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疾病大全>内科>呼吸内科>气管炎>

支气管炎如何根治吃什么

伟坤分享

  支气管炎在生活中是最为常见,而是发作的时间比较长。为了治好支气管炎,除了药物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理,那么支气管炎吃什么好呢?接下来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来了解支气管炎的吃什么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支气管炎的吃什么好

  1.金荞麦瘦肉汤

  取猪瘦肉250克,金荞麦100克,冬瓜子30克,桔梗15克,生姜3片,红枣5枚。将猪肉洗净切块,沸水过水;金荞麦、冬瓜子、桔梗、红枣 (去核)洗净,放入炖盅内,加入温开水盖好,小火隔水炖3小时即可。可佐餐食用,每天1~3次,每次150~250毫升。适用于内有热毒(发热、咳嗽、痰多)者。

  2.枇杷叶粳米粥

  取枇杷叶5~10克,粳米100克,冰糖50克。将枇杷叶洗净,用干净纱布包好,加清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左右,去渣后加入粳米,再加清水600毫升,猛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熬成稀粥。早晚各1次,趁温服用,3~5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痰热内蕴(咳嗽、痰黄或兼有发热)之咳嗽者。

  3.蜂蜜茶

  蜂蜜50克,佛手柑30克,水煎成茶;或蜂蜜、饴糖、洋葱汁各等分煮沸适量吃。

  4.雪梨百合汁

  雪梨1枚,百合15克。将雪梨切片,与百合同煮,待烂熟后喝汤。亦可在煎煮时加入适量冰糖。

  5.白萝卜胡椒汤

  取白萝卜1个,白胡椒5粒,生姜4片,陈皮1片。加清水500毫升,煎煮30分钟后,去渣留液,再加入水250毫升煎煮15分钟,摇匀后分别装在两个碗中,备用。每天饮用2次,每次1碗,早晚各1次。适用于抑郁胸痞(情志不畅、痰多以及痰黏难以咳出)者。

  6.萝卜炖豆腐

  鲜大萝卜块100克,豆腐200克,同炖至烂熟后加调味品食用。

  7.糯米汁

  糯米15克,杏仁、甘草各10克,水煎后滤汁,l日分2次服。

  8.冬虫草猪肺汤

  取猪肺250克,冬虫夏草15克,生姜3片,大葱2根,植物油、食盐和味精少许。把猪肺冲洗干净,挤去泡沫,切块用沸水过水,与冬虫夏草、生姜和大葱一起放入沙锅中,加入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为小火炖2小时,加入植物油、食盐和味精即可食用。每天1~3次,每次150~250毫升。适用于肺肾阴虚(咳嗽痰少、腰膝酸软以及潮热盗汗)者,也可用于支气管哮喘者。

  支气管炎的预防措施

  1.戒烟

  吸烟的支气管炎患者首先要戒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高许多倍,戒烟后病人的肺功能有较大改善,同时支气管炎的治疗也要避免被动吸烟。

  2.预防感冒

  冬季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与室外温差大,易患感冒。夏天,不宜贪凉,使用空调温度要适中,否则外出易患“热伤风”诱发支气管炎发作,流感流行季节,支气管炎患者应尽量少到人群中去,大量出汗不要突然脱衣,以防受凉,注意随季节改变增减衣服,老年支气管炎患者还可注射流感疫苗,减少流感感染机会。

  3.增强耐寒力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和机体抵抗力。冬天坚持用冷水洗脸、洗手,睡前按摩脚心、手心,都有一定帮助。

  4.促使排痰

  急性期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应用镇咳、祛痰药物。对年老体弱无力咳痰的病人或痰量较多的病人,应以祛痰为主,不宜选用强烈镇咳药,以免抑制中枢神经加重呼吸道炎症,导致病情恶化。帮助危重病人定时变换体位,轻轻按摩病人胸背,可以促使痰液排出。

  支气管炎的病发原因

  感染

  可以由病毒、细菌直接感染,也可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或细菌蔓延引起本病。常见致病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奴卡菌感染有所增加。常常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在机体气管-支气管功能受损时发病。

  物理化学因素

  过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氨气、氯气等)的吸入,对气管-支气管粘膜急性刺激等亦可引起。

  过敏反应

  常见的致病原包括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等的吸入;钩虫、蛔虫的幼虫在肺移行;或对细菌蛋白质的过敏,引起气管-支气管的过敏炎症的反应,亦可导致本病。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粘膜腺体肥大,分泌物增加,并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若细菌感染,分泌物可呈粘液脓性。炎症消退后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可恢复正常。

  内在因素

  呼吸道防御功能减退,即对吸入空气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作用;支气管粘膜对吸入异物的粘着作用;支气管分泌物及粘液纤毛运动系统的防御作用受到破坏而无法正常工作。

  (一)、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二)、呼吸道防御功能减退,即对吸入空气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作用;支气管粘膜对吸入异物的粘着作用;支气管分泌物及粘液纤毛运动系统的防御作用受到破坏而无法正常工作。

  (三)、呼吸道免疫功能失常。

  (四)、内分泌功能减退。

  (五)、遗传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