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初中知识点总结最新
初中历史这门学科需要记忆的知识特别多,很多知识点都是要牢记的,随着知识的累加很容易混淆或者是忘记。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历史初中知识点总结最新,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初中知识点总结
一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
时间: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地点: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
2、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黄河流域)
二 、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时间 :距今约六千多年。
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
2、半坡人
时间: 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陕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三、神奇的远古传说
1、华夏族的形成 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来发展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
2、炎帝:号神农氏,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尝百草”,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
3、黄帝——人文初祖 (后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有许多发明创造:做兵器,造车、船、宫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尧舜禹: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当时采用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禅让的依据:有德有才)
尧:节俭、朴素、爱民。
舜:吃苦耐劳,孝顺父母。
禹:治水有功。
考点 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知识清单—— 明确考什么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启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二、商朝
1、建立:约 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2、政治: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大败商军。灭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政治经济制度:分封制,土地国有制。
3、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历史考试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复习计划完成教材,夯实基础
(一)、时间安排:
第1周: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单元~第4单元
第2周: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第3单元及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单元
第3周: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单元~第5单元
第4周: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第5单元
第5周:九年级世界历史上、下册
(二)、复习的具体步骤:
课上时间应该做到:
(1)按单元梳理知识脉络,夯实中考基础知识。
(2)分析每课中考热点、重点、预测20_年中考试题走向。
(3)学生记忆10分钟左右,夯实基础知识。
(4)课上测试以选择题和材料题为主。
(5)讲评试卷,查缺补漏。
(6)每单元集中测试,总结单元内容,弥补知识漏洞。
课下复习安排计划:
(1)早自习再现课上复习的基础知识。
(2)课间抓时间知识点测试。
(3)周周测试以基础知识为主。
(4)抓时间补习弱科生,促其全面发展。
(5)精选试题,面批面改
第二阶段复习计划专题复习,强化训练
(一)、时间安排:第6周至第7周:
专题(一)、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
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专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专题(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专题(六)、经济和社会生活科技与思想文化
第8周至第9周:
专题(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专题(八)、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专题(九)、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专题(十)、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外交成就
专题(十一)、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0周至第11周:
专题(十二)、欧美主要国家的巨变和第一次工业革命
专题(十三)、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无产阶级的斗争
专题(十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
专题(十五)、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
专题(十六)、第二次世界大战
专题(十七)、二战后世界的发展变化和世界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八)、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二)、复习的具体步骤
(1)按线索讲解历史知识将历史知识系统化、线索化,清晰明了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2)教师精选本专题知识性试题将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线索化。
(3)对筛选的试题做到面批面改。
(4)对本学科后进生的试题应更加关注、耐心辅导指明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
(5)专题训练时穿插时事政治热点、重点与难点训练与测试。
第三阶段复习计划:综合复习与模拟演练
(一)、时间安排:第12周至第15周:
综合复习与模拟练习、讲练结合重点解剖、重视答题技巧与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熟悉中考题型,掌握审题解题的方法与规律进一步查缺补漏。
(二)、复习的具体步骤
(1)分析试做三年中考题,进一步的揣摩中考考题走向。
(2)教师精选模拟试题做好模拟演练。
(3)及时辅导查缺补漏,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向中考挑战。
(4)认真研究“中考说明”和收集整理中考信息。
(5)面向全体学生,培尖扩优,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
第四阶段复习计划:自由复习阶段
(1)重视基础知识的回顾、回归课本、熟悉教材防止知识的忘与陌生。
(2)穿插模拟训练。
(3)对学生进行考前辅导与心理调节,使学生有信心、有精力冲刺中考。
中考历史复习方法
一是读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临考时,再扎扎实实地将历史课本阅读思考一遍,既可回亿,巩固重要的史实史论;深化知识理解,完善结构,又可查漏补缺,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应考信心,使学生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二是练讲结合。
练是实践,实践出真知。考前进行有一定量、有度、有序的强化训练,十分必要。可在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透彻把握历史教材的基础上,参照前几年试题的题型、题量、难度、特点,精心筛选加工出几套综合性、科学性、典型性以及知识、能力和思想都贴近考试的模拟试题,进行"实战演习"。练后一定要认真组织讲评,只练不讲,等于半途而废,凡练必讲,讲必纠错,纠错而总结,在练、讲、纠错、总结上提高和升华。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良性的教学循环。每一环节都不容忽视,不可或缺。
三是纵横结合。
纵的方面,要让孩子把握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横的方面,一是要把握同一时期历史学科自身发展的横断面上诸方面的内在联系。如:同一时期同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历史现象问的相互联系,等等。
二是要将历史学科同政治、语文、地理等学科的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渗透,相互迁移。比如有了过硬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古文知识等方面的'语文基本功,就可以迅速准确地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对历史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历史问题进行说明和论证;就可以语言准确、逻辑严谨、扼要全面地答好历史材料题和问答题。
再如借助地理知识既可增强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又可强化记忆,深化理解,培养孩子对地图的意识和空间观念。同样,丰富的历史知识对于政治、语文、地理等学科的学习也是他山之石。事实上,各科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诸种联系,人类知识的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我们应当树立"大知识观"和"知识全息观",这不仅能提高复习效率,而且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创造都是大有益处的。
四是中外结合。
由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是分别编写的,讲授时也基本是彼此独立的。这就容易造成中外历史的割裂,顾此失彼,破坏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因此,总复习时要将中外历史有机地融为一体,尽可能地把中外历史教材里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按历史发展的脉络,比较联系,对照复习,整体把握。寓中国史于世界史的复习之中,视世界历史为中国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历史都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世界各族人民共同为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弄清这些联系,形成知识体系,是学好历史的关键。
五是史论结合。
这既是历史学科考试中文字表达的一项能力要求,又是历史学科本身的一个特点,也是学习历史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在备考复习中,要坚持史论结合,在综合、分析、归纳、简化历史知识结构的同时,做到有史必有论,有论必有史,论从史出,史由论统,史论一致,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潜移默化、水到渠成地获得活的认识与结论,形成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史学能力,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