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中医知识>中医疗法>穴位按摩>

五官按摩巧制怒

启明分享

  在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中,何气伤人最多?发病的比例最大?我们在一个研究中明确地告诉你是“怒”!怒作为一种粗糙的、原始的、基本的、冲击性的情绪,可常常发生,不时造成疾病,甚至死亡,老年人特别要注意。中医强调“怒则气上”,气机紊乱,首先伤肝,兼及五脏,可外起中风,二便闭塞,妇女闭经或崩漏,失眠,头昏,脑胀,耳聋,恶心,呕吐,失明,精神异常,甚至厥扑于地,当即死亡。怒是危害如此,我们必须想法制怒,尤其是怒气刚发生时,及时消除,以防止疾病与不幸发生。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资料,希望您喜欢。

  五官制怒

  怒气产生要将之尽快地消除,林则徐在虎门禁烟时发现海关官员参与贩烟,十分气愤,摔碎茶杯,看见“制怒”二字平息下来。这是以理制怒,一般的不易学到这一制怒的方法。于是我们编制了直观的五官制怒,这种方法看得见、摸得着,通过手作五官的按摩运动的简便方法,巧制其怒。

  五官为眼、舌、耳、鼻、口唇,根据五脏通于五官的原理,“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 (《灵枢·五阅五使》)。认为五脏与五官之间有精气相贯,关系密切,通过对上窍五官的一些调整活动,以达到疏通调理气机,制服怒气的目的。为了好记五法,按一、二、三、四、五的数序分述如下。

  一周舌搅再说话——缓心气

  当觉得要发脾气,怒气上冲,骂言将涌出时候,先顺着舌尖在口腔中作几次圆周搅舌运动,过火的话就不会立即冲口而出了。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官,怒则肝气生,心气急,通过搅舌调理,有缓和心气的作用。

  二按眼角火不冒——舒肝气

  怒目相视,目睛瞪圆,青筋怒张,两眼火冒,是发怒最常见的表现。怒伤肝,首先搏肝气,因为目为肝窍,肝气通于目,故眼有如此表情。若此时轻按眼角肝气可缓,肝火可消,其作法是大拇指与食指分别轻按小、大眼角,左手按左眼,右手按右眼,连续按5-10次,有疏肝导气的作用,肝气疏缓,怒气渐消。

  三拉耳朵上中下——平肾气

  发怒时气血搏击,血热上涌,而面红耳赤。此时可用手上、中、下三个方面拉耳廓。先是用食指和拇指将耳上部向下压、揉,再将耳中部向耳孔方向压、揉,最后将下耳垂向上提,封住耳孔。如此反复做3-5次。肾开窍于耳,耳廓的推拿运动以使肾气平和。耳朵是五官中最突出部分,占面积最大的器官,其运动弧度和运动量都是最大,所以拉动耳廓消怒气的作用最为明显,这也是日本御医庄淑旗博士“消气法”的重点手法。

  四理鼻梁气呼出——通肺气

  用手的食指和拇指顺鼻梁两侧,从上方徐徐向下滑,尽量呼出心中的气,反复做5-10次,以通肺气。肺开窍于鼻,使肺气宣开,怒气如釜底抽薪,自然利于平伏怒气。

  五捂口唇生理智——消脾气

  用左手或右手手掌捂住口,向左右横抹、抚摩,反复做十次。脾气开窍于口唇,这样有益于脾气消。横向左右抚摩中,已给一定的时间对当时的情景从容分析,冷静地思考,利于认识的处理,达到理制怒的境界,充分消除粗糙的情绪——怒气。

  总之,发怒时利用五官的运动和按摩五官,巧制怒是方便可行、有效实用的方法。它吸收了民间和国外散见的一些方法,以中医藏象学说为统率系统地编制此功,为自我保健推广运用,以保障自己心身健康,防治疾病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