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11篇
不知道各位同学们对于语文阅读理解的分析能力如何呢?平时有没有在练习阅读理解这个比较耗费精力的题型呢?下面就是小编来给大家带来的几篇关于阅读理解的题,希望大家能好好阅读哦。
古诗词阅读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 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答案】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句的赏析。可以从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来分析。这两句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用“黑云”“日光”营造初一种危急的气氛,目的是为了衬托守边将士的英雄气概。
2.尾联诗人引用了“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案】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表现了诗人忠君爱国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中引用典故的作用。诗句中提到的“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祖国的决心。表现力自己誓死报销国家的爱国之情。
文言文阅读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隆中对》
【乙】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3.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2)由是先主遂诣亮
(3)不耻劳辱 (4)尝辍业投笔叹曰
【答案】⑴去拜访 ⑵说 ⑶以......为耻辱 ⑷停止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实词含义的积累和掌握。平时要多注意积累课内词语的解释。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2)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答案】(1)诸葛孔明,是卧龙,将军是否愿意见他?
(2)家中贫寒,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谋生(供养家庭)。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给分点,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第一句时要注意“岂”的解释;翻译第二句要注意“为”“佣”等词的解释。
5.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表达效果相同的句子。
【答案】左右皆笑之。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表达的意思是“当时的人都不承认这件事。”也就是说他不被当时的人认可、了解,而乙文中的“左右皆笑之”也说明了班超不被人了解。这两句的表达效果是相同的。
6. 试结合原文分析两文在刻画人物这方面的异同点。(
【答案】相同之处:两文都有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甲文除开头的正面描写外,均为侧面描写。乙文大部分都属正面描写,“左右皆笑之”是侧面描写。不同之处:甲文以侧面描写为主,乙文以正面描写为主。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的方法的判断能力。这两篇文章的内容都是写人的。对人物的描写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甲文除开头的正面描写外,均为侧面描写。乙文大部分都属正面描写,“左右皆笑之”是侧面描写。
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32个未接电话
①去年12月的一天,天气非常寒冷,似乎要下雪。
②我和同班同学小华留在学校补课,直到下午3点半才离开学校。我们一路小跑着来到车站,还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辆公共汽车开走了。还好,没多久,又来了一辆,我们想都没想就跳上车,找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了下来。这时,天色渐暗了,街道两旁亮起了路灯。令人惊喜的是,下雪了!我们住的城市几乎从不下雪……我们兴奋地望着窗外。在柔和的灯光下,雪花在空中轻轻飞舞,把整个城市装点得格外宁静、祥和。如果雪一直下到明天,这个城市将会变得一片银白,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色呢?想着,想着,不知过了多久,我觉得大约该下车了。定睛一看,糟了!怎么这么陌生?原来我们搭错车了!我一下子紧张起来,连忙找手机,想联系妈妈。可是翻遍了书包也没有找到,一定是早上落在家里了。更令人沮丧的是,我还不记得爸爸妈妈新换的手机号码。四下张望,尽是陌生的面孔,我有些害怕了。我和小华决定不下车,跟着车返回到上车的地方。大约两个小时后,我们又回到了上车时的车站。更糟糕的是,由于下雪,我们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停运了!小华忙给家里打电话,可是她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这么晚了,我还没到家,爸爸妈妈一定很着急!我自己也急得想哭。我们俩孤零零地站在车站,不知是因为寒冷还是因为害怕,我们不停地哆嗦……
③我是一个15岁的女孩,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是那种看见客人来了就想往房间里躲的孩子。从小我就很听爸爸妈妈的话,他们也很疼爱我。爸爸妈妈在塔沃拉地区开了一家服装公司,白天在公司工作,晚上要到半夜才回家。因为不放心我和弟弟,所以放学后让我们直接去公司,在那里吃饭、做作业。
④去年,我上了当地一所著名的高中。学校功课很多,考试也很难。不过,为了妈妈,再难我也愿意。学校离公司很远,还好,学校附近就是车站,开往各地的公共汽车很多。平常我总是中午1点钟放学,两点钟就可以乘公共汽车到达公司……
⑤大雪还在下,这时我们已丝毫没有了欣赏雪景的心情,只是呆呆地站着。终于,小华的手机响了,是她的一个朋友打来的,问小华是否和我在一起,还说我妈妈很担心我,问我们为什么这么晚了还没有回家。挂断电话后不久,弟弟打来了电话,他一个劲儿地责怪我:怎么在外面呆了这么久,妈妈急得都哭了,说再不回来就要报警了。我告诉他,我们搭错了车。晚上7点左右,终于盼来了叔叔,他先把小华送回家,然后带我回家。
⑥一到家,我马上去拿手机,手机上的来电显示让我震惊:32个未接电话!20条信息!在我没有回来的这几个小时里,妈妈居然给我打了32个电话,发了20条信息!顿时,强烈的自责让我无地自容。我哭了,我无法想象这几个小时妈妈是怎么度过的!
⑦夜里,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对不起妈妈。第二天一大早,我见到了一脸疲惫的妈妈,我流着眼泪向妈妈道歉。妈妈慈爱地说:“你长大了,以后出门一定要记得带手机。”
⑧通过这件事,我想了很多。是的,我已经长大了。也许,我要改掉的不是忘带手机的毛病,也不是记不住父母的电话号码,而是要学会应付突发事件。妈妈,请您放心吧!以后,我一定会变得坚强起来!
7.分析文章以“32个未接电话”为标题的作用。
【答案】因为“32个未接电话”最能表达妈妈对孩子的担心和关爱;最令“我”自责和感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内容,体会“32个未接电话”蕴含着妈妈对“我”的担心和关爱,我看到“32个未接电话”后对妈妈的感激和自责。
8.选文的第③④语段属于什么写作顺序?作用是什么?
【答案】插叙,补充说明家庭情况和事情的来龙去脉。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及其作用的把握能力。第③④段交代家庭情况属于插叙。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9.说说文中有关 “我”和小华被叔叔送回家这一情节只用了一句话来叙述的的原因。
【答案】因为从全文的主题表达来说,意义不大。
【解析】本题考查对详略安排的理解能力,表现主题的事件要详写,与主题关系不大的事情要略写。
10.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我”或者妈妈的性格特征。
【答案】示例: “我”:“为了妈妈再难我也愿意”可见其懂事;“想都没想就跳上车”“忘带手机”“记不住父母的电话号码”等可见其马虎,“流着眼泪向妈妈道歉”“决心学会应付突发事件”“变得坚强起来”等可见其知错能改、勇于自我反省;妈妈:“很担心‘我’”“急得都哭了”“慈爱地教育并未责怪‘我’”等表现妈妈的慈爱和宽容。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的分析能力。分析人物性格要结合文中人物的言行具体分析,如结合“为了妈妈再难我也愿意”,分析“我”懂事的性格。
11.选文第②⑤语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前者是激动、兴奋、喜悦的心情,后者则是沮丧、难过、失落的心情;说明相同的景物因人物的境遇不同而心情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作用的把握能力。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心情,第2段表现了“我们”发现下雪后高兴的心情,第5段表现了“我们”因不能回家而沮丧的心情。
12.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说说你得到的启示(至少说3个方面)。
【答案】平时做事要仔细,不能马虎;遇事要冷静,不能慌张;要理解家长,要善于和家长交流、沟通。
【解析】本题考查读阅读启示的理解能力。从“父母”对“我”的担心谈对家长应该理解,要善于与家长交流:从错过车站、忘带手机等谈做事要心细等。
(二)议论文阅读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多妙趣。
③其实,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思维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动,是一种灵感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④遗憾的是,电子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误区。其一,读书速成化,不论看什么书籍,都喜欢速战速决,蜻蜓点水,错过了“品味”的好时机。其二,就是俗浅化,满足于走马观花,比如很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思维鼻子”,也不愿主动探究、提出质疑和深度思考。其三,就是功利化。对有用的图书非常着迷,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名著和闲书置之不理,正如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所言,“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
⑤上述读书看似有成就,轰轰烈烈,其实不然。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往往会成为“速朽”,陷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中。
⑥这种阅读倾向更容易让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非常浮躁和极端功利化,而将最应该坚守的情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边;干什么事情都喜欢急于求成,不愿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很多中学生“无心读名著”,不正是这种浮躁心态的表现吗?
⑦因此,更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慢阅读。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多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精神愉悦、发展进步!
13.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案】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论点的位置,要特别注意题目、开头、结尾的一些概括性的句子,能够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即论点。如本文的题目: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就是作者要表达的观点。
14.“慢阅读”中的“慢”在文中指代什么?
【答案】读书,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做此类试题,一般细读文章后,都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在文章的第2段明确提出了“慢”的含义为“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
15.第②节从哪些方面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慢阅读”?
【答案】(1)“慢”阅读能够达成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和书香琴韵的自然衔接,从容不迫、饱满自在地完成“体验”、“思考”、“质疑”、“沉淀”等精神活动。(2)让兼收并蓄得到充分实现,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概括能力。题目让在第2节找出“慢阅读”的几条原因,这实际上是让理清此段的段落层次,仔细阅读不难发现,“慢”阅读能有效地在人的精神活动和人格发展两个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这两个方面概括即可。
16.文中④到⑥节从哪两个方面对电子阅读进行了分析?论述的角度与前文相比有什么不同?【答案】从电子阅读的误区和危害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2分)作者从反面展开论证,与上文形成对比,突出了“慢阅读”的好处,论证了中心论点。【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理解能力。弄清作者是如何分析电子阅读的,对其持有什么观点,一定要善于抓住段落的第一句话,因为4段6段的第一句话概括了作者对电子阅读的态度,分别讲了电子阅读的误区和危害。论述角度是从“慢阅读”的对立面进行论证,进而证明“慢阅读”的好处。
17.阅读最后一段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一谈中学生应该怎样开展名著阅读。
【答案】注重心灵和图书的互动,让心灵走进名著,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在轻松自由的读书环境中有所体验,有所发现。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注意语言的积累、分析与欣赏,在理解内容和思想的同时,提高语言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能力。谈自己的认识时,可紧密结合作者在这一段中表述的观点和方法来谈,如“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多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等,侧重阅读中的积累、赏析、语言能力的提升。