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医学常识>用药指导>用药常识>

拉肚子不吃药怎么治

崇基分享

  拉肚子是我们日常经常遇到的症状,拉肚子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那么拉肚子不吃药怎么治你知道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拉肚子不吃药怎么治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不吃药治拉肚子的方法

  第1招:敷脐

  敷脐对于宝宝受凉引起的腹泻大便带沫,可以采用中药敷脐疗法,取肉桂、丁香各3克,研成细面,用醋调和均匀后,贴敷在宝宝的肚脐上。药膏用胶布固定,中间挟一层塑料薄膜,每日一换。胶布过敏者,用3层干净纱布缝包,装上调和好的中药,用绷带绕脐固定。

  中医认为,脐部(即神阙穴)是人体重要的强壮穴,古人就是通过这个穴位贴药治疗腹部疾病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其表皮层最薄,药物敷脐易于穿透,吸收得好。肉桂温中散寒,丁香理气止痛,两药对于风寒泻治疗效果好。

  有人观察,用云南白药加70%的酒精调和,敷脐后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治疗秋季腹泻效果也很好。只是需要每6~8小时将药物取出加调酒精,连用3天。

  第2招:泡脚

  3岁以下的小孩,泡脚也可以治腹泻。具体方法是:-草20克(鲜-草30克)、石榴皮10克(鲜石榴皮30克)。水煎后,趁温热泡脚,每次泡20分钟左右,一日两次。

  泡脚治疗小儿腹泻的前提是,大便常规检查没有细菌感染。-草和石榴皮都是中药,具有收敛作用,小儿皮肤娇嫩,药物吸收得好。用这两味中药泡脚,药物可通过皮肤吸收和温热的理疗作用,起到涩肠止泻效果。不过,草最好用新鲜的。

  拉肚子按摩的穴位

  1、拉肚子捏脊法

  捏脊时,主要将手法作用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可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操作时,医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捏积疗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

  2、拉肚子推拿龟尾

  在尾椎骨端与肛门之间,即督脉经过的长强穴,又名尾闾穴。揉按可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功能,穴性平和,能止泻。 基本做法:患儿俯卧,用食指或中指端揉脐眼(即神阙穴),逆时针揉约100次,约3分钟。

  3、拉肚子推拿手阴阳

  卫浴掌侧腕横纹。又称大横纹。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 基本做法: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

  拉肚子的原因

  1、肠易激综合征 着凉拉肚子,紧张拉肚子,考试拉肚子,旅游拉肚子等症状,这种病在医学上称为肠易激综合征。 又习惯地称为慢性肠炎、神经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结肠痉挛、粘液性结肠炎、结肠功能紊乱。

  2、着凉拉肚子 夏天到了,天气一点点热起来,一般人认为夏天要注意防暑降温,却忽视了在防暑降温中可能出现的着凉,比如在空调房间久坐,贪凉睡在地上,暴饮啤酒、大量饮用冰镇饮料等很容易让您的肠道感到不适,其中最常见到的是着凉引起的拉肚子,这种拉肚子一般伴有腹痛、腹胀、肠鸣、便后不尽、粘液便等。

  3、感染性拉肚子 春天感染性腹泻病是极为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主要通过水、食物传播,不良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亦可导致感染发病。因此,不失时机做好饮食、饮水和个人卫生工作,是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发生、流行的上策。四月份市民在外踏青、旅游特别多,更应注意预防,不喝生水;不食用不洁、腐败、无证和不符合卫生的食品;注意饭前便后洗手。


猜你喜欢:

1.不吃药快速止泻的方法

2.不吃药快速止泻的方法

3.治大人拉肚子的土方法

4.拉肚子的食物治疗偏方

5.喝中药拉肚子是排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