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医学常识>用药指导>药物副作用>

放疗有啥副作用

崇基分享

  放疗俗称电疗,是利用高能放射线灭杀癌细胞的治疗方法,治疗范围比较局限,但局部控制效果较好,那你知道放疗有啥副作用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放疗有啥副作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放疗有啥副作用

  1、厌食、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是肿瘤放疗时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大多数是因为放疗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防治办法:卧床休息,多饮水,以利代谢物的排泄。少食多餐,吃易消化、清淡的食物。

  口服维生素B6、灭吐灵等可减轻恶心。如呕吐严重可肌肉注射灭吐灵等药物。

  厌食常为放疗中较早出现的症状之一。如因放疗引起的食欲不振,可服用维生素B6及助消化药和开胃药,也可选择食用开胃食品山楂等。

  上述症状较重、处理效果不佳,可考虑输液或停止放疗。

  2、发热

  放疗过程中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多方面。放疗本身造成的组织损伤,尤其是肿瘤组织坏死吸收;血象下降、免疫功能减退也易合并病毒或细菌感染而引起发热;联合化疗或其他免疫增强药等可使发热加重。

  因此出现发热,首先寻因。

  低于38℃的发热,可不用退热药物,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促其排汗、排尿,多能耐受并稳定至正常。

  如体温超过38℃,引起明显头痛或全身不适,应使用退热药物,如阿司匹林、解热镇痛剂等,也可用湿毛巾行头部冷敷,待进一步明确发热原因后再做相应处理。

  如体温持续升高达38.5℃以上,应暂停放疗,稳定病情,静脉输液给予支持,必要时应用抗生素、维生素及适量肾上腺素。

  3、外周血象下降

  造血系统对放射线高度敏感,部分患者在放疗中可出现外周血象下降。

  原因是放疗时骨髓内各种造血细胞的分裂繁殖受到抑制,向周围血中释放的成熟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射线对生成这三种细胞的前体细胞的放射敏感程度是一样的,而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寿命很短,因此外周血中计数很快下降,而红细胞的生产时间很长,贫血出现较晚。

  患者接受放疗时,尤其是照射较大范围的扁骨、骨髓、脾及大面积放疗,如全肺放疗、全骨盆放疗、全腹放疗。造血系统受影响导致全血细胞下降,如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

  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到一定程度就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并有一定的危害,如患者自觉全身乏力,易导致严重感染甚至败血症,有出血倾向,导致内脏、颅内出血致死亡。

  当白细胞小于3×109/L,血小板小于70×109/L时应暂停放疗,升血对症治疗,血象恢复后再开始治疗。不过,当放射野较小,如垂体瘤的放疗或放射野未包括造血系统时,如颈部的放疗、四肢软组织的放疗,如果白细胞在小于3×109/L,但大于 2×109/L,血小板小于70×109/L,但大于50×109/L时,仍可继续放疗,但应严密监测血细胞的变化。

  放疗期间应每周检查血象一次。

  单纯放疗一般不易引起明显的血象下降,下降的多少与照射野大小、部位等因素有关。放疗中应加强饮食营养,促进造血功能,食物宜高维生素、高蛋白。

  升高血象的药物,如升白细胞药物鲨肝醇、利血生、维生素B4。有感染危险者,可应用粒细胞集落因子使白细胞数量迅速回升。还可采用成分输血或输新鲜全血。

  白细胞下降明显者注意预防感染,血小板减少者注意有无出血向,防止损伤。对于血象下降严重者,应停止放疗,及时纠正,应抗生素预防感染。

  4、放射治疗区的皮肤损伤

  放射性皮肤损害是放疗中和放疗后经常遇到的问题,好发于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皮肤薄嫩和多皱褶的部位。

  放射性皮损的发生除了与局部皮肤的解剖结构有关外,还与照射总剂量、分割剂量、总疗程时间、射线种类、外界气候条件及患者的自我保护等因素有关。

  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要保护好放射区的皮肤:内衣要宽松、柔软,不要在照射野内粘贴胶布、涂抹红汞、碘酒等刺激性药物,不用肥皂等碱性物质清洗局部,不要曝晒等。

  (1)皮肤瘙痒

  照射部位的皮肤出现红斑、烧灼感和刺痒感时,可用手掌轻轻拍打局部皮肤。涂0.2%冰片淀粉或消毒干燥的滑石粉,在此期间患者应将放射野内皮肤暴露、透气并保持干燥,忌用凡士林软膏或湿敷。放射野内皮肤尽量减少涂抹肥皂和用力搓擦。忌用手挠抓,以免加重局部皮肤的损伤。

  (2)皮肤脱皮、糜烂、渗出

  放疗期间定期检查放射野内的皮肤反应,一旦出现皮肤红肿或干性脱皮,可停照2~3日以避免皮肤损伤进一步发展而产生湿性脱皮。

  照射区域的皮肤出现充血、水肿甚至出现渗液和糜烂时,应暂停放疗。

  要保持患部清洁,严防感染,用含抗生素和地塞米松软膏,如氯地霜外敷或用硼酸溶液湿敷以使皮损尽快愈合恢复治疗,可用庆大霉素、康复新湿敷后行暴露疗法,可起到抗感染、消除炎症、水肿、加速病损组织修复的作用。

  禁止使用酒精擦拭。对于皮肤破溃同时合并的细菌感染,若较轻较局限,可外用抗炎药膏,如红霉素、氯霉素软膏;当感染较重时,可肌注或静点抗炎药物。

  5、口咽疼痛、口干

  嘱患者多饮水,进食温热软饭,以减轻食物刺激,必要时饭前用0.2%普鲁卡因液含漱,以达到表面麻醉,利于进食的目的。

  采用庆大霉素24万U,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每日2次。

  疼痛严重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补充液体,以保证机体营养供给。

  正常人的唾液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尤其是腮腺分泌的,以保持口腔湿润,帮助食物的消化,而患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上述腺体大都在放射野内。在接受了高剂量的放疗后,正常腺体的腺细胞不能分泌足够的唾液,唾液变得少而粘稠,故病人会觉得口干。

  这种情况在放疗中便开始出现并可能伴随终生。虽然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可以使唾液分泌功能恢复正常,但可以在放疗中注意、多饮水、补充营养等使症状减轻。

  6、脱发

  放疗使用的高能射线穿透能力很强,而人的头颅大小有限,所以射线完全可以穿透。只要头颈部照射野内有头发或射线通过的路径上有头发,那么射线对头发毛囊的生长都会有影响,达到一定剂量后就会引起脱发。

  放疗引起脱发后头发还会再长出来,不过每个人头发长出来的时间不同。

  放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放化疗确属“杀手”,但必不可少

  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很多肿瘤即使在早期,其肿瘤细胞就会从原发灶脱落而沿淋巴管转移到局部淋巴结,或被血液循环带到全身其他器官。这些细胞就像“种子”一样,一有机会便在其他器官上种植并生根发芽,从而形成体积很小、一般临床检查很难觉察的“亚临床”转移灶。这些转移灶或循环血液中的癌细胞单靠手术是无法切除的,而手术后的放疗射线能照射这些转移灶,从而防止及减少复发,手术后的化疗则能杀死循环血液中的癌细胞。所以,放化疗在肿瘤治疗中是必不可少的。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放化疗与所有医疗手段一样也不例外。化疗最大的特点是“敌我不分”,化疗药物随血液循环流经全身各处,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人体正常细胞造成一定伤害,其中对免疫系统的损伤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降低。与化疗相比,放疗是一种局部治疗,对免疫系统的损伤要小得多,它的副作用主要是放疗射线在杀死照射部位内的癌细胞的同时,也损伤周围正常细胞,所以其造成的损伤往往局限于较小的区域,一般不会对全身情况造成严重影响。

  新方法问世,力保免疫功能

  减少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保护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许多研究人员为此在不断努力。近年来,医学专家针对化疗最主要的副作用--骨髓抑制,开发了如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它们能刺激骨髓造血能力,从而提高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如果患者使用化疗药物剂量较高,还可配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或自身骨髓移植,即在化疗前先抽出患者骨髓,待大剂量化疗高峰期过后,再将骨髓回输给患者。上述措施均能有效地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

  目前,医学专家正在研制新一代“靶向治疗”,希望抗肿瘤药物只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损伤人体正常细胞。如针对乳腺癌基因的单克隆抗体--赫赛汀,在治疗乳腺癌时,可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而不对免疫系统产生严重损伤。

  三维适型放疗的应用,堪称放疗技术的重大突破。它利用先进的仪器,根据治疗部位的不同位置、大小和形状对其进行精确定位,从而在最 大程度地杀伤肿瘤组织的同时有效地保护了周围的正常组织。

  关注饮食、锻炼,全方位增强免疫

  保护人体免疫系统虽然可以依靠药物及一些医疗手段,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免疫系统自身的抵抗力。由于免疫系统在发挥功能并修复自身损伤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因此保障肿瘤病人的营养摄入始终是各种方法中必须首先考虑的措施。肿瘤病人必须摄入量足而全面的营养。接受放化疗的病人由于消耗较大,需要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如鱼、蛋、肉类、豆类和乳品类等,还需摄入含有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类,同时适当地摄入能提供热量和必需脂肪酸的谷物类和脂肪类。

  一些肿瘤病人在接受放化疗时往往会因为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而食欲大减。此时病人胃肠道并没有发生器质性损伤,呕吐后仍应继续进食。不过,有些病人因副作用严重而无法摄入足够营养,就要通过静脉将营养物质直接输入体内。

  当然,提高免疫系统抵抗力单靠营养是不够的,体育锻炼同样举足轻重。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运动能加速人体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与排毒。所以,肿瘤病人根据自己的身体,进行适当的户外锻炼,增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可以促进生理和心理健康,进一步提高免疫功能。

  放疗的疗效

  放射治疗的疗效取决于放射敏感性,不同组织器官以及各种肿瘤组织在受到照射后出现变化的反应程度各不相同。放射敏感性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和病理分级有关,即增殖活跃的细胞比不增殖的细胞敏感,细胞分化程度越高放射敏感性越低,反之愈高。此外,肿瘤细胞的氧含量直接影响放射敏感性,例如早期肿瘤体积小,血运好,乏氧细胞少时疗效好,晚期肿瘤体积大,瘤内血运差,甚至中心有坏死,则放射敏感性低;生长在局部的鳞癌,较在臀部和四肢的肿瘤血运好,敏感性高;肿瘤局部合并感染,血运差(乏氧细胞多),放射敏感性下降。因此,保持照射部位清洁,预防感染、坏死,是提高放疗敏感性的重要条件。临床上根据对不同剂量的反应,将放射线对肿瘤的敏感性分为:

  1.放射高度敏感肿瘤

  指照射20~40Gy肿瘤消失,如:淋巴类肿瘤、精原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

  2.放射中度敏感肿瘤

  需照射60~65Gy肿瘤消失,如:大多数鳞癌、脑瘤、乳腺癌等;

  3.放射低度敏感肿瘤

  指照射70Gy以上肿瘤才消失,如:大多数腺癌,肿瘤的放射敏感性与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高,放射敏感性越低;

  4.放射不敏感(抗拒)的肿瘤

  如:纤维肉瘤、骨肉瘤、黑色素瘤等。

  但一些低(差)分化肿瘤如骨的网状细胞肉瘤、尤文肉瘤、纤维肉瘤腹膜后和腘窝脂肪肉瘤等,仍可考虑放射治疗。


猜你喜欢:

1.放疗的副作用

2.放疗过后有什么副作用

3.放疗后的副作用

4.肺癌放疗的副作用

5.放疗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