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药材>

姜黄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文局分享

  姜黄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黄的根茎。主产于四川、福建。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煮或蒸至透心,晒干,除去须根,切厚片,生用。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姜黄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帮到你。

  姜黄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姜黄属于生姜植物家族,已经有很久的药用历史。这种草药在亚洲最为常见,经常作为香料添加到食物中。姜黄粉是最常见形式,是姜黄根茎经过煮熟干燥后碾成的橘黄色粉末。作为食品添加剂,姜黄有很多好处。姜黄包含的天然色素叫做姜黄素,是咖哩粉中的重要成分。此外,泡菜等食品也使用姜黄。

  姜黄,盛产于我国南方的一种姜科植物,同时也是药食两用药材,传统医学认为具有通经止痛、活血行气、驱寒消炎等功效。现代研究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姜黄素,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同时将姜黄和姜黄素列为食品添加剂。

  姜黄从唐朝便作为重要的活血化瘀药物,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在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还有一个奇特的名字──宝鼎香。古代的鼎,既是道士炼丹煮药的鼎炉,也是鸣琴焚香的香炉,更是政权的象征,故称宝鼎。用宝鼎香来比喻姜黄气香特异,功效卓著,高贵典雅。

  姜黄不只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在临近国度同样“身价不菲”。

  姜黄在印度被广泛地作为调料和食用色素使用,在喜马拉雅地区有“厨房王后”和“生命香料”之称。它的药用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是印度瑜伽及传统养生疗法阿育吠陀的一种重要草药。姜黄色素在印度还被看作是天然消炎剂,用于炎症引起的关节炎风湿病、肌肉酸痛等,被称为“印度的固体黄金”。

  姜黄也是日本人最喜爱的健康食品之一。日本冲绳是世界长寿之乡,食用姜黄被认为是冲绳人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产于冲绳的姜黄更被作为“日本琉球王朝御品”。

  现代研究证实姜黄中的主要成分—姜黄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抗溃疡、保护肝脏、抗心肌缺血、抗抑郁、抗菌、消炎、抗病毒和抗真菌等作用,可用于治疗癌症糖尿病冠心病、关节炎、阿尔茨海默氏病(早老性痴呆)以及其他慢性疾病

  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一)姜黄的作用

  利胆作用。

  姜黄煎剂及浸剂能增加犬的胆汁分泌,使胆汁成分恢复正常,并增加胆囊收缩,其作用弱而持久,可持续1—2小时。姜黄素或其钠盐有利胆作用,静脉注射于狗,可减少固体成分的含量而增加胆汁分泌量,但从总的绝对值来看,胆盐、胆红素、胆甾醇分泌量均增加,脂肪酸成分保持恒定。另一种同属植物中提出的挥发油增加胆汁分泌,色素则引起胆囊收缩。Curcumen为胆甾醇溶剂,可用以治疗胆道结石。50%姜黄煎剂可促进食欲。

  抗菌、抗炎和镇痛。

  姜黄素及挥发油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姜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煎剂对接种病毒的小鼠,能延长其生存时间,但对在病毒性肝炎墓础上加上化学性(四氯化碳)的肝伤害则无效。此外姜黄制剂可杀蝇。其挥发油和姜黄素对大鼠、小鼠急性和亚急性足肿胀性炎症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其煎剂有镇痛作用。

  降脂、降压和抗凝。

  姜黄醇提取液、姜黄挥发油和姜黄素都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β-脂蛋白的作用。

  姜黄醇提取液对麻醉犬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姜黄素有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功效。

  其挥发油和姜黄素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姜黄素能增强纤维活性而有较强的抗凝作用。

  收缩子宫和终止妊娠。

  其煎剂对小鼠、豚鼠离体子宫呈兴奋作用,对家兔子宫起收缩功效。

  其煎剂腹腔注射对小鼠各期妊娠和早期妊娠有明显的终止妊娠作用。

  抗肿瘤作用。

  用鼠Dalton氏淋巴腹水瘤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及在体实验,姜黄醇提物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在0.4mg/ml时能抑制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生长,并对淋巴细胞和Dalton氏淋巴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并能减少动物肿瘤的生长,其活性成分主要是姜黄素。

  光效应作用

  姜黄素在通常情况下杀菌能力较弱,但当给于光照射时,微克量的姜黄素就显示出很强的光毒性反应。革兰氏阴性菌对于姜黄素光毒性的抵抗力比革兰氏阳性强。姜黄素的这种光毒性只有在有氧情况下才能产生。因此姜黄素可能作为一种光敏化药物应用于牛皮癣、癌症、细菌和病毒性疾病的光疗。姜黄素还能对易光解的药物起稳定的作用。如对硝苯吡啶的光稳定作用特别强,使它半衰期延长6倍,可增强其疗效。

  用于风湿臂痛。

  本品辛温而兼苦,能外散风寒湿邪,内行气血,通经止痛。尤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常配羌活、防风、当归等祛风湿活血之品同用。

  其他。

  姜黄素尚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突变、抗肿瘤作用,以及抗微生物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

  2、治疗颈椎病肩周炎的肩臂酸痛。

  3、治疗痛经,经行不畅。

  (二)姜黄的性味归经

  【性味】 辛苦,温。

  ①《唐本草》:"味辛苦,大寒,无毒。"

  ②《本草拾遗》:"味辛,温,无毒。"

  ③李杲:"味苦甘辛,大寒,无毒。"

  ④《东医宝鉴》:"性热,味辛苦,无毒。"

  【归经】 入脾、肝经。

  ①《纲目》:"入心、脾。"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太阴、厥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