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中医知识>中医概念>解毒>

清热解毒白鲜皮

苑如分享

  白鲜皮 为芸香科草本植物白鲜(亦名白藓等)Dicta- mnus dasycarpus Turcz. 的根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清热解毒的白鲜皮
白鲜皮功能: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主治: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

  【医家论药】

  “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为诸黄风痹要药。”(《本草纲目》)

  “白鲜皮,味苦与咸,性寒无毒。盖阳明胃土,喜燥恶湿,一有邪入,则阳被郁不伸,而热生矣。有热自必有湿,湿淫则热益盛,而风更乘热至,相依为害,以致关节不通,九窍不利,见为风疮疥癣,毛脱疸黄,湿痹便结,溺闭阴肿,咳逆狂叫,饮水种种等症。治宜用此苦泄咸寒之味,以为开关通窍,俾水行热除风息,而症自克平。奈世不察,猥以此为疮疡之外用,其亦未达《本经》主治之意耳。然此止可施于脾胃坚实之人,若使素属虚寒,切无妄用。”(《本草求真》)

  “白鲜乃苦寒胜湿之药,又能通行经髓脉络。《本经》主头风者,风湿热之在上者也;黄疸咳逆,湿热之在中者也;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湿热之痹于关节、着于肌肉者也。白鲜气味甚烈,故能彻上彻下,通利关节,胜湿除热,无微不至也。”(《本草正义》)

  “白鲜皮,苦能泄热,寒能除热,故主头风有火证。性寒而燥,能除湿热,故主五疸。咳逆者,实火上冲也,得寒而散,则咳逆止矣。淋沥及女子阴中肿痛,亦皆下部湿热,乘虚客肾与膀胱所致也。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者,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也,脾主四肢,恶湿而喜燥,今为湿邪所干,故四肢不安也。时行腹中大热,因而饮水、大呼、欲走者,邪热盛也。小儿惊癎,亦热则生风之候也。散湿除热,蔑不济矣。妇人产后余痛,应是血虚而热,非所宜也。”(《本草经疏》)

  白鲜皮的药理作用:

  1. 抗真菌作用 白鲜皮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真菌如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 解热作用 试验证明,白鲜皮浸出液,对因温刺而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

  3. 其他作用 白鲜碱小量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可使心肌张力增加,每分钟输出量及搏出量均增多,对离体兔耳血管有明显收缩作用,对家兔和豚鼠子宫平滑肌有强力收缩作用。

白鲜皮相关文章:

1.白鲜皮的六大功效与作用

2.中药白鲜皮的功效及副作用

3.中药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

4.白癣皮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5.皮肤病外用药100条

6.尖锐湿疹的早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