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药方>

催奶的中药有哪些

文局分享

  催奶中药有哪些?奶水不足对于新妈妈们来说是紧张而又干着急的,一般有经验的老人会给产妇做些药膳汤,里面加入一些催乳中药,有效通乳。那么催奶中药有哪些?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催奶中药有哪些,希望能帮到你。

  催奶的中药有哪些

  1、催奶中药有通草

  通草:淡渗清降,能引热下行从小便而出,通气上达而行乳汁,故有清热利水、通气下乳的功能。适用于湿温尿赤、淋病、尿闭、水肿及乳汁不下等症。

  2、催奶中药有路路通

  路路通:有祛风通络、利水、下乳之效。用于乳汁不通、乳房胀痛,常与王不留行、穿山甲、漏芦等配伍应用,通乳效果极佳。

  3、催奶中药有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本草纲目》称王不留行“通血脉,下乳汁之神品”。在催乳时,王不留行可以和穿山甲合用,增强疗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曾说:“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

  4、催奶中药有冬葵子

  冬葵子:甘寒滑利,具有利水通淋、润肠通便且可下乳的功能。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淋涩热痛、大便燥结、乳汁不下等症。《本草别录》称冬葵子“……妇人乳内闭、肿痛。”

  5、催奶中药有漏芦

  漏芦:苦寒泄降,而有清热解毒、消痈肿、下乳汁功效。适用于热毒亢盛、疮痈红肿作痛及邪热壅滞、乳房肿痛、乳汁不下之症。

  6、催奶中药有桔梗

  桔梗:《圣济总录》记载“桔梗汤治产后乳汁不下,方以桔梗为君药。”

  7、催奶中药有桑寄生

  桑寄生: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乳为血所化,精可以化为血,如《张氏医通》曰:“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临床常用于产后乳汁不下,常可配伍菟丝子、续断、阿胶等药同用。

  中药催乳方

  黄芪炖鸡汤

  材料:黄芪50克,枸杞15克,红枣10个,母鸡一只,适量的生姜、盐

  做法:将鸡洗净、处理干净,先后将鸡氽烫、冲凉、切块,与红枣一起放锅内。再将生姜、黄芪都加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盐。煮熟后即可出锅。

  功效:这款下奶偏方,可是非常适合产后妈妈哦!黄芪是民间有名的催乳偏方,不仅可以补齐益血,还能通经下乳呢!

  黄花通草猪肝汤

  材料:黄花菜30克,花生米30克,通草6克,猪肝200克

  做法:将黄花菜30克、通草6克加水煮汤,去渣取汁,入花生米、猪肝煲汤。以花生米熟烂为度。吃猪肝、花生米,饮汤,每日一剂,连服3天。

  功效:这款中药下奶偏方里有黄花菜、花生米、猪肝均能补血益气,化生乳汁,通草一味通络下乳,全方补中有通。适合产后乳汁量少,食欲不振的产妇。

  归芪鲫鱼汤

  材料:鲫鱼1-2条,当归10克,黄芪15克

  做法:将鲫鱼洗净,去内脏和鱼鳞,与当归、黄芪同煮至熟即可。饮汤食鱼,每日服一剂。

  功效:鲫鱼汤味美,营养丰富,可补阴血、消积滞、通络下乳。加当归、黄芪益气养血,为民间常用的催乳方。这款中药下奶偏方适合产后气血不足,乳汁量少的妈妈。

  催乳按摩什么穴位

  乳根穴: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左右乳房各一个穴。方法:按摩者用中指点按被按摩者乳根穴1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膻中穴:在胸部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的交点。方法:用拇指自下向上推被按摩者膻中穴约1分钟,以胀麻感向胸部放散为佳。

  少泽穴:在小指外侧指甲角根部。方法:按摩者用拇指指甲掐被按摩者少泽穴约20秒,然后松开3秒,反复操作10次即可。

  中脘穴: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方法:用拇指或中指按压中脘穴约1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足三里:胫骨外侧,在膝眼下方约四横指宽处。方法:被按摩者平躺,按摩者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太冲穴:脚背面,第一、二脚趾根部结合处后方的凹陷处。方法:用拇指点按太冲穴半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