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药材>

红大戟的功效与作用 红大戟的主治功效

玉凤2分享

  红大戟,中药名。为茜草科植物红大戟Knoria valerianoides Thorelet Pitard的干燥块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干燥。红大戟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红大戟的功效与作用的资料,欢迎阅读。

  红大戟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名】红大戟 hongdji

  【别名】红芽大戟、红萝卜、京大戟。

  【英文名】Knoxiae Radix。

  【来源】茜草科植物红大戟Knoxia valerian.oides Thorel et Pitard的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块根纺锤形,1~3个。茎稍呈蔓状,具槽。叶对生;叶片长椭圆形或线状披针形,叶脉被疏柔毛;托叶2~4裂,裂片钻形。顶生聚伞花序,花小,多为淡紫红色或有时白色;花萼4齿裂;花冠筒状漏斗形,先端4裂;雄蕊4。果实小,卵形或椭圆形,有4~8棱。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产地分布】生于低山坡草丛中的半阴半阳处。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秋末茎苗枯萎后或春季发芽前采挖,除去残茎及根须,晒干;或洗净后用开水略烫,更易晒干。本品鲜时易霉变,要及时干燥。

  【药材性状】长圆锥形或圆锥形,多不分枝,稍弯曲,长3~ 12厘米,直径0.6~1.2厘米。表面棕红色或灰棕色,有扭曲的纵皱纹;顶端可见茎痕。质坚实而易折断,断面皮部红褐色,木部棕黄色。气微,味辛。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肺经、脾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泻水逐饮、解毒、消肿散结。属泻下药下属分类的峻下逐水药。

  【临床应用】用量1.5~3克;入丸散服,每次1克。外用适量。用治水肿、胸胁停饮、痈肿疮毒、瘰疬痰核等。内服宜醋制以减轻毒性。

  【主要成分】含蒽醌成分。根中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据分析,总蒽醌为0.22%,其中结合型为0.1%,游离型为0.12%。本品乙醚和热水提物能刺激肠管而导泻;能兴奋妊娠离体子宫;扩张毛细血管,对抗肾上腺素有升压作用;动物实验证明,配甘草会使毒性增强。

  【使用禁忌】有小毒,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红大戟的介绍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块根。

  性 味

  味苦,性寒。

  归 经

  归肺、脾、肾经。

  功 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主 治

  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相关配伍

  1、水肿胀满、胸腹积水,可单用煎服;亦配芫花、甘遂等。

  2、痰饮喘急,配白芥子、甘遂等。

  3、痈肿疮毒,用鲜根捣烂外敷。

  用法用量

  1.5~3g,入丸散服,每次1g。内服醋制用。外用适量,生用。

  禁 忌

  孕妇禁用;不宜于甘草同用。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生理特性

  本品略呈纺锤形,偶有分枝,稍弯曲,长3~l0,直径0.6~30px。表面红褐色或红棕色,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上端常有细小的茎痕。质坚实,断面皮部红褐色,木部棕黄色。气微,味甘、微辛。

  产 地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

  相关论述

  1、《本草经疏》:红大戟,苦寒下泄,故能逐诸有余之水。苦辛甘寒,故散颈腋痈肿。

  2、《本经逢原》:红大戟,性禀阴毒,峻利首推,苦寒下走肾阴,辛散上泻肺气,兼横行经脉,故《本经》专治十二水,腹满急痛等证,皆浊阴填塞所致,然惟暴胀为宜,云中风者,是指风水肤胀而言,否则传写之误耳。

  3、《本经》:主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

  4、《别录》:主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肠。

  5、《药性论》:下恶血癖块、腹内雷鸣,通月水,善治瘀血,能堕胎孕。

  6、《日华子本草》:泻毒药,泄天行黄病、温疟,破症瘕。

看了“红大戟的功效与作用”的人还看了:

1.草药大全功效和作用

2.中药山慈菇的功效与作用

3.红枣的功效与副作用

4.中草药的功效大全

5.大枣泡水喝的功效 大枣的功效

6.朱砂的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