存在,给不少美国学生减轻了经济负担。

  AP课程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能够让学有余力的孩子在申请大学的时候脱颖而出。一些申请常春藤联盟的亚裔高中生,特别牛的能提供15门AP全满分的成绩。

  AP的学科数量一直在变化,根据college board网站的最新信息,AP现在的学科数目为38门,学科内容包括“微积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心理学”等等,其中法语、西班牙语、西班牙文学、德语、法国文学等课程,都要求学生完成“相当于大学三年六个学期的课程”。由此可以想象这些课程考试的难度。

  3.私立教育

  事实上,在美国,很多有钱人并不会把子女送进公立学校的大门。

  我有一个朋友,夫妻俩都是在硅谷收入不菲的工程师,两个人咬咬牙,把唯一的儿子送进了硅谷一所顶尖私立学校。

  进了学校就发现,平时在公司因为自己级别不够而从来见不到面的高管、CEO,在儿子的家长会上却能见到了。

  公立学校的校外考察活动(field trip)是去学校附近的农场、博物馆和科技馆,顶级私立的校外考察是包下飞机到华盛顿去考察。

  公立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给无家可归的人准备食品,而这家私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在学校里建立了一个和正规银行几乎一模一样、只是规模略小的校内银行。银行雇员全由学生担任,而校内每个学生也都在银行里设立了账户。学生们还通过“模拟股市”炒股,通过开办“模拟公司”赚钱……

  更有钱的美国人则更加任性,比如我们刚才说过的埃隆·马斯克。他在接受英国《每日邮报》采访时还说过,他的这所私人学校的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进而教授孩子们相应的技能。比如传统教学在教授“发动机是如何运转的”之前会先讲解螺丝刀等工具。“更好的方法是告诉他们:这是一个发动机,现在让我们来把它拆开,我们该怎么做呢?你需要一个螺丝刀,这就是螺丝刀的用途;你需要一个扳手,这就是扳手的用途。”这样才能让学生快速认知到工具的价值。

  这几年还有一所私立学校在湾区十分火爆,就是谷歌前高管马克斯·文蒂拉(Max Ventilla)在2013年创办的私立学校Atlschool。在这所学校里,每个学生的课程表都与众不同,他们有自己的“Playlist”,里面包含了其一周需要完成的项目。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比如他们可以写作关于水资源勘探的歌剧,也可以制作一个鸡蛋保护器。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2016年开办的私立学校The Primary School(TPS)算是私立学校中的一个异类,这家私校主要招收两个地区的婴儿、学前儿童、幼儿园孩子以及最高到8年级的学生,部分孩子在出生前就可以注册入校,让他们的母亲在学校得到产前护理。学校还为孩子提供免费的教育及医疗服务。这个私校其实是一家带有慈善性质的私校。

  当然美国也有一些“经济适用型”的私立学校,中产阶级能够勉强负担得起。这些私校的学费一般在每月1000到2000美金,很多都有教会的背景。

  我有一些朋友把孩子送进了这样的私校里,他们的感觉是课程比公立学校更难,特别是历史、地理和人文方面的内容,甚至能够难倒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们。另外许多私校的课外作业负担也比较重,有些5年级的孩子可能一天也要写两到三个小时的作业。

  4.课外班

  我所在的硅谷,是美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这里,针对孩子的课外班、兴趣班应有尽有,学足球篮球的,学骑马射箭划船的,语言班演讲班也常见,唯独罕有针对低龄儿童的学术培训班,比如,如今火遍全国的低龄儿童奥数补习班。

  我曾经咨询过在美国搞奥林匹克竞赛的一位资深教师,我说:“请问孩子什么时候开始认真学奥数比较合适?”

  这位老师说:“真想看孩子有没有搞奥数的天赋,从5年级可以开始试试看。3年级随便做点逻辑训练。”

  “那么晚啊?”

  “6个月的孩子你逼他说话,靠谱吗?明明有最佳的学习时间,你偏偏要拼命往前赶,得不偿失。”

  后来这位老师总算勉强给我推荐了几本学习逻辑思维的书籍,我把书买回来,随便看了几题,就被里面的内容给“简单”哭了。

  总的说来,美国的课外班有以下几个特点:

  • 以运动类课外班为主,想学什么运动有什么运动

  • 学习类课外班很少,即便涉及学习类,也是以有趣的实验课,比如乐高工程课、机器人编程课为主

  • 针对低龄儿童的学习班,比如低龄奥数班

  二、美国教育的优势和劣势

  作为亲身体验美国教育的家长,我来说说美国教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优势和劣势,希望帮助我们中国父母对美国教育有一个全面又细致的观察和理解。

  美国教育的优势

  1.美国教育太有趣了!

  美国教育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它实在太有趣了。

  比如,美国老师可以毫不讲究“师道尊严”。

  记得刚到美国的时候,我家女儿只有三岁,当时她既不会说,也听不懂哪怕一丁点儿英文。于是,幼儿园老师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就想尽办法让她熟悉英文,开口说话。

  有一天,我去接她放学,班上的老师特别高兴地对我说:“今天妞妞终于说话了!”怎么开口的呢?原来,老师每天都专门和她一起做各种游戏,设置场景进行表演。比如,当天的游戏名就叫《宠物和主人》。

  “我扮演小狗,妞妞扮演我的主人!她牵着我假装在散步!然后,妞妞突然说了一句:小狗快跑!”

  看到老师眉飞色舞充满成就感的样子,我真不知道是该说“谢谢”呢还是抱怨一声“这个熊孩子”。

  为了让孩子开口说话,不惜学着小狗的样子在地上乱爬,美国老师简直是太拼了!更加难得的是,我女儿去的这所幼儿园,根本不是收费昂贵的贵族幼儿园,而只是一所“经济适用型”的普通教会幼儿园。而那位“为让孩子学说话而不惜扮演小狗”的老师,也不是我遇到的最后一个如此敬业的老师。

  再比如,美国小学的教室。

  美国小学低年级的教室,布置得像一个个大乐园。墙上挂着学生和老师手绘的“知识要点图”;靠墙的地方摆着分级阅读的小书架和色彩斑斓的“阅读沙发”;听课的时候孩子们都是盘腿坐在地毯上,只有做手工时才用得上桌椅。

  每个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布置教室。比如我女儿的一年级班主任Mrs.S,就在教室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青蛙——原来,Mrs.S有个学生,她读了童话,梦想让自己的宠物青蛙变成王子,她想来想去,觉得自己的老师是“真正的公主”,于是,就把青蛙带到学校,想让Mrs.S帮忙吻一下。老师吻了好几次,当然宠物也没变成王子。孩子很失望,老师就告诉她:“虽然你得不到王子,但是你可以得到更多的青蛙!”

  现在,满教室的青蛙就是孩子们“表现好”的奖品——每天坚持交作业,奖励一张贴纸,帮助老师整理教室,奖励三张贴纸……集满50张贴纸,就可以得到一个毛绒玩具。

  所以我家孩子每天上学都高兴得像去游乐场,这样的学校和老师,他们怎么会不爱呢?

  2.美国教育太实用了

  (1) 逆天的动手能力

  有一次,我儿子和他的朋友一起在社区里骑自行车。不知道怎么回事,车把手不小心给撞歪了。我儿子当时6岁,刚上小学预备班,他一声不吭地跑回车库,爬到凳子上,从工具架上拿到他爸爸的工具箱,找到锤子和扳手,然后跑到自行车那里,叮叮当当地一通“乱砸”,居然就把车子给修好了。

  儿子自言自语地说:“有些事情,你必须自己做。”一听就是在学校里学到的名言。

  我朋友的孩子,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上的是“模拟救灾”——课堂上,老师根据一次真实的事件设计了任务场景:飓风袭击海上小岛,岛上5个小镇中的居民需要紧急救援。为了完成任务,孩子们必须分工合作,计算城镇间的距离,统计仓库里的物资储备,找出最佳路径,指挥直升机在最短的时间内向灾民发放最多的物资……整个任务涉及统计、计算、地理、编程和逻辑思维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让数学变成了一项真正实用的技能。

  到美国没几年,我的确感到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蹭蹭蹭”地往上涨。

  春天,美国老师会带孩子用锤子钉子敲敲打打,给小鸟做一个筑巢用的木头房子;夏天,他们会做一个风向标,用来测量一个星期的风向;科学课上,美国老师会带孩子用柠檬做一个能够点亮灯泡的“电池”,或是一辆靠橡皮筋驱动的小车;开学100天纪念日,所有的孩子必须用100样东西设计一件可爱的艺术品……

  (2)财商教育从小做起

  咱们中国人有个传统:羞于谈钱。可美国人从小就和孩子坦白钱的用处,钱的好处,早早就开始教孩子如何赚钱。

  刚开始学习数数时,老师就会教孩子们认钱和数钱。等孩子再大一些,比如说三年级,就开始用各种方法传授孩子们“生意经”。

  在硅谷一间赫赫有名的高科技学校Altschool里,孩子们学着自己进行市场调查,找到有潜在市场需求的商品,然后自己“生产”,比如烤蛋糕,做手工艺品,制作营销计划,并在月末的小小市场上出售这些商品。最后,他们还要做出总结,看自己的商业活动成功在哪里,失败在哪里。

  我家孩子的学校里,每次“开放日”都会在图书馆举办小型拍卖会,拍卖孩子们的手工艺品,拍卖所得投入学校的发展基金。

  (3)表达是种童子功

  我有不少在硅谷当工程师的朋友,他们经常对我说:“同样一件事情,来自中国的工程师明明做到了10分,可是表功的时候,可能只能说出3分,而美国的工程师,如果能做到8分,他可以说出10分的功劳,印度的工程师,能说出12分。”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职场,本土美国人担任领导者的机会,要比中国移民高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达能力,绝对是咱们中国人的短板!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因为美国人,从小就会练习表达的基本功。

  记得女儿在美国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周放学,老师都会给每人发一个大布袋,要求孩子们在袋子里放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周一带到学校里,当着全体同学的面进行演讲,告诉大家关于这个玩具有什么特别的故事,自己为什么会喜欢它。

  等上了小学,每个孩子都会分配到一个“演讲日”,要根据老师布置的主题准备背景板或是小手工,给全班同学做一次presentation(展示)。展示完毕后,还必须像论文答辩一样,回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几年下来,我家孩子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突飞猛进——

  来美国之前,我儿子在公共场合,是绝不会公开表达的。可是现在,他可以很大方地与其他人打招呼和闲聊。他甚至可以在课堂上给其他小朋友讲一个小时的故事,一点儿也不怯场。

  我女儿呢,有一次,她在树下发现了一个蚂蚁洞,她说:“快来给我拍段视频!”然后,她就滔滔不绝地在那里讲了十几分钟关于蚂蚁的各种知识和故事。

  记得一位美国大学的教授曾经吐槽中国留学生:“无论我怎么努力,他们在课堂上都不愿意发言和提问。”

  我的一位留学耶鲁的朋友也曾经对我说:“尽管我的英语水平不错,我的理科成绩更让许多美国同学赞叹,但在耶鲁的第一年,我在课堂上,甚至连一句话都没有开口说过……中国的教育为什么可以如此出色,能让我有能力轻松应付各种难题?中国教育又到底在哪里出了问题,让我在需要表达自己的时候,迟迟不敢开口说话?”

  实际上,我们很多中国孩子非常非常优秀,但从小我们在课堂上接受的都是“输入型”教育,我们不那么强调开口说话,更强调认真倾听,这使孩子长大后,在职场上需要自我表达的时候,优势尽失。


  【本文作者:张JY(微信公众号: 丁一言堂)】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3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