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中医知识>中医疗法>特色疗法>

泥鳅和鲶鱼太脏了 处理不好不要吃

启明分享

  我们在吃鱼的时候处理方式都是千篇一律的,但是有几种鱼,看起来是非常脏的,我们在处理这几种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法,处理不好千万不要吃。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资料,希望您喜欢。

  一、泥鳅

  泥鳅体形又小又细长,一般只有三四寸这样,而且它体形很圆,身短,皮下有鳞片,颜色青黑并且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为滑腻而无法握住。

  泥鳅的体背部两侧是灰黑色的,全体有很多小的黑斑点,泥鳅全年都可以采收,夏季最多,泥鳅在捕捉以后,可以鲜用也可以烘干用,可以食用还能入药。

  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生活在湖地,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鱼,但是泥鳅和其他的鱼不同,无论是外表体形还是生活习性,都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鳅类。

  生吃泥鳅危险大

  泥鳅一般都是生长在不洁净的淡水里的,同时,通过不洁净的淡水传播的寄生虫是非常多的,往往危害也就会更大。

  其中最有名的,应该就是血吸虫了,血吸虫会直接刺破人体皮肤,而另外一些寄生虫则是先寄生在淡水鱼当中,再通过病从口入的方式进入我们的身体。

  肝吸虫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传播的,肝吸虫的卵进入水里后,被淡水螺吞噬,并且在螺体内孵化。

  泥鳅这类的淡水鱼在吞噬了螺肉以后,肝吸虫也就会随之进入泥鳅体内,并且在鱼的肌肉组织内沉寂下来。

  人如果生吃了被感染的泥鳅,那么肝吸虫就会进入我们身体的消化道,继而进入胆道和肝脏,在那里长期定居并且发育成为成虫,引起黄疸、胆管结石、胆管炎、肝炎甚至是肝硬化和胆管癌等。

  如何正确处理泥鳅

  在以前,一般处理泥鳅都是一条一条的往地下摔,或者是用铁锅烫和微波炉烤等方法,摔的效果虽然比较好,但是比较麻烦,而且会把环境弄的很糟糕。

  但是烫和烤又会把泥鳅的营养价值破坏的很大,并且还会把泥鳅的表层弄的体无完肤。

  最好的处理泥鳅的方法,就是先把泥鳅放在干净的水里,放些盐,让泥鳅把肚子里的脏东西吐掉,然后再在盐水里泡一遍。

  然后在泥鳅头部以下两厘米处,用刀在胆的部位切一个三角口取出内脏,之后放在锅里煮,接着用水再冲洗几下,洗掉外表的黏膜,去掉土腥味就可以了。

  泥鳅味甘、性平,归脾、肝、肾经,可以有效的补益脾肾,利水解毒,效果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我们一定要切记不要生吃泥鳅,一定要正确处理,健康饮食

  二、鲶鱼

  鲶鱼的生长环境相信大多数人都是不清楚的,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坑塘的中下层,秋后居于深水或者是污泥中越冬,而且鲶鱼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所以一般鲶鱼的养殖环境都是不太卫生的。

  鲶鱼可以在恶劣的水体中汲取所有的营养成分,然后再经过消化、过滤、排泄等代谢过程,当摆上餐桌的时候就已经脱胎换骨了。

  什么样的鲶鱼吃起来放心

  首先,一定要保证鲶鱼的来源是正规的,其次,还要仔细观察鲶鱼的粘液和色泽等,鲶鱼表面的粘液是有保护作用的,粘液透明或者是半透明的,都是比较健康的。

  但是如果粘液是发白的,鱼肉就很可能会有细菌滋生,而且我们在吃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挑选鲜活、身体完整的鲶鱼,先回家在清水中养几天,把鱼体内可能存在的脏东西都排出来。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常常吃鱼,而且选择营养价值很高的鲶鱼和泥鳅,可以食用也可以入药,但是我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吃法和鱼的正确处理方法, 健康吃鱼,才能保证我们的身体不会生病,而且尽量要知道自己买回来的鱼是野生还是出自鱼塘,成长环境是怎样的,了解这些,才能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