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政治学习方法>

诸子百家出现时候的政治观念

慧良分享

  政治考题有很多都是在考思想,你知道我们诸子百家的时候有哪些思想吗?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您。

  诸子百家出现时候的政治观念

  一、孔子及其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德政思想

  用德和礼来治理国家,即“德治”“礼治”。 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

  2. 礼治思想

  (1)“礼”是社会道德规范,用来调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法律互补。

  (2)在孔子心目中,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其政治偶像是制定周礼的周公。周礼的核心内容是“各安其分”,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和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但孔子所处的时代,虽然周天子还在,可是王权不再,周朝那套礼乐制度早已毁坏,君不君,臣不臣,社会秩序不再像西周一样井然有序。面对礼崩乐坏的现状,孔子一心想通过“复礼”来重建社会,即以礼治国。

  (3)“礼教思想”是孔子“德政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德”的核心是“仁”,那么如何实现“仁”呢?那就要通过“复礼”。如果一个人能够按“礼”行事,那就达到了“仁”。可见“礼”和“仁”是表里关系。

  (4)我们经常把“礼”和“乐”并称,其实,“乐”即音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西周,它是“礼”的一部分,什么场合用什么音乐,什么人用什么音乐都是有规定的。如西周规定天子奏乐舞蹈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即此。

  3.“仁”的内涵

  “仁”是孔子思想核心,是一种道德境界,其核心是“爱”。具体表现在两方面:忠和恕。

  仁:爱

  忠:为人尽心竭力,真心为他人,希望自已好,也希望他人好。(“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待人宽厚,设身处地为他人想,将心比心,以已推人,自己不想受到恶待,就不要恶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处世哲学

  (1)中庸之道

  “中庸”指恰到好处、不走极端。“中庸”是孔子倡导的处世原则,强调为人处事应遵循“适度原则”“和谐原则”“合礼原则”。孔子的“中庸”决不是和稀泥,不是做好好先生。

  (2)和而不同

  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

  不必苟同于对方。( “同而不和”: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3)周而不比:以义合,不以利合;团结但不勾结

  (4)义利观:重义轻利、见利思义。

  5.教育思想

  (1)性相近,心相远:人的天性差不多,后天的教育使人产生差别

  (2)有教无类:教育面要向全体

  二、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学过的课文有《寡人之于国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寡人之于国也》论述了仁政的具体实施方法:先解决温饱,然后加强教育

  (一)《孟子》的主要思想

  1.民本: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

  (1)“保民”才可以“王”天下:“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

  (2) 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决定统治者统治地位的政治基础是民心的向背,民心归服是统一天下的决定性因素)

  (3)他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2.仁政: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1)养民

  一要制民之产。“民之为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滕文公上》)

  二要使民以时,休养生息。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

  三要薄税轻敛,取民有制。不能滥征,不能搞苛捐杂税,这是富民之道。

  (2)教民:向人民施以教化。“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他认为教化是保证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教化可以使人“明人伦”。

  (3)法先王:孟子主张行仁政, 必须效法先王 (禹、汤、文、行仁政 )武、成王、周公的王道统治政治,这样便能把仁政施行於天下。

  (二)王道: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

  “王道”,即“以德行政者王”,以力服人者亡。

  (三)人性本善

  孟子认为,人生而具有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人们都有一种先天向善的能力,即“良知”、“良能”。 提出人皆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心向。因此,他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找回人们放弃或失掉的“本心”,“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的“性善说”, 主要发挥了孔子“仁”的观念。

  三、荀子及《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时人尊称“荀卿”。

  1.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2.反对迷信天命鬼神,“天行有常”,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3.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四、老子

  老子,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

  老子在出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其中“道”指事物的规律,“德”指做事的方法。《道德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1.处世之道:主张退让(以退为进)、守柔(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2.个人修养:主张顺乎自然、少私寡欲、清静无为、抱朴守真、知足常乐,反对奢侈享受

  3.治国思想:无为而治、清静无为

  “无为”不是“不作为”,是要求为国者懂得自然之道,顺应人的天性,让下属和百姓各尽其能、各守其职、各得其所,相安无事,不要用过多的条规制度进行强制性约束,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当然其“无为”思想具有消极保守、明哲保身、不思进取的因素,这是我们不提倡的。

  4.治国理想:回到“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

  5.朴素的辩证思想: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经典论述:

  1.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道德经》第四章)

  译文: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3.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五、庄子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任蒙之漆园小吏。贫而乐道,不慕富贵。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庄子》(被尊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1.《逍遥游》:人无功利心,顺应自然,便能逍遥自在,神游于天地。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齐物论》:去私欲,则心与万物同。

  3.《养生主》:人之形体为宾,精神为主,修道在养人之精神。(庖丁解牛)

  4.《人间世》:生当乱世,与人勿争名,自晦其德,免惹麻烦。

  5.《德充符》:德充于内,自应于外;不求外物,而外物自至。

  6.《大宗师》:天地万物所宗的道,人得而学,以道为师,故曰“大宗师”。

  7.《应帝王》:无心而任乎自化者,应为帝王,帝王无为而治。

  六、韩非子

  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1.重“法”“术”“势”:韩非总结法家三位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思想,主张君王应该用“法”、“术”(人主驾驭群臣的统治之术)、“势”(人主的权势)三者结合起来治理国家,主张加强君王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织。

  2.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七、墨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其思想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带有平民色彩。

  墨子出身平民,关心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他曾经大声疾呼,“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进而提出了“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老而无妻子者有所待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以长其身”的社会理想。

  1. 兼爱非攻

  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他反对战争,要求和平。

  墨子认为,当时社会大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与人的不相爱。他的“兼爱”之论和儒家“爱有等差”相对立。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其中不少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名词解释:

  ①兼爱。 【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②非攻。 【译文】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

  2.天志明鬼

  所谓天志就是天有意志,天爱民,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

  名词解释:

  ①天志【译文】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的意志是兴利除害。

  ②明鬼。【译文】辨明鬼神的存在,鬼神能扬善惩恶。

  3. 尚同尚贤

  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名词解释:

  ①尚贤 【译文】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②尚同 【译文】政令、思想、言语、行动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

  4.节用节葬

  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久丧厚葬无益于社会。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三代圣王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名词解释

  ①节用【译文】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②节葬【译文】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5.非乐

  墨子极其反对音乐,他认为音乐虽然动听,但是会影响农民耕种,妇女纺织,大臣处理政务,上不合圣王行事的原则,下不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反对音乐。

  名词解释:非乐【译文】反对奢靡的音乐活动,提倡节约人财物力。

  6.非命

  墨子一方面肯定天有意志,能赏善罚恶,借助外在的人格神服务于他的“兼爱”,另一方面又否定儒家提倡的天命,主张“非命”。认为人的寿夭,贫富和天下的安危,治乱都不是由“命”决定的,只要通过人的积极努力,就可以达到富,贵,安,治的目标。墨子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这种说法“繁饰有命以叫众愚朴之人”墨子看到这种思想对人的创造力的消磨与损伤,所以提出非命。

  学好高中政治的三个绝招

  1.搞清理论,与实际生活想联系。

  无论是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高中政治课本里都有很多理论化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我们一定要在课堂上把它们搞明白,而且相关专业术语还要背下来。比如:“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除了这些知识理解、背会,我们还要能将这些知识点联系到生活实际。比如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你就要想到为什么汽车的价格为什么会比自行车,那是因为汽车的价值比自行车的价值高。而蔬菜的价格有时高、有时低,我们就应该想到那是因为供求关系的变化。

  2.学会做笔记,自己搭建理论体系。

  整个高中政治必修课程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 ,每一本书都有一个知识体系。因此,要想在最后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我们要学会自己梳理每本书的知识体系。只有通过自己的梳理和理解,我们才能真正的掌握这些知识。所以,从高一起我们就要开始做政治笔记,同时每学一段课程还要对前阶段的课程进行下梳理和总结。

  3.提前搞懂高考政治的答题套路。

  高中政治学的好不好,最终还要靠高考检测。因此,我们应该从高一时就开始对照历年高考试卷看正在学的知识点在高考中的考法和答题套路。从高一就开始以高考的方式思考问题,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书中的重要知识点,同时能够更好的掌握高考政治的答题方法。


诸子百家出现时候的政治观念相关文章:

1.高三政治必修三期末练习试题

2.2017-2018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知识汇总)

3.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特质及其现代价值

4.高中政治传统文化知识点

5.第一学期高二历史考试试题

    58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