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教学反思总结
“岁岁年年题相似,年年岁岁卷不同。若想今年登金科,仍需埋头把卷析。”做为一名教师不分析试卷是不行的.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因为第一年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我内心十分紧张。语文总分150分,在中考中占分较重,比较重要。通过一年的初三教学实践和不少老师的经验,我对初三语文的教学进行了如下总结。
我的收获:
1、 牢抓基础,绝不丢分:150分的试卷中基础分占到二十几分。这些题只要熟背课文,考试时不写错别字即可拿全分。如果会背会做的题也失分,那就太可惜了。因 此,我在平时教学时,牢抓基础知识,对易错字进行总结,在考前辅导时在重点强调。另外,我时时提醒学生,试卷上你越认为会的越容易弄错,所以要求他们答题 后一定要复查基础题,千万不能以为会就掉以轻心。
2、熟记答题公式,不轻易丢分:这主要体现在口语交际,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及散文阅读。这六种题型相对固定,答题时有规律可循。只要我们牢记答题公式,那么常见题就不容易失分。
3、 常抓作文,训练语言:我班学生基础较差,作文语言常不出彩。因此,在平时作文训练时,我总是在黑板上写下本次作文的审题注意点,语言要求,书写规格等,让 学生按要求写作,时时提醒注意语言优美,多使用修辞,多引用名言、古诗。并在下次写作时指出上次作文出现的问题,要求逐条进行改正。
我的困惑:
1、 之前的作文训练太少,到最后一个学期深感对作文力不从心。初三学习时间很紧,既要对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习,还要对答题进行训练。这就要求我们与时间赛 跑,但作文积累是个慢活,需要平时一点一点的积累。而初一,初二时,我没有对这项太重视,所以在初三写作是出彩的作文太少。
2、面批太少,错失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面批对于提高阅读理解很有效,但也是由于时间原因,所以这方面我也没有做到位,丧失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
我的措施:
1、 在初三时要学生训练在华丽语言掩盖下尽量撩拨评卷老师的情,让他在枯燥而雍长的评卷过程中怦然心动,或喜或悲或同情,最忌讳的是他不动情。所以在让学生作 文时一定要充满感情的写,要求学生先打动自己,然后才有可能打动别人。二是尽量在作文里出现带感情色彩的词,让评卷老师不知不觉地受你诱惑;三是尽量用短 句子,避免病句和不流畅;四是感情强烈时可独立成段,突出你的情感;五是下苦工夫在结尾处议论和抒情,让抬笔打分的老师所看的最后一眼是你文章中最靓丽的 地方。
2、下学期,争取面批,在面批时,对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语文学习的要点,使学生应付考试更加得心应手。如“古 诗鉴赏”这一块学生普遍感到困难,一开始得分率很低,面批时我传授他们方法。让他根据你所讲的方法,对他的知识进行梳理,矫正,体会到以前错在什么地方, 进而做到少失分。
以上是我对自己这一年来语文教学上的反思,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总之,我还是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在教学路上,没有捷径,但可以有巧思。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一、引语导趣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知识的传授,师生情感的交流,主要靠语言来进行。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根据课文内容,恰当地引用富有哲理的名言,使之既脍炙人口又发人深省,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说服力和感召力。例如在讲授鲁迅的《故乡》一文时,对于杨二嫂的贪婪、刻薄,我引用了莎士比亚诅咒金钱的名言:“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不仅拓展了课文内容,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也是对当今社会出现的拜金主义思想的抨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学习中受到教育。
二、设疑引趣
在课堂上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性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热情,使思维不断深入。在讲授《七根火柴》一文时,可开篇设疑:在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中,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材?为什么只有“七根”火柴?为什么又写了一名无名战士?为什么不写部队首长和红军领导人?那样不是更感人吗?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这样,于无疑处设疑,相机而问,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竞相发言,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三、直观生趣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形象感知比文字更具直接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心理出发,结合课文内容,力求采用形象直观的演示、图画、影视等多媒体教学,创设一些可以感知的具体对象,给学生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激发学生新的探求活动。如教学《狼》一文,可以出示“晚归”、“遇狼”、“喂狼”、“劈狼”等幻灯片。教学《孔乙己》时,可以放映教学片《孔乙己》,利用形象直观的展示拉近课文时代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文字描述和形象展示融为一体,入耳入目入心。
四、想像致趣
想像致趣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由再现形象进入文章创设的情境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探求文章意蕴。如学习李清照《醉花阴》时,可让学生由“薄雾”、“浓云”、“西风”、“黄昏”感知词人所处环境,再由“瑞脑”、“金兽”、“把酒”想像词人生活,进而体会女词人的“销魂”、“人比黄花瘦”的凄凉心境。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激趣艺术是多种多样的。但每一次激趣都必须建立在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内部动因上,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驱动学生的知、情、意、行,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九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
“岁岁年年题相似,年年岁岁卷不同。若想今年登金科,仍需埋头把卷析。”做为一名教师不分析试卷是不行的,不能把试卷分析透是万万不行的。对学生来说,考卷是对他们综合能力的考查;对教师来说,它将成为他们开展下一学期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
进入初三第二学期以来的段 考已经结束,现在针对这次考试成绩作分析如下:
试卷分析:本次试题是黄龙初中语文教研组命题的。包括四个大题: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及作文。从试题的难易程度来看,这次考试比较接近中考考试试题,基本上是按照中考试题的模式来安排试卷题量和题目构成,难度适中。整套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次的语文试卷体现了教学大纲和新课改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考出真实而满意的成绩,更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指针,也给我们敲响了中考的警钟。
学生成绩分析:本次考试就本班而言,具体情况是:120分以上,1人,110—119分人,15人,100-105分,12人。90-99分,7人,未及格人数,6人,本班平均分107分。从总体情况上来看,相较于上一次月考,有所提高,但高分的很少,很多学生在很多题目上面丢分比较严重。现在我结合本次考试试题来具体分析一下:
基础知识部分:
名句名篇默写,如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的“凌”字,很多同学都把它写成“光临”的“临”。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的“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欲”字,很多同学写成“出入”的“入”字,再比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炬”很多同学写成烛光的“烛”,等等,说明很多同学再背书的时候没有注意每个字的写法,平时很少留心。2题中多了对世界名著的考查。例:《水浒》的相关情节,学生做这部分的题,真有点中考味道,这部分真和去年中考题型相若。回想,我在教学时对这些考点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在我多次准备的月考试题中全都出过,容易错的字也强调多次。但从评卷的结果来看,学生考的分值,也不尽人意,不该错的都错了。
语文知识的应用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次语文将突显对语文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靠机械记忆应对已远远不够,即使是字音、字形等考点也以将以理解为基础,以应用为重点。本次考试,此类试题的失分,主要原因是理解不够准确,又不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进行辨析,导致思维错误
第二部分是阅读理解,共55分,总分值不变。
现代文阅读,这次考试依然有文体之分,尽管没有明确标识出议论文《追求与舍弃》、记叙文(《汽笛。布鞋。红腰带》),但一看选文,以不言而喻了。细看,现代文阅读中纵横交错的考点,也能看出一种趋势,完全弱化了对文体知识的考查,像以前只填举例子、比喻、承上启下等等的能得分的日子,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现代文阅读更加注重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对文体知识不是不考了,而是对它的考查更强调了文体知识对理解文章的作用,如第5题(拟标题)、6题(语段调换)、7题(论证方法)。等等换句话说,这部分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并且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文章,能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不能在拘于文体知识答题。
重点语句的理解(第11题)“文中多次提到汽笛,结合9-10段,谈谈你对试题的含义的理解标题含义的理解?它考查的是学生筛选并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赏析文章的主要人物(12提),一方面与材料结合得十分紧密,一方面又给学生留有较大的余地通过对阅读题的分析,再从评卷的结果来看,筛选信息、重点语句的理解、赏析文章人物等考点失分学生也笔笔皆是。开放性试题反映的问题更多。开放性试题虽然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但这种自由是建立在对材料的理解之上的,提供的答案应当符合原文和题目的要求,而有的学生答题平原跑马,离题千里。总之,对以上知识点的教学一定甚之,细之。
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和去年一致。
考查的是课内篇目《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比较阅读。学生对它不是很陌生。我平时对此抽查较勤,该部分主要设置了六道题:文学常识、字词解释、解释句子、内容理解,主旨把握。题型没有变化,这是本套试卷中最为稳定的部分,学生失分应该不会很多。但从评卷结果来看,字词解释、内容理解、主旨把握等考点仍有失分情况。作为教师,对这部分的教学更应细化了,一定要学生“读读背背,了解大意”。
最后是作文,55分,分值不变。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鲁迅以直面人生的呐喊唤起民众的觉醒,“我”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迪龙实现生命的蜕变,而面临危机的美丽汉语需要我们用行动去拯救。
当我们抱怨环境脏乱时,为什么不俯下身去?当我们接受善意的微笑时,为什么不报以同样的微笑?当我们自怨自艾时,为什么不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行动,就在举手之间。
做一个“行者”,行动着,感悟着,收获着……
请以“做一个‘行者’”为题写一篇文章。
从这次考试情况看,作文选材单一、立意肤浅、表达模式化,缺乏积累,尤其是缺乏思想认识的积累,文章写得极其单薄,叙述则平平淡淡,议论则缺少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缺少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深入本质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总的一句话,作文时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些就能够提高的。今后加强有针对性的作文指导,力争使每个学生至少得到一次面批面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