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孕育百科>育儿宝典>疫苗接种>

接种疫苗的意义 接种疫苗的类型 计划内疫苗和计划外疫苗各有哪些

炎玉分享

  接种疫苗有什么重要意义?接种疫苗的好处有哪些?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什么?接种疫苗有哪些类型?什么是计划外疫苗?计划外疫苗有哪些?下面学习啦小编一一为您介绍。

  疫苗的意义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即提前将病毒抗体植入体内,形成免疫系统,达到提前预防疾病或减少疾病发生概率的目的。

  疫苗的种类

  疫苗的种类可以分为三种,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和类毒素。

  1灭活疫苗

  用细菌、病毒杀灭制成的一种疫苗,已失去了繁殖能力,不用担心对身体有过多伤害。但还保留了其免疫原性,可以起到免疫的作用。此类疫苗有甲肝灭活疫苗等。

  2减毒活疫苗

  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症)等都属于这种,是一种接近自然感染的疫苗,免疫持续时间长。比死疫苗的免疫效果要好,常见的减毒活疫苗有水痘疫苗等。

  3类毒素

  失去毒性、保留免疫原性的细胞外毒素,类似灭活疫苗,该种疫苗可以长时间刺激抗体,在这一过程中同时还会产生更高度的抗体,达到加强免疫效果的作用。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就属于这种。

  计划内疫苗和计划外疫苗

  所谓计划内疫苗,是指在国家计划内按国家规定免费提供给接种人打的,也称第一类疫苗,我们以前在学校打的就是这种。计划外疫苗,即不在国家计划之中的要收取一定费用的疫苗,接种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要不要打。有时去医院的时候医生会询问你要不要打某某种疫苗,这时你可以先了解一下这个疫苗是计划外的还是计划内的,孩子身体状况是否需要接种疫苗以及接种费用是多少。如果是计划外的,而孩子又没有相关疾病明确需要打的话就可以不打。

  计划免疫疫苗:卡介苗

  作用:可以增强宝宝对于结核病的抵抗力,预防严重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

  接种时间: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接种。

  接种方法:在新生儿的左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进行皮内接种。

  接种后反应:接种后2-3天仅可见在接种部位有小红点样的针眼,几天后便很快消退,似正常皮肤。到新生儿快满月时,才会出现局部反应,接种部位出现红肿,并形成肿块;以后肿块中央逐渐变软、形成小脓庖;当小脓庖自行破溃后,可渗出黄白色的脓液,此时局部形成溃疡,并结痂;再流脓结痂,这样反复多次;最后经过2-3个月,痂皮脱落,形成一颗永久性的略凹陷的圆形疤痕。这是接种卡介苗的正常反应过程。

  特别提醒:接种后给新生儿洗澡时应当注意,避免将洗澡水弄湿注射部位的皮肤,为此洗澡时,可用干净的手帕或消毒纱布将上臂包扎起来,也不要经常用手去触摸,以保持局部清洁,避免其他细菌感染。接种部脓肿或溃疡超过6个月不愈的话,应该再检查一下宝宝是否腋下淋巴结明显肿大,建议带宝宝去结核病防治所检查,如确为脓包,需要用消毒注射器将脓液抽出,一般2~3次即可痊愈。接种卡介苗后,接种人员都会在新生儿的接种卡上做记录,如果接种证上没有记录,应及时向新生儿出生的医院询问原因,以便在可以接种时,及时进行接种。

  计划免疫疫苗:乙型肝炎疫苗

  作用:接种后可预防乙型肝炎。

  接种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2天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满月后和6个月时,再各接种一针,方可在体内产生抵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能力。如果第二或第三针没有接种的话,原来接种的第一针是不起作用的。三针接种的时间应按规定的时间进行,如不能按照要求的时间进行接种的话,可适当延长几天,但不能超过半个月。

  接种方法: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在新生儿的右上臂,为皮下注射,决不可与卡介苗接种在同一部位。

  接种后反应: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一般没有什么反应,少数新生儿可有轻微的反应,如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轻微发热,但均不需要处理,2-3天后,即可恢复正常。

  计划免疫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作用:简称脊灰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制剂,白色颗粒状糖丸,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接种时间:宝宝出生后第2个月-第4个月,应口服三颗小儿麻痹糖丸,即完成了全程的基础免役,在婴儿体内产生了足够的抗小儿麻痹症的抗体,可维持2-3年。宝宝4岁左右还应再服一次以强化对该疾病的抵抗力。

  接种方法:口服

  接种后反应:有极少数宝宝服用脊灰疫苗后发生一过性腹泻,可不治自愈。

  接种禁忌: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的宝宝禁服糖丸型疫苗,可服液体疫苗。

  特别提醒:脊灰糖丸是一种活性疫苗,切勿加在热开水或热的食物内服用。

  计划免疫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

  作用:由百日咳菌苗,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接种时间:婴儿出生后满3个月开始接种第一针,要完成该疫苗的基础免疫,还需在出生后满4个月和满5个月时再各接种一次。即在婴儿体内产生了抗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三种传染病的抗体。

  接种方法:在宝宝臀部外上1/4或上臂三角肌,进行肌内注射。

  接种后反应:注射百白破三联疫苗的第二针后,因注射剂量增加了,往往会发生一定的反应,如在接种后的当天晚上婴儿会哭闹不安,难以入睡,有时还会发烧(一般不超过38.5℃)。注射的局部会红)肿、疼痛,也可使婴儿烦躁不安。这种反应一般可持续1-2天之后自行恢复,不需处理。

  特别提醒:如果婴儿体温升至39.5℃以上,有抽搐、惊厥、持续性惊叫等严重反应,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在进行第三针注射时,应将上述情况反馈给医生,由医生决定是减少剂量注射,还是改用白破疫苗注射,或是不再进行第三针注射,以免再次发生严重反应或过敏反应。

  计划免疫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

  作用:接种麻疹疫苗可预防麻疹。宝宝8个月时,由母亲传递给婴儿的麻疹抗体逐渐消失,而使婴儿对麻疹的抵抗力下降。这时必须采取人工方法,即注射麻疹疫苗,使婴儿体内经过一次轻微的麻疹病毒感染,从而在体内产生相应抗体,对麻疹生成抵抗力,这种抵抗力一般可持续3-4年。

  接种时间:宝宝8个月时都应接种麻疹疫苗。

  接种方法:在宝宝的臂外侧进行皮下注射。

  接种后反应:接种麻疹疫苗后,反应很轻,仅少数宝宝在接种后6-10天可能发热,但体温不会超过38.5℃,持续2天即消退。宝宝的精神、食欲均不受影响。也有的宝宝接种后,发热的同时可出现皮疹,多见于胸、腹及背部的皮肤,皮疹数目不多,并且1-2天内即消失,皮疹消失后也不象患麻疹那样皮肤上留有褐色斑。因此,不需要做任何处理。

  特别提醒:在宝宝患有发热、其他疾病的急性期、恢复期时,均应暂缓接种。对鸡蛋过敏的宝宝应当慎重使用麻疹疫苗。在注射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后,需间隔一个月才可接种麻疹疫苗。而接种麻疹疫苗后二周,才可注射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等,以免影响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

  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的疫苗

  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的疫苗,所有的管理程序都和计划免疫内疫苗没有什么区别,所不同的是这些疫苗在有些地区不是免费的。

  乙脑疫苗

  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接种对象为1岁以上的宝宝。由于流行性乙型脑炎在我国流行较广,目前我国已将此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程序之中,对所有健康宝宝均予以接种。疫苗注射应在乙脑流行季节前集中进行。

  流脑疫苗

  国内目前应用的是用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制成的疫苗,用于预防A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接种对象为3岁以上的宝宝。流脑疫苗一般也是安排在流行季节前集中注射。

  不能漏掉的疫苗接种——计划外疫苗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疫苗暂时没有被纳入计划免疫,但从预防疾病的角度出发,接种疫苗是最安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麻风腮三联疫苗(MMR)

  麻风腮三联疫苗均为进口疫苗,接种后可同时预防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三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宝宝满1周岁就可接种第一针。对鸡蛋过敏的宝宝要慎重选择此疫苗。

  水痘疫苗

  水痘是由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以皮肤出疹为特征的传染病。水痘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尤其是在儿童中。主要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直接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对感染水痘的宝宝,只能采取隔离措施,因此,预防水痘最理想的方法是接种疫苗。如果宝宝暂时没有送幼儿园的打算,可以等一等,在宝宝决定上幼儿园前一个月左右再打就可以了。

  Hib疫苗

  b型流感嗜血杆菌简称Hib,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染,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个月—2岁的婴幼儿很容易被传染。由于国内普遍存在抗生素滥用的现象,使得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上升,感染后比较难诊治。所以,避免宝宝患病的最好方法是及早免疫预防,所用的疫苗是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又叫Hib疫苗。宝宝满两个月就可以接种Hib疫苗。


接种疫苗相关文章:

1.脊灰疫苗的作用是什么

2.接种肺炎疫苗要注意什么

3.宝宝要接种疫苗的原因

4.宝宝出生后需要打哪些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