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孕育百科>快乐孕期>孕期性生活>

中药与中华文化的联系作文

玉凤分享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辉煌。徐行百里平坦甬道,遥想五千年坎坷长途。现从中药之文化,系中华之风光。

上古有炎帝神龙氏,尝遍百草,只为子孙后代猖良药治恶病;有黄帝轩辕氏,始创针灸之术,为后世留下珍贵行医之术。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的名为《神龙百草经》;还有中国传统四大医学经典之首《黄帝内经》。

然而,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或“炎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籍以说明中国医药之文化发祥之早,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这不正说明了中医之文化之久远,之源起。

《神农本草经·序幕》中即言:“上要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如人参,甘草,地黄,大枣等;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意思是要斟酌再三,判别药性使用。如百合,当归,龙眼,黄连,麻黄等;“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应以地,多毒,不可久服。”如大黄,乌头,甘遂等。

以药物配佐为例,《本草经》中提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这或许是当时社会文化的体现。除以之外,还有扁鹊《难经》,华佗“麻沸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著名医学家及其成果。

中国也有万事万物皆有阴阳和万事万物必可入药之说,其中最典型的的便是“药膳”。

在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人们还没有能力把食物和药物区分。这种把药物和食物合二为一的现象,就形成了药膳的源头和雏形。也许也是基于这一种情况,中国的传统医说才说“药食同源”。

药膳是中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断探索,积累而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临床使用学科。它是中华民族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亦是中华中医文化的珍粹,更是中华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见证。

中药与中国诗词文化的发展也联系紧密。辛弃疾在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斜阳草树,寻常卷陌,人道寄奴曾住。”其中“寄奴”二字既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开国皇帝刘裕的乳名,也是一种菊科植物的名称。有破血通经疗伤止痛,止血祛瘀,消化积食等功效。

以中药之源起,发展其作用,证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论英雄不计成败,数风流可见兴之。浪涛何物?功归谁家?文化乃常青树,科学乃聚宝盆。创造人间福祉,推动历史车轮。

以中药之史,鉴文化之源。如今的我们,当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厚德载物之气概,去中华文化之糟粕,存华夏文化之精华,使其生生不息,粲然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