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找规律方法怎么教五年级小孩数学
找规律是数学学习题型的一种,找规律要求有较强的思维逻辑,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数学找规律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数学找规律方法
代数中的规律“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 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例1 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___。”分析: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 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给出的数:0,3,8,15,24,……。 序列号: 1,2,3, 4, 5,……。
平面图形中的规律:图形变化也是经常出现的。作这种数学规律的题目,都会涉及到一个或者几个变化的量。所谓找规律,多数情况下,是指变量的变化规律。所以,抓住了变量,就等于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2数学找规律方法一
从具体的.实际的恩提出发,观察各个数量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变化规律。由此及彼,合理联想,大胆猜想善于类比,从不同事物中发现相似或相同点;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并验证结论正确与否;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要善于变化思维方式,做到事半功倍 探索规律是一种思维活动,及思维从特殊到一半的跳跃,需要有一定的归纳与综合能力。
当以知的数据有很多组时,需要仔细观察,反复比较,才能准确找出规律。需用到的数学方法有:分类讨论法.转化法.归纳法.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探索活动,解答有关探索规律性问题的特点是问题的结论或条件不直接给出,需要逐步确定需要的结论和条件。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掌握规律.合理推测.认真验证,从而得出问题的正确结论。
数学找规律方法
3数学找规律方法二
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括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1002-1,第n个数是n2-1。 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给出的数:0,3,8,15,24,……。 序列号:1,2,3, 4, 5,……。 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因此,第n项n2-1,第100项是1002-1。
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2、n3,或2n、3n有关。 例如:1,9,25,49,(81),(121),的第n项为( (2n-1)2 ), 1,2,3,4,5......,从中可以看出n=2时,正好是2×2-1的平方,n=3时,正好是2×3-1的平方,以此类推。
4数学找规律方法三
初中数学的学习、学好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这是我们在学习中应该遵循的第一原则,也是其他科目普遍的共性及今后的学习考试趋势。首先对于概念、公式、定义、定理、公理要有准确的认识,到位的理解,除此之外,学生在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中也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反复认识理解就是一个好办法,比如数学概念的命名,都是有一定意义的,比如有理数(有道理的,有规律的,说得清的数――有限小数及无限循环小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含义,内心、外心、非负数的含义等,都可以先作一个简单的认识,之后离真正的深刻的理解就不远了,而真正理解的东西想忘都忘不了。
数学是一门要求特别严谨的学科,逻辑性极强,极注重推理。数学课是注重说理的学科,在数学题面前不能试图蒙混过关,不允许出现一丁点儿的推理错误,这与某些学科的学习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比如语文,一个错别字不至于严重影响一篇文章的精彩程度,但数学的一个小数点,确足以葬送一个大题的命运。在数学学习中不会有同情分,因此学习中必须时时、处处注意推理出的每一步是否正确,能否还原?否则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一错全错,需要推倒重来,如由de=ae推导出d=a就是错误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数学的严谨性,我们自身务必做到语言严谨、推理准确、论证、画图等都要做学生的表率,做到无懈可击,用自身的行为去引导学生;对于学生的提问及作业,要从语言的表述,题目的书写格式,证明、推理、计算的每一步骤,必要字句的书写等方面,都要从严要求,相信通过严格持续的学习训练,对于学生的数学及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今后的生活工作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怎么教五年级小孩数学?
“成功”与“愉快”,让每一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兴趣。所以我总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问题的坡度都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在五年级数学下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课堂教学中,我设计这样的练习:让差生计算直接得出结果的题,如44页练习七的1、2题;中等生做有一定梯度的题,如3、4题;出色生探索有一定难度创新题型,如7、8题。这样让出色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以满足他们希望深入挖掘知识的心理需求,但必须确保绝大多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重点对潜能生进行辅导。练习分层设计,作业分层要求。潜能生只要求做基本题,绝大多数学生能在完成基本题的前提下完成一定的综合题,一小部分智力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思考较难的题。
怎么教五年级小孩数学
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求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惊讶感情――是寻找知识的强大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他们暂不理解甚至不可思议的新事物,新观点,新材料,展现得越多,学生的惊讶程度越鲜明,求知兴趣就越浓厚。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应当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数学情境,提出问题,构作猜想,形成智力思考场;提供有启发意义的材料,为学生琢磨数学思想提供必要的时间;重视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切磋交流。
例如,我在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首先用生活中的小故事导入新课,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当同学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8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3厘米,面积也是18平方厘米时,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与底和高有关系呢?如果有的话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家猜一猜。这样,教师成功的造成了学生大胆猜想、并急于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
2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在课堂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增加授课内容的趣味性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算法的掌握上更胜一筹,从而帮助其计算的准确率有所提高。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准确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主动思考,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在计算教学中,我们更应创设适合于教学内容,有益于学生思考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疑问,巧妙设置疑难。以疑导学,既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维,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寻求答案,问难释疑,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培养自觉能力。练习课——以练习为主要内容来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课。在教学中,练习课起着熟练计算,形成技能的重要作用。也因为如此,我们的计算练习课容易陷入题海大战的误区,一节课往往是教师廖廖数语,学生埋头苦算,到最后可能是学生形成了一定的速度与技能,但他们对这些计算题的厌恶也从此生根发芽,学习后进生更是畏之如虎。所以教师不能简单、粗糙地处理一堂计算练习题。能挖掘计算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计算的信心与兴趣的计算练习题,才是一堂好的计算练习课。做作业对于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课外布置一些有趣味性的作业能把教学很好地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对计算作业的单调印象有所改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其他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在创新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创新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核心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研究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在小学教育中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不仅是因为现在我国小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大统一的格局,更重要的是学生以及社会的需求。而实践能力在世界奥林匹克比赛中中国选手屡遭批评,考试分数虽高,可动手能力却一塌糊涂。因此,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尤其重要。现在学校十分注意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信息的海洋中,现在必须信息海洋中选择信息,快速地寻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因此,培养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与培养学生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了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3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
一、关爱学生,萌发兴趣
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是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对孩子们的学习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尊重、相信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差生,要及时帮助差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使他们产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才能产生学习兴趣。其次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小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尝试,产生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经常采用操作法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二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如:在教学《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时,先让全体学生拿出自己学具盒里的小圆片,第一行摆红色小圆片5个,第二行摆黄色小圆片7个,他们会很高兴地拿出摆好,再让学生把红圆片与黄圆片一一对齐,这时教师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说:红色小圆片比黄色小圆片少2个,或者说黄色小圆片比红色小圆片多2个,最后列出算式:7-5=2,这既表示第一种意思,又表示第二种意思。这样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类应用题,同时还培养了观察能力、说话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
三、解决问题,增进兴趣
数学知识的生命在于应用,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能力,激励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生在身边的实际问题。如学了元、角、分的知识,就让学生给家里买生活用品、买菜等,让他们思考怎样找钱;学了利息知识,就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零花钱亲自存入银行,让他们亲身体验利息、利率、本金等知识的实际计算。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
4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
(1)体验有趣的数学。如果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很有趣,就一定会喜欢上数学。在我们的世界里,在学生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著名的麦比乌斯带告诉我们:每一张纸均有两个面和封闭曲线状的棱,如果有一张纸它有一条棱而且只有一个面,使得一只蚂蚁能够不越过棱就可从纸上的任何一点到达其他任何一点,这有可能吗?事实上是可能的,只要把一条纸带半扭转,再把两头贴上就行了。这是德国数学家麦比乌斯在1858年发现的,自此以后那种带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麦比乌斯带。这使得一支数学的分支――拓扑学得以蓬勃发展。我们可以通过许多许多的故事和历史事实,让学生体验极具趣味的数学,引导他们酷爱数学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望,满怀信心地参与到学习探索活动中。
(2)感受数学有价值。如果一个人对数学有一种需求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很有用,很有价值,他就会喜欢数学。教师需要创设情境,有意识地捕捉数学信息,采撷生活实例,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学习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把握知识的内涵,取得较好的效果。
(3)享受数学之美。想让学生喜爱数学就应该让每位学生感受到数学很美,如同五彩缤纷的乐园,严谨的科学美、辩证的哲理美、简洁的内容美、和谐的规律美、绝妙的形式美……教师要努力挖掘数学的美,渲染数学的美,帮助学生去揭示数学知识的内涵美,去领略它的美,感受它的美,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发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
(4)把数学学习变得容易一些。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就应该把数学变得容易一些,想办法让学生能接受,也乐于接受。课堂上少一些抽象、枯燥的说理,多一些具体的、熟悉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多一些自由的、生动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喜欢的方式叙述数学现象,数学变得容易了,就有趣了,学生就喜欢了。
数学找规律方法怎么教五年级小孩数学相关文章:
1.数学找规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