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三学习方法>九年级语文>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23篇

於宝2分享

  不知道各位同学们对于语文阅读理解的分析能力如何呢?平时有没有在练习阅读理解这个比较耗费精力的题型呢?下面就是小编来给大家带来的几篇关于阅读理解的题,希望大家能好好阅读哦。

  古诗词阅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解析】这两句写的都是军营生活的画面“看宝剑”,“听号角”表现了词人渴望杀敌立功,建功立业的豪情。

  2、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答案】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对诗词画面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这两句,在理解翻译的基础上,加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3、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面,“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D.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答案】B

  【解析】A项“沙场秋点兵”一句,使人感到这支士气高昂的队伍的赫赫军威,而不是“悲凉之气”;C项“沙场”和“霹雳”不是典故;D项这首诗从“可怜白发生”一句可以想见这是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比,表达的是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之情。

  文言文阅读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

  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

  (节选自《燕昭王求贤》)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4、解释划线字词的意思。

  (1)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答案】(1)答应 (2)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准确理解,牢固掌握。

  5、翻译句子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答案】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马送到燕国。

  【解析】翻译这句话注意“期年”是“满一年”的意思,“至”是“到”的意思。

  6、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答案】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解析】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顺畅。

  7、阅读选文,分析燕昭王对待人才的态度是什么?

  【答案】思贤若渴,尊重人才,虚心求教。

  【解析】仔细阅读这篇文章,“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体现出“思贤若渴、虚心求教、尊重人才”的品质。

  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姥家门前唱大戏

  顾振威

  姥姥是个戏迷,只要听到我们公社有唱戏的,三里五里她去听,十里八里她也去听。

  姥姥住的村庄是个只有四百多人的小村子,在我的记忆里,姥姥的村子只唱过一场戏。

  那是一个炎热的暑假,姥姥让舅舅拉着架子车请我们去听戏。父亲要忙农活脱不开身,在我的撺掇下,母亲坐在舅舅拉的架子车上,去姥姥家听戏。

  戏台就搭在姥姥家门前的空地上,我和母亲刚吃过晚饭,锣鼓家伙就“当当咚咚”地响起来了。跑出院子一看,晚饭前还空空如也的场地黑压压地坐满了人,我急得大哭起来。姥姥一脸慈祥地说,在你们吃饭时,我早把家里的小板凳搬到戏场了。姥家门前唱大戏,哪能让我的小外孙听不成戏呢?

  终于开戏了,我被戏台上的人物深深吸引住了,聚精会神地听着戏。母亲趴在我耳边小声说,你在这听戏,千万别乱跑,我回家去找你姥姥。

  母亲站起来走了,我哭着撵上母亲,母亲只好拉着我的手,回到姥姥家里。

  如豆的煤油灯光下,我吃惊地看到姥姥俯着身子,吃力地推着沉重的石磨。汗水像小溪一样在她身上流淌着。

  母亲颤着声说,娘,你——咋不去呢?你那么好听戏!

  姥姥一只手扶着磨棍,一只手擦着脸上的汗,乐呵呵地说,你们好不容易才来一趟,我总得让你们吃上好面吧?

  母亲知道为了给姥爷看病,姥姥卖光了家里的小麦,就问姥姥,咱家里不是没有小麦了吗?

  没小麦,我不会借吗?在村里我人缘最好,到谁家去借,谁不借给我呢?姥姥一脸自豪地说。

  咱俩一块推吧,磨太沉了。母亲说着就抓起地上的磨棍。

  你是来听戏的,哪能让你掏苦力呢?姥姥说着就放下磨棍,像是轰赶小鸡一样把我和母亲轰出了院子。

  在我8岁那年的暑假,我不但在姥姥家听到了大戏,还吃上了让我唇齿留香的凉面条打鸡蛋。母亲曾多次内疚地对我说,为了让咱们吃上用小麦磨的好面,你姥姥借了人家二十多斤小麦,直到两年后土地包产到户了她才把小麦还清。

  姥姥是个戏迷,可那年在她家门前唱的大戏她却没听成。就是那一场戏,让童年时代的我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醇浓的亲情。姥姥在几十年前就离开了我们,她坟前那经细如手指的的柳树,已经有碗口粗了。

  8、仔细阅读文章,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答案】喜欢听戏的姥姥,为了能主我们吃上面条,最终没有听上家门口的大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抓住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语言要简洁,概括要完整。

  9、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姥姥磨面时汗流浃背的样,体现了姥姥的勤劳和对家人的挚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别和赏析能力。首先分析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款帐”,意在生动地描绘姥姥磨面时候的形象,从而体现姥姥的勤劳和对我们的爱。

  10、联系上下文,分析下面句子中“颤”的表达效果。

  母亲颤着声说,你——咋不去呢?你那么好听戏!

  【答案】“颤”在文中指声音颤动发抖,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看到姥姥磨面时的惊讶,表现了母亲对姥姥为家人无私付出的感动。

  【解析】记叙类文章常用有较强表现力的词语来表现人物性格或景物特征, 赏析时应扣住词义,准确理解。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分析,一个“颤”字描写出母亲声音的颤抖,生动地写出母亲的感动。

  11、结合全文的内容,理解最后一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结构上与标题和开头相呼应,总结全文:表达上深化中心,表达了姥姥对我们深厚的爱及我们对姥姥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结尾句子作用的分析。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文章的最后一段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总结了全文;内容上深化中心,表达“我”的感情。具体结合文章的内容来理解。

  12、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勤劳、慈祥、关爱子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要仔细阅读文章抓住与姥姥相关的情节和描写来具体分析。

  13、读了这篇文章,你最深刻的感悟是什么?用深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围绕主题,观点明确,表达清晰,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首先要充分地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阅读感悟。

  (二)议论文阅读

  科学不怕挑战

  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②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óu)子。”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④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⑤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⑥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

  ⑦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

  14、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文中能表达中心论点的句子。

  【答案】科学不怕挑战(或“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的把握能力,文章在前文四个段落的铺垫之后提出观点“科学不怕挑战”或“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15、阅读分析③④段,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段论据的内容。

  【答案】第③段:量子力学曾受到爱因斯坦理想实验的挑战;第④段:进化论曾受到创世说者的频频发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据的概括能力。仔细读第③④段的内容,集合论点来概括论据,如第③段讲的是“量子力学曾受到爱因斯坦理想实验的挑战”;第④段讲的是“进化论曾受到创世说者的频频发难”。

  16、结合上下文章内容,分析第⑤段中两个句子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这句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解析】第⑤段中“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前一句承接上文的论述,而下一句引出下文,所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7、第⑥段中加横线的“这些人”与上文那句话意思相呼应?

  【答案】指的是那些: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指示代词含义的理解。结合上一句“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来分析判断。

  18、阅读分析第⑦划线句子,说一说这段话在论述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科学不断受到挑战比作了大浪淘沙,证明了科学是不怕挑战的,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的分析。仔细分析这句话,将“科学不断受到挑战”比作“大浪淘沙”,运用的是“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地论证了“科学是不怕挑战的”的观点。

    181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