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药方>

小儿便秘中药方剂

文局分享

  小儿便秘很多时候是小儿的发育消化系统不完善,或是饮食结构不正确导致的。小儿便秘有很多种情况,大多数的时候我们还是要辩证施治。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小儿便秘中药方剂,希望能帮到你。

  小儿便秘中药方剂

  一、治则

  小儿便秘,是指以排便困难为主诉,表现为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两天以上一次,排便困难,可伴少腹胀急、神疲乏力、胃纳减退等症。临床要注意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排便困难。病 位在大肠,病机在脾和肝。《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故粪便的排出与大肠功能关系密切。《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论》 曰:“小儿便不通者,脏腑有热,乘于大肠故也。”

  二、辨证论治

  1、食积便秘

  (1)主证

  大便秘结,脘腹胀满,不思乳食,或恶心呕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2)治则

  消积导滞、清热化湿。方剂:导滞丸加减。

  (3)常用药

  枳实、神曲、山楂、黄连、黄芩、茯苓、大黄(后下)、泽泻、白术等。伤于面食:加用莱菔子;伤于谷食:重用神曲;伤乳食:加麦芽。恶心呕吐:加半夏、生姜;食积化热:加连翘、胡黄连;腹胀满:加木香、鸡内金。

  2、燥热便秘

  (1)主证

  大便干结,排出困难,甚至秘结不通,面红身热,口干口臭,腹胀或痛,小便短赤,或口舌生疮,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2)治则

  清热、润肠、通便。方剂:麻子仁丸加减。

  (3)常用药

  大黄(后下)、麻仁、枳实、厚朴、杏仁、白芍、蜂蜜(冲)。口干舌燥、津液耗伤者:加生地、沙参或麦冬;大便干结坚硬者:加芒硝;肺热肺燥下移大肠者:加黄芩、知母、瓜蒌仁;腹胀痛者,加木香、槟榔、白芍。

  3、气滞便秘

  (1)主证

  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胁腹闷胀痛,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2)治则

  疏肝理气、导滞通便。方剂:六磨汤加减。

  (3)常用药

  木香、乌药、沉香(后下)、大黄(后下)、槟榔、枳实。胸胁胀闷痛甚者:加香附、川楝子;腹胀攻痛者:加白芍、元胡;嗳气不除者:加旋复花、代赭石;恶心呕吐:去槟榔,加半夏、生姜、陈皮;气郁日久化火:口苦咽干者:加栀子、龙胆草等:虫积阻滞气机者:重用槟榔,并加雷丸、使君子等。

  4、气虚便秘

  见于重病后。

  (1)主证

  虽有便意,大便不干硬,但挣扎乏力。难于排出,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面色苍白,神疲懒言,舌淡,苔薄,脉弱。

  (2)治则

  健脾益气,润肠通便。方剂:黄芪汤加减。

  (3)常用药

  黄芪、白术、党参、火麻仁、陈皮、蜂蜜(冲)。久咳肺虚气短者:加生脉散及紫菀、白前;气虚下陷脱肛者:重用黄芪,加升麻、柴胡。大便干硬:加枣仁、冬瓜仁。

  5、血虚便秘

  (1)主证

  大便干结,挣扎难下,面白无华,唇甲色淡,头晕心悸,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治则

  养血、润肠、通便。方剂:润肠丸加减。

  (3)常用药

  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何首乌。血虚有热,伤阴者:加玉竹、元参、知母;气虚见神疲气短、自汗者:加党参、黄芪;心悸:加酸枣仁、白芍;唇甲淡白:加阿胶(烊化)。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小儿便秘的中药治疗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中药治疗小儿便秘的方法很多,但是我们一定要根据症状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药方使用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很据专业人士的介绍合理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