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孕育百科>育儿宝典>幼儿期>

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_幼儿的交往能力怎样培养

晓敏分享

  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新手父母要怎么样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呢?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这个问题由学习啦小编来为您解答!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很多研究表明,儿童交往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人也正是在社会交往中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儿童也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才能真正得到孩子式的兴趣和欢乐,他们的社会性才能得到逐步发展。要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和技能,我认为幼儿园不仅是孩子活动的天堂,交往的场所,也是对幼儿进行交往、合作技能培养的最佳场所。因此,我在对幼儿交往合作技能的培养进行了尝试,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积极提供交往的机会,创设合作的情境,促进合作意识的形成。

  1、交往是一种社会机制,是人际关系的反映。

  幼儿交往的过程应该是自愿的、轻松愉快的。因为他们在与友伴交往中,地位是平等、互惠。在教育活动中我发现,善于交往的幼儿性格是乐观的,心情是愉快。而不懂得交往的幼儿,性格显得压抑、孤独。因此,培养幼儿交往的技能是合作的基础。

  首先我们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学会交往,提高其交往的能力。如:让幼儿从家里带图书与同伴分享,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图书内容。在这过程中,幼儿之间必须进行交流。

  其次,根据我班幼儿好交往、有独立性和自信心,但还没有完全摆脱自我中心,为了达到目标会尽可能的取自己所需,易与同伴发生冲突的年龄特点,设计相适应的活动。如:在集体活动中,常常有意识的创设机会和空间,引导、鼓励幼儿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意愿或想法,使他们的交流、交往意识得到提高。

  第三、通过主题活动,鼓励幼儿自带玩具,让幼儿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如:主题活动《我很特别》,我们让幼儿带自己喜欢吃的零食或自己心爱的玩具到班上并在集体面前介绍,并与同伴分享自己喜欢的零食和心爱的玩具,感受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

  第四、通过“六一”节日的游园活动增加交往机会。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游园活动就是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提高交往能力的有益活动。

  第五、利用区域活动,创造性游戏,鼓励交往能力强的幼儿与交往能力差的幼儿一起游戏。对于交往能力差或性格较内向的幼儿,引导他们加入到别人的游戏里,让他们体验交往的乐趣和产生与友伴交往的欲望。通过引导和教育,幼儿增强了交往的意识、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2、幼儿的情感认识是直观的,要让幼儿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与人交往合作,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幼儿自己处于他人境地的感受,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从而激发和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的发展,并抑制攻击性行为。

  颜颜是个个性和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但在动手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在操作活动时,只要看到比自己好的作品就“破坏”,常常引得同伴的埋怨,老师的批评对他的教育似乎起不到效果。有次,颜颜与陈谦在结构区建构一辆很有创意的汽车,我及时地表扬了他。颜颜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十分自豪。当他们在为自己建构的汽车做最后的工序时,培豪的汽车缺少一个轮子就趁颜颜在寻找玩具时卸他们汽车的轮子,在卸轮子时把汽车弄坏,一看到自己的汽车坏了,颜颜就与陈陈争吵起来,而且哭得特别的伤心。看到这情景,我有意说:“你很伤心哦?”颜颜说:“我是很伤心,这是我和陈谦一起拼的汽车,培豪把它弄坏了,我当然很伤心。”“真可惜,这么漂亮的汽车坏了,是会伤心的。不知道你以前把小朋友的东西弄坏了,他们会不会像你一样的伤心?”“肯定也会伤心。”……通过交谈,我让颜颜体验了别人被他“破坏”作品时的心境。这样,通过这种移情的教育方式,逐步改变了他以往“妒嫉”的心理,也使他逐步懂得珍惜和尊重别人的劳动,学会了与人和谐相处。再如,班上有二个幼儿在纠纷时,一个孩子打到另一个孩子的鼻子,流了鼻血,这时,许多的孩子就开始起哄:“该死了,叫老师不让回家。”“打110,叫公安局来抓你。”“叫老师中午不让你吃饭。”等等。看到孩子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和“落井下石”的心态,我组织大家讨论:“如果你做错了事,你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批评还是谅解?为什么?”大家的回答都希望得到谅解,也保证下次不会在犯。老师有意的说:“不是吧,我刚才听到的好像不是这样,要不xxx小朋友做错了事,你们都要求老师对他进行惩罚,甚至要求老师不让他回家。”听老师怎么一说,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低下了头……。

  通过及时抓住偶发事件的引导、讨论,让幼儿感受自己处于他人处境时的情感,大家对同伴的“犯错”都能以谅解的心态进行对待,懂得与人和睦相处的方式,提高良好行为的发展。

  3、从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幼儿期的幼儿在言语情感、行为等方面,都已表现出一定的合作倾向。如果我们能正确训练,幼儿就会在各方面表现出更强的合作性。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我们注重环境的创设,积极创造温馨和谐的环境,充分提供幼儿自由交往的机会。如投放骨牌,让幼儿尝试一起协商要摆放什么图形并进行合作,最后尝到合作的快乐。再根据大班幼儿喜欢比赛的特点,采取竞争的形式,让幼儿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在户外活动中,游戏大都是采取比赛的形式。如“二人三足”“划龙舟”“抬轿子”等游戏。这些游戏需要配合、协商、合作才能取胜的。有时,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玩具纠纷或角色纠纷时,我们有意让幼儿通过协商自行解决,让幼儿懂得要玩得开心,玩得好,就要必须相互讨论,相互谅解。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会解决问题,交往中学会合作。

  4、“幼儿的生活就是游戏。”游戏是处于身体和心理上各种机能仍未成熟阶段幼儿的主要活动,它可以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最优条件。而结构游戏是幼儿比较喜爱的活动之一,因为结构游戏的自由多变、材料的具体、可操作性正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它不但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有充分的机会表达和交流情感,也让幼儿获得交流、合作所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特别在主题结构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交往频率很高,为了一个主题内容,幼儿之间需要共同商定相互合作,游戏的内容才能得以完成,这也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充分交往的机会。如建构《嘉庚公园》,陈棋、李羽雯、黄筱丹、郑秉政等几个小朋友商议建游泳池,他们用积木围成游泳池后,陈棋说:“要在这建一个高的地方让人跳水。”羽雯说:“要种上花和树才漂亮。”秉政说:“我在这拼几个椅子让人休息。”筱丹说:“游泳池里有人在游泳。”“哎呀!游泳池的人太多了。”“这棵树要种在这里。”“这棵树站不住怎么办?”“你不会自己想办法?”……他们一边建构一边不断地与同伴交流,交流后再不断的协调自己的行动。整个过程都是幼儿之间自主交流、分工、合作的进行;也是在这个过程,幼儿分工的意识逐渐增强,合作的意识逐步提高。

  幼儿初步交往能力的培养

  一、克服幼儿“以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经常有意识地让孩子把好吃的东西、好玩的玩具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体验到共同分享的快乐。

  二、鼓励幼儿尽可能多地与同伴交往。家长要鼓励孩子到户外与同伴交往,多给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三、刺激正确行为,强化幼儿良好的交往技能、合作性行为。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交往技能和合作性行为时,家长应适时适地地给予强化,家长可运用抚摸、拥抱、奖励等形式,对幼儿进行关注和表扬。能与人沟通并能很好地与他人交往的人永远是快乐的人,孩子只有具备较强的交往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家长在注意对幼儿智力培养的同时也应重视其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其社会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让幼儿学会交往

  把移情训练作为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突破口

  移情,即感情移入,是一种对他人情感保持一致的情感反应,是一切积极社会行为的感情基础。在幼儿教育中,应将移情训练作为促进幼儿交往能力提高的突破口。

  引导幼儿形成正常的交往需求,注意他人情感的变化,培养幼儿对他人情感的敏感性。比如,可以对幼儿进行识表情、画表情脸谱的教育,让幼儿知道人在不同情感条件下的喜、怒、哀、乐等各种不同的表情。

  教育幼儿关心与理解他人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引导幼儿体验和理解老师、同伴的情绪。

  以教融情,创设情景,激发移情动机。在日常教育中,注意激发幼儿对同伴的移情,遇到幼儿生病,带上同伴间的问候和祝福,送上同伴亲手制作的小礼物,让幼儿之间体验到同伴的痛苦和孤独,体会同伴间的温暖和友谊。

  创设环境,以情育情,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机会,让幼儿获得积极的交往体验,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十分重要。

  和睦相处的交往技能。我们从礼貌用语和文明行为入手,进行尊重、理解、谦让、友爱的情感教育。教育幼儿在交往和处事中学会主动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语言;活动中有需求时,会征求同伴和老师的意见,在共同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促进协商的成功

  共同分享的相处技能。幼儿间相互交往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良好个性情感的培养。因此,帮助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引导幼儿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分享快乐,增进彼此友情尤其重要。在家庭中,幼儿一般与家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活动范围就从家庭扩大到学校,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合作。为了让幼儿感受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可以定时让幼儿带上自己心爱的玩具和喜欢吃的食物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在活动中教师可通过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

  相互合作的活动技能。根据各年龄段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利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幼儿学会交往,提高其合作交往能力。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幼儿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节日活动为幼儿创设了愉快的交往机会,是提高交往能力的最有益的活动之一。可充分利用幼儿艺术节、同乐运动会、幼儿文艺演出、亲子游戏等活动,引导幼儿参与、展示自己的才能和风采。让每个幼儿都成为活动的主角,在全体幼儿一起游戏和交往中,既扩大了幼儿的交往范围,同时又享受到活动的快乐,让幼儿无形中体验到交往的乐趣及同伴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从而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为幼儿提供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的社会性需要社会、家庭、幼儿园保持一致,密切配合。”幼儿社会行为的学习以及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教育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为幼儿做榜样。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幼儿,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如:客人来家玩,家长要热情接待,客人走时要客气地送别,欢迎他们下次再来。这样做实际上是给孩子作出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深受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家长要为幼儿多提供交往机会。如来园时要有礼貌地招呼老师和同伴;家中有小客人时,要鼓励孩子拿出好吃的食物招待客人,拿出喜爱的玩具与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不仅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习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本领。家长还可以创造条件带孩子或邀请邻居家的孩子在自家玩、到户外参与幼儿的游戏,游戏中给孩子提出要求,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一起玩的乐趣。同时告诉孩子要善待别人,和伙伴友好相处,让孩子学会谦让,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和同伴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

  为幼儿创造外出游玩的机会。家长应经常带幼儿外出散步游玩、陶冶情操,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人的生活,鼓励幼儿与他们简单地交往。如:看到老人、盲人,可以启发幼儿去帮助他们,在公共汽车上为他们让座,做一个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人。

  总之,要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也不是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社会、家庭、幼儿园保持一致,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设各种交往的条件和环境,并进行细心教育、耐心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看了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的人还看了:

1.如何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2.如何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

3.孩子的交往能力如何培养

4.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方法

5.如何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