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校长的教师培训感悟:读书,是为了成为名师吗

晓晴分享

  在一次教师培训活动中,我一如既往地热心推销自己的“教师读书论”,鼓励在场的几百名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不断增长职业智慧,彻底改变教师苍白、麻木、贫乏的人生状态。

  或许是我的演讲还算“煽情”,听众非常投入。中场休息的时候,一个三十来岁的男老师一脸虔诚地跑到我的跟前,跟我说:“王老师,您讲得太好了,参加工作这些年早就远离了读书,听您一说才知道,读书对当好老师有这么多的好处。我麻烦您一件事,您能不能给我拉一个书单,只要读了这些书,能让我成为一个名师就行。多一点没关系,我一定有毅力读完。”他的眼神是诚恳的,没有丝毫“调侃”的意味。我一时不知道如何作答,只得如实告诉他:“这个我恐怕也没有答案。可能读书就像吃中药吧,更多的是慢慢调理肌体的功能,不像西医那样,手术刀一动,直接就解决了某种病灶。这么多年读书,我更多的是看兴趣,计划性也不强。我也说不准读哪些书就能成为名师,或者我认为,未必读了哪些书就一定成为名师。”

  我看得出他的失望。显然,他对我教师读书提升的理论产生了些许怀疑。既然读书那么有用?怎么就拿不出一个速成的读书方案呢?

  有人曾经对教师的阅读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教师的阅读选择比较集中,绝大部分是跟工作密切相关的教育类图书,有的甚至是教辅类图书。大家往往希望通过看这些图书找到速成的方法,阅读的目的性、功利性非常强。很多人,包括学校领导,也给老师们更多地选择类似《优秀教师一定要常做的××件事》这样的文本,好像这些书能够提供给教师立竿见影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窍门、一些策略,一下子就能提高教师的水平,这真切地反映了学校和教师的焦灼心态。其实,教师的阅读应该有着更为宽泛的选择,甚至不一定为了“教育”而读,只有长期的“自由、广泛的阅读”才能够陶冶身心,颐养性情,达到阅读的自主、自由境界,形成一名教师内在的气质。这可以称之为“道”,而只看眼前的那一点点利益,渴望读书就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如此“功利性的阅读”只能称之为“术”。我想,那个“虔诚”的老师一定认为我掌握了解决教育问题的“灵丹妙药”级别的书籍,所以才为我不给他提供书单而耿耿于怀。

  如果非要推荐一下教师阅读的书籍,倒不妨遵循一个原则:既要立足眼前,又要放眼长远。精力不足时,多阅读立足眼前的书籍,精力充沛时,不妨拓宽一下视野。关于读书内容,给大家这样几点建议:

  1.读自己专业的书:这是立身之本。教师读书,首先做一个熟读本专业的“专家”,其次做一个博览群书的“杂家”。有些教师的课堂不能放开,这与教师专业知识不足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教师对教材理解挖掘不深;另一方面局限于课本知识,不能扩展。因此在课堂上不敢让学生大胆质疑,学生课堂上萌发的思维火花很快就被老师泯灭。致使老师唱独角戏,产生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有关自己专业的书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都得读好。

  2.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教育报刊文章的作者多是多年从事教学研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研人员、优秀教师,因此资料的可读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很强,是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备课和业务进修的“源头活水”。要善于把教学刊物或报纸上发表的自己认为有用的资料摘录在知识卡片或学习笔记上,日积月累,为我所用。

  3.读教育经典:以史为鉴。真正的教育理论永远不过时,永恒而平易。如孔子——《论语》记载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蔡元培——发展个性,崇尚自然的教育主张;陶行知——“教学结合”,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叶圣陶——“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等。反映这些教育规律的书,应很好地读一读。

  4.读人文书籍:开阔视野。读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阅读文学名著、名人传记,常看些小说、散文,鉴赏品评并抄录诗、词、曲、联精品和格言警句,经常翻阅并熟记常用成语典故等等,这会不断扩大、丰富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自己的文才。

  5.读中小学生的“书”:走进学生心灵。学生的作文、日记、作业,都要认真读,细心品味,你会很好地了解学生的世界。

  当然,读书选择一定要与个人的爱好、基础紧密相联。对那些可读性差,怎么读也读不进去,或者读起来平添许多劳累或痛苦的书,即使名头再大,我只有一个选择:束之高阁。

  【本文作者:王福强(微信公众号:王福强的小院)】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