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医学常识>身体检查>常规检查>尿常规>

尿常规酸碱度的概念_尿常规酸碱度是什么意思

乐平2分享

  尿常规酸碱度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和肾脏的调节功能。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尿常规酸碱度的概念,供大家阅读!

  尿常规酸碱度的概念

  尿常规酸碱度即是尿常规pH值,是做尿常规检查是尿液的酸碱度的值。因为pH在化学上是溶液酸碱度的代号。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平常饮食条件下,尿pH值为4.6~8.0,平均为6.0,即正常尿液呈现弱酸性。肾炎、肾结核常见酸性尿,I型肾小管碱中毒可见碱性尿。 尿常规pH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和肾脏的调节功能。减低:见于糖尿病痛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增高:见于频繁呕吐、泌尿系统感染、服用重碳酸盐药、碱中毒。

  尿常规酸碱度等级划分

  广泛使用的尿分析仪测得的pH结果只有5、5.5、6、6.5、7、7.5、8、9共八个梯级,而使用其他方法测定的尿pH值可能有更加细致的划分。

  尿常规酸碱度临床意义

  尿常规pH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和肾脏的调节功能。减低:见于糖尿病、痛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增高:见于频繁呕吐、泌尿系统感染、服用重碳酸盐药、碱中毒。

  尿液酸碱度测定独立应用时往往无明显临床意义,一般常用来与其他项目结合综合判断病人病情变化和用于监测。

  尿常规酸碱度尿液碱性

  1、食物因素——进食多量蔬菜水果后;

  2、药物因素——服用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噻嗪类利尿剂等;

  3、病理因素——碱中毒、肾小管酸中毒、肾盂肾炎等。

  尿常规酸碱度尿酸性

  1、食物因素——进食肉类食物后尿液常呈酸性。

  2、药物因素——服用氯化胺、维生素C等酸性药物,可使尿液酸化。

  3、病理因素——发热、酸中毒、痛风、慢性肾病、白血病、糖尿病等,可使尿液变为酸性。

尿常规酸碱度的概念相关文章:

1.尿常规红细胞偏高的原因

2.糖尿病尿检加号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糖尿病尿检加号

3.查尿红细胞高是怎么回事

4.引起尿检白细胞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