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历史学习方法>

人教版初中历史核心知识点总结

维维2分享

简单的开始也会迎来复杂的结论,令人取得难得的永恒,甚至在某一方面永垂不朽,流芳百世。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人教版初中历史核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初中历史核心知识点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时代特征】

1953-1976年,是我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

1.制度的确立:

(1)工业上: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政治上: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制度上: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2.道路探索:

(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十年“-”。

(3)建设成就: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核心考点】

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物质基础是“一五”计划;法律保证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实施背景是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3.“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4.“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一五”计划工业建设分布的特点:地域上主要在东北地区,行业上主要集中在重工业。

6.“一五”计划的成就有: “一桥、二铁、三藏、四厂”(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鹰厦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7.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8.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三大改造,完成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我国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加入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是实现公私合营,采取的政策是赎买政策。

10.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11.1958年开始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1966—1976年的“-”是社会主义探索的失误。

12.英模人物有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等。他们身上体现了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3.“-”十年(1966—1976年)使我国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拉大了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

人教版初中历史核心知识点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时代特征】

1949年10月至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

1.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巩固:

(1)政治上:西藏和平解放;

(2)军事上:抗美援朝;

(3)经济上:土地改革。

【核心考点】

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站”的含义:人民当家做主。

3.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有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

5.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6.1950—1953年,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作战,涌现出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7.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8.抗美援朝的意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9.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10.土地改革的意义: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3)巩固了人民政权。

(4)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

(5)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人教版初中历史核心知识点3

解放战争和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时代特征】

1.解放战争

自1945年8月重庆谈判开始,到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进行了艰苦斗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1)政治较量: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重庆谈判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使蒋介石发动内战处于被动地位。

(2)民心较量: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赢得了民心,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3)军事较量: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孟良崮战役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垮台。

2.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结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各个方面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1)民族工业曲折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洋务运动的刺激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进入“短暂春天”,涌现出张謇等著名实业家。但在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下,民族工业的发展艰难曲折。

(2)社会生活: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尤其是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3)教育的发展:中国近代的新式教育也发生了变革,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核心考点】

1.国民党进行重庆谈判的本质是假和平真内战,国共签订的文件是“双十协定”。

2.-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揭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序幕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5.标志着国共主力军队决战,最终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的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6.被喻为“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辽沈战役。

7.被誉为“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淮海战役。

8.被喻为“瓮中捉鳖”,解放华北的战役是平津战役。

9.为解放南京发起的战役是渡江战役。

10.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11.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得到人民的支持。

12.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清末状元是张謇,他开办的工厂是大生纱厂。

1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辛亥革命之后,因封建制度受到冲击而得到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从而发展并进入“短暂春天”。

1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整体水平落后;主要在轻工业部门;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15.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社会习俗发生变化,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思想。

16.1905年,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废除沿用1 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17.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京师大学堂,创建于戊戌变法时期。


人教版初中历史核心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人教版初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历史必考内容2020整理归纳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知识汇总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汇总(两份资料)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与复习策略和考试技巧

历史人教版八下第十课知识点

初三历史必考知识点梳理与复习方法

    614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